APP下载

“11+22+33”阶梯递进模式下高职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

2023-09-30梁雪华石刘宏幸金向丹刘奇波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水机阶梯劳动

季 锐,梁雪华,石刘宏幸,金向丹,刘奇波

(1.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南宁精能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高职劳动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培养具备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水利机电设备智能管理”(以下简称“水机”)专业探讨“11+22+33”阶梯递进模式下高职劳动教育的实施及其对“水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影响,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分析“水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并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 现状分析

1.1 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劳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劳动教育哲学、劳动教育思想、劳动教育心理学、劳动教育方法论等方面,自2018 年以来,高职教育领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劳动教育相关理论,这些理论在推动高职劳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高职“水机”专业劳动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改革,高职“水机”专业的劳动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素质,使其具备在“水机”行业中从事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能。

企业对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充分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并养成劳动素养,就很难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但是,实训室的设备受经费、场地等因素制约,尤其对“水利机电设备智能管理”专业的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及油压装置、继电保护等设备,难以实现学生多台套分组共用,学生无法充分训练实操技能。另外,高职学校近几年连续扩招,专任教师队伍补充滞后,势必造成师生比例失衡,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良师难觅,使得高职水机智能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劳动教育融入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阶梯递进模式高职“水机”专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2.1 “11+22+33”阶梯递进模式劳教育模式

笔者的学校的“水利机电设备智能管理”专业是为期三年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大专学历教育。在专业发展历程的二十多年中,每年均通过深入了解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标准,进一步确定了水利机电设备智能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推导出所需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这些课程将让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为未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使人才培养满足市场和职业发展的需要[3]。

“11+ 22+33”阶梯递进模式劳动教育模式主旨为:充分利用“水机”专业学生在校三年期间,通过理论基础及专业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岗位学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生产、管理岗位需要的相关职业能力。通过将劳动教育在相关职业能力学习过程中有机融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4],进而提升“水机”专业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阶梯递进推进“水机”专业的劳动教育改革,把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标准[5]。

2.2 “水机”专业实验教学的阶梯递进模式设计

针对“水机”专业劳动教育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11+22+33”阶梯递进模式劳教育如下:

(1)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劳的精神、增强身体素质。

“11”第一个1 代表是第1 个修学年份,第二个1代表的是第1 类劳动教育模式(也称为基本劳动,即日常的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专业定位和职业定位,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处于劳动生产第一线,在这个群体中广泛开展第1 类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其尊重劳动和尊重劳动成果,真正做到以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正确价值观和劳动观,同时锻炼坚强的体魄,增强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劳动成就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促进智力的提升[6]。

“22”第一个2 代表是第2 个修学年份,第二个2代表的是第2 类劳动教育模式(也称为生产劳动)。通过第2 类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白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在学校学习劳动技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有掌握了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力相结合,才能自力更生,才能创造社会劳动财富。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第2 类劳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实训,从某种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这也是保障学生走入社会后立足岗位、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

(2)培养劳动价值感,幸福感。

“33”第一个3 代表是第3 个修学年份,第二个3代表的是第3 种劳动教育模式。第3 类劳动教育以产教融合为平台展开,在修学的第三年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大多数工作都与劳动相关,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第3 类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感和幸福感。

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学生成长受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并与劳动相结合,参与实践锻炼等,对受教育者进行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技能等开展教育教学,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7]。

2.3 高职“水机”专业融入劳动教育的具体做法

专业组织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以下3 点。

(1)提前制定针对新一届“水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劳动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切入点,并能全程实施。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我们相信,通过劳动教育的实施,我们的学生将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2)学校以“产教集聚融合”主线,给学生劳动教育提供沟通、展示平台。通过每年的职教周,以企业导师进课堂、优秀毕业生面对面活动,增进“水机”专业学生对岗位及企业的了解。通过学校领导牵头,学工处统一组织的“工作过程知识竞赛-学生说专业”活动,让学生对专业,特别是劳动教育部分进行了解,并通过竞赛促进学生掌握,并能介绍自己所学的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风范、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素养,提升其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学校目前有广西区内首家“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学生融入社区管理,体现劳动教育初衷。教师进站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一系列劳动教育实施,保障和推动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满足学生身心成长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努力打造育人新高地[7]。

各类各项培训主要以劳动教育穿插在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劳动教育、职业发展潜力、职业生涯规划等[8]。把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如盐化水有机融入。

3 “水机”专业阶梯递进模式教育效果评估

3.1 “水机”专业阶梯递进模式的测试

围绕阶梯递进的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测试,针对学生学情制定测试的重点及难点。(1)对重点:将调查人员范围进行有计划的拓展;把在校学生按照不同修学年份,设计相应的劳动教育。大专修学年份是三年,而这三年中各学年的理论学习内容与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学年设计不同类别的劳动教育,在劳动实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思想教育,使人格发生根本改变。(2)对难点: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有多难,而要在修学三年内要培养一个从小都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不怕吃苦,不畏劳动是这一研究的最大难点。有针对性地区别调研的重难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在校学生关注度较高的职业规划发展、劳动教育诉求、技能期许等进行调查询问,确保测试范围的区分度,使得测试可以充分支持“11+22+33”阶梯递进模式劳教育研究主题。

3.2 从调研结果分析实施效果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我们了解到“水机”专业中劳动教育实施存在以下问题。从企业角度看,水利行业、企业对“水机”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不满意的地方:一是毕业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不足,团队合作能力欠缺,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能力;二是毕业生了解水利行业法规不充分、计算能力弱、写作水平差,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独立完成岗位工作能力不够等方面。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素养的培养和自身职业生涯关系密切[9]。

从教学方面考虑:“水机”高职专业中缺乏劳动教育专业教师,现有年轻教师多为学校毕业进校,没有相关劳动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劳动技能培养难度大。实践机会问题:“水机”高职专业中已有劳动实践教学环境和机会,但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劳动环境和实践机会还是偏少,影响劳动教育效果。教学方法问题:“水机”高职专业中劳动教育应提高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分类分层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水机”专业中劳动教育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劳动教育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教育实施针对性不强、专业师资力量指导不到位、学生学习态度需要提高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能力和学生态度等因素造成的。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水机”专业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入的优化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能适应“水机”专业职业教育体系;精细化控制“水机”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专业布局结构[10];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劳动教育素养高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专业评价机制,提升专业建设改革中的劳动教育增值评价;通过加强政策保障,推动劳动教育发展,以促进稳定就业。

猜你喜欢

水机阶梯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在取得之前,先学会付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大气压强是多少
热爱劳动
电力系统水机调速器改造情况及特点研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爬阶梯
时光阶梯
有趣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