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食博主来了

2023-09-29杨广科

新航空 2023年5期
关键词:做菜博主菜品

杨广科

体验不同的美食文化,再把品尝到的美食用文字或镜头表现出来,最后分享到网络等不同媒体上。这就是美食博主的日常?事实上,除了会吃、懂分享,他们的日常远不止这些。

当美食遇到短视频

有人说,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一是美食,二是文字。美食不但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更能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温暖我们的生活,治愈我们的心灵。作家萧伯纳也曾说过:任何一种爱,都比不过对美食的热爱真切。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这种精神符号的内容表达方式,受众阅读习惯逐渐碎片化、零散化,网络短视频应运而生,美食类短视频大获追捧。

美食类短视频大多是由短视频自媒体打造的,美食博主们打造的内容包含教程、测评、猎奇、情怀和科普等主题,利用大众传媒平台进行传播,为受众展现感官盛宴并引领受众生活潮流的视频类型。美食教程类短视频大多选取生活中常见食材进行烹饪,烹饪手法与工具使用也贴近观众生活,往往令观众产生自己也能做到的感觉,从而获得广泛关注与积极模仿。

美食教程类短视频以美食教学为主要内容,通过美食制作的时间线展开叙事, 呈现菜品的“ 前期准备— 中期制作—后期收尾”的全过程。这类短视频以俯拍为主,侧重食物的特写镜头,以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教会受众这道菜品为主要目的,画面呈现出环境的洁净与食物的精美。

美食测评类短视频一般以“线上购买” 或“ 线下探店” 两种方式进行,短视频博主边品尝食物边讲解并评价该食物。“ 线上购买” 博主按照网友喜好或某食物的火热程度进行线上采购, 再利用短视频放送的形式播放自己试吃该类食物的过程以及感受, 这类短视频的内容创作目的在于帮助受众选择更好的美食货品;“线下探店”短视频一般为主播选择一家餐厅, 在陌生环境就餐的场景。短视频博主拍摄包括进店— 点菜— 上菜— 品尝— 评价的全过程, 博主边展示店内环境边吃, 推荐特色美食的同时, 视频左下角还会标明餐厅的具体位置以便网友寻找该视频中的店铺位置。

美食猎奇类短视频利用观众猎奇心理,从而获得很高的流量。此类视频内容所打造的场景画面或创作的食物均脱离现实轨道,以“不按套路出牌”为视频特色看点,致力于创造令人眼前一亮的美食创作场景。烹饪往往是认真且细致的活动过程,而这类视频则打破了这一严谨的文化意涵,形成戏剧化效果,“五毛钱的制作特效”配合创作者浮夸的演技,与细致的烹饪相碰撞,重构了美食文化与空间元素,展示了一种别致的生活态度。

美食情怀类短视频以为内容增添生活情感、打造受众向往的生活方式为创作理念。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活感到陌生,搬出农村的居民则会触景生情,在美食情怀类短视频中,通过传统的食物采摘與传统中华美食的烹饪制作,体现的是中国农村的传统风俗习惯,拉近受众与传统生活方式的距离,成为多数人向往却实现不了的理想环境。林间的鸟鸣、溪流的水声加之菜板的回响,很多游子回忆起家乡的味道,也令很多城市居民体会到乡村的美好。

为满足受众对食物的好奇心,也符合当下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美食科普类短视频应运而生。这类短视频以讲解食物的来源、食物背后的故事为主要内容,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轻快的音乐旋律与多彩的画面内容,打造独特的短视频内容呈现,赋予美食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而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美食主播,就必须做到三点——打造清晰人设、持续为用户提供新鲜感、垂直度高。而这三点,也是如今的美食主播们比拼的方向。

做菜博主的乐与忧

在衣食住行这些生活高频需求里,“吃”是最平凡朴素的学问,也是最温暖人心的庇护所。有人看着美食下饭才吃得更香,有人借此在深夜慰藉饥肠。而“吃饭”这件小事,也随之成为一种高频出现的视觉代偿。像大众所认为的那样,美食内容在各大平台所拥有的受众和流量都处于头部位置, 行业也因此涌现出大量KOL(关键意见领袖) 。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美食类博主,做菜型的美食博主对主播的个人做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大。当下平台上的做菜型美食主播,又主要分为这几种:一部分博主采取的是为家人或朋友做菜的形式来录制视频;也有一些厨师开通账号教用户制作相关菜品;还有一些是根据历史资料上的古方来仿做古代宫廷菜肴等等,而在这些形式下,又有不同的品类区分,有做甜点的,有做面食的,有做家常菜的。总之,做菜类博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并且在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美食博主的数量虽然庞大,但是其视频的点赞量和收藏量却不是很高。其大多是依靠做菜的视频来吸引流量,做菜的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存在步骤上的区别,难以出现创新,虽然受众的范围不受限,但是很少出现头部博主,也难以出现出圈的视频。这也导致了现今的“做菜类”美食博主的视频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似乎对于这一领域的博主来说,视频的发布时间十分重要,毕竟同一菜品的制作形式基本一致,再加上相似的步骤场景和配乐,很容易被抄袭。

虽然这一行业创新具有难度,但是也不妨碍一些创新菜品博主的出现。例如小红书上的博主南翔不爱吃饭,就以还原和复刻“传说中”的或者是电影电视剧中的菜品而收获了大量粉丝。其复刻的“国色天香”“龙啸九天”等菜品,让人感到惊叹,并体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奇妙;还有叶子吖OHYEZI也通过复刻动漫和一些创意菜品而获得了80.8万的粉丝关注,其复刻的动漫《间谍过家家》的“黑暗料理”更是获得了6万的点赞量。除此之外,复刻爆火美食也是一种趋势。例如前段时间爆火的“醒狮酥”受到了很多博主的复刻,一些博主通过发布自己的复刻过程,获得了一波点赞和关注。由此看来,“做菜类”美食博主也可以通过创新菜品和复刻菜品来吸引流量,获得关注。但是这样一次复刻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较高。

“做菜类”美食博主不同于直播卖货的博主,虽然在吸引流量方面有其特有的长处,但是缺少受众购买产品这一环节,难以形成消费上的闭环。一些走探店,逛吃方向的美食类主播可以通过为商家推广卖货的形式来获得收益,但是对于做菜类型的美食类主播来说,获得收益的方式就相对单一了些。

一些以做菜为主的美食类博主为了更好地形成流量变现,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通过短视频积攒的流量基础,促进消费,提高收入。这对于“做菜类”美食博主来说,似乎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是反观现今的博主选择这条道路的却不是很多,大多数博主还是通过广告、打赏等形式来获得收入。其中美食类品牌的竞争激烈,市场饱和或许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另外,做菜类美食博主其实很难出现流量比较大的头部主播,其中较为突出的主播,也多依靠受众的猎奇心理,通过复刻一些较为少见和稀有的食物来吸引受众的关注,并且大多数受众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空闲时的娱乐来进行观看。所以“做菜类”美食博主要想突破现有的局面,实现消费闭环,获得更多的收益,还要进行很长的探索。

时代需要怎样的博主

于谦侃火烧,蔡澜提菜篮,汪曾祺写鸭蛋,陈晓卿拍舌尖……提到这些人名和作品,你脑海里是不是已经浮现出各种美味佳肴的特写镜头?议论美食,向来是人们极关心、极热衷的事儿,可要真正被视作一位懂饮食的人,或多或少都得有点真本事、真阅历在身上。从美食家、美食专栏作家掌握绝对话语权的时代,到所谓人人皆是美食博主的当下,围绕着美食的内容创作正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他们当中,有人把写餐厅当作兴趣爱好,可写着写着就成了知名美食博主;有人靠吃获得了强大的主廚和餐厅人脉,在国内开辟了一条专写世界各地名厨名餐厅的道路;有人在视频领域坚持创作数年,或学术派或治愈派地延展讨论食物的方式,并在全网收获百万粉丝。

如以李子柒、日食记等为代表的美食博主的存在,让“吃饭”这件事不再是便利店的匆匆一瞥,也不是沸水泡面的勉强对付,而是让普通人,也可以在短短的进食片刻,拥有了释放压力的幸福可能。这种幸福,并非是身处精致的海景餐厅,萦绕着钢琴的优美旋律,手持透明的高脚杯,才能体会的快乐。在更多时候,它可能是一把用塑料袋装着的烤肉串,一碗充斥着辣椒味的麻辣烫,而你只是坐在街口边闹哄哄的大排档。但只要吃上一口,从味蕾顶端喷薄而出的满足感,会充斥口腔,随后蔓延至全身。

在一个更宏观的议题里,我们也许可以去讨论,这个时代,大众到底需要怎样的美食博主?除了推荐走街串巷的美食,趣味生活的可能,更底层的内容支撑其实在于对生活每个剖面的解读。

这个剖面能够被讨论, 能够被呈现, 就已经代表了大众愿意去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一些美食博主,正是在用细微的生活触角,选择美食这条路径,给关注者潜移默化的鼓励和信心。对于更广泛的大众来说,生活本就是“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直面这些不如意和不完美,并在这些坎坷里找到自洽和解决的办法,才是普通个体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对这个时代的美食博主来说,让在都市里疲于奔命的年轻人,重拾起对味蕾的敏锐感知,捕捉匆忙生活里的点滴幸福,说简单,却也很难。在互联网内容阵地,时代的浪潮瞬息万变,所有人都有机会登上浪尖,但只有推得住这块西西弗斯石头的人,才能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做菜博主菜品
第一次做菜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巧用做菜推销自己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迷惑菜品又来了
做菜
假蒟叶系列菜品的开发利用现状
创意折纸小动物
老叔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