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怎么说出口
2023-09-29秋姐
秋姐
前段时间老公出差,我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带两个娃。都说成年人不做选择,那是因为别无选择!换成以前的我肯定动不动就一哭二吼三牢骚,可这次,我连哭的时间都没有!8岁的哥哥是个晚熟男,2岁的妹妹生活还不能自理,稍不留神就给我来个鸡飞狗跳!如果你问我这段时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答案是全靠闺女的甜言蜜语!
试想一下,用尽洪荒之力端上两菜一汤,如果没有这个小人儿一边吃一边不停地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我真爱吃妈妈做的饭!谢谢妈妈!妈妈我爱你”,你有什么勇气再做两顿饭,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对做完饭后如爆炸现场的厨房?
当你面对满屋子的玩具和书籍而血压飙升时,一个肉嘟嘟的小家伙突然抱住你的大腿,软糯糯地说:“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手链。快戴上看看漂不漂亮!”有时,她拿张破纸往上面随意涂两笔塞到我手上,说:“妈妈,这是我给你写的信。妈妈,我好爱你呀!我好想你啊!”那一瞬间,除了心头一热,亲亲抱抱举高高外,还能做什么呢?
当你忙了一天,到晚上随便洗把脸,人家连顾镜自怜的机会都不给你,很真诚地看着镜子里你的老脸就开始夸:“妈妈可真漂亮!比我还漂亮!”
瞧瞧吧,这就是我被闺女的甜言蜜语轰炸的一天。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夸人是最简单的行善,当我们夸奖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内心也是富足的。要是她爸能有她1%嘴甜,我就算累死都心甘情愿!
晚上,我和老公打电话说起这事,本想炫耀的同时,暗示他也能学习一下闺女的甜言蜜语,谁知人家来了句:“你就不能多跟闺女学学?”
老天爷!你怎么还抢我台词呢?再说,闺女是在满满爱意中长大的小孩,說“爱”这个字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我是在极度缺爱、被精神打压的环境下长大的,自己还久旱盼甘霖呢!能对女儿表达爱意已是我的极限,对老公甜言蜜语那是做梦!
不过怼完他,我开始思考:我们这完美继承了上一代人互怼模式的夫妻,是怎么生出擅长甜言蜜语的孩子的呢?一番探讨下来,答案是——不随父母,随教育。而我们就是逆天改命的新一代父母!
想想看,我们父母那代人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懂得什么爱的教育?物质、精神双重匮乏环境下长大的他们,到了为人父母的年龄,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不让孩子像他们小时候那样饿着、冻着。所以,他们尽其所能地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爱的教育缺失却伴随我们这代人的半生。直到青少年时期,我都觉得谁要敢在父母面前提“爱”这个字眼儿都属于大逆不道!
记得刚工作那会儿去三亚旅游,来到天涯海角景区时,导游建议我们给自己最爱的人打电话,告诉他们:无论在天涯海角,我都会永远爱你。我在海滩上踱来踱去,犹豫良久,最终鼓起勇气给老爸打了电话。但说了半天,我还是无法直接说出“我爱你”这3个字,就借他人之口说:“我们导游说了,在天涯海角要对最爱的人说‘我爱你’……”
说来奇怪,从来不会互道爱意的两代人,却能轻轻松松地对着第三代说“我爱你”,而且每天都要说好多次!为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跟现在的大环境有关。这些年,大家视野开阔,通过各种媒介看到世界各国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直接地表达爱意。无论是甜言蜜语还是送礼物,抑或是陪伴以及精神支持,大家都喜欢与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人交往。
另外,也跟现在为人父母的80后、90后的教育观有关,因为没有人比这一代父母更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性了。唯有经历过中国从贫穷到富有的巨变,体会过自己与父母之间巨大的代际鸿沟才更懂得,爱的教育必须从小就根植在孩子的血液中,否则,对爱的渴盼所造成的匮乏感将伴随孩子一生。
绘本、玩具、带娃party……在这无孔不入的爱的教育中,孩子连同帮忙带娃的老人们都被洗脑了。现在,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对着孙子高声问“你爱不爱爷爷?爷爷爱你”,你不会感到有何不妥,而这一幕如果发生在30年前堪称惊悚。
话虽如此,要是现在我爸妈突然抱住我说一句“我爱你”,我可能还是会被吓出一身鸡皮疙瘩。像我们这代半路出家接受爱的教育的人,可能还是无法完全摆脱旧有教育模式的束缚,有时面对爱的表达,仍然会显得局促尴尬,不知所措。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满满爱意的环境中长大,多出来的爱自然会往外溢,甜于言乐于表,溢于言表也可以这么用吧?
贫瘠的土地开不出灿烂的花朵,只有拥有丰饶的土壤、精心的栽培、充沛的阳光和充足灌溉的花朵,才会丰硕饱满、娇艳欲滴。教育孩子有无数条金科玉律,但我想最根本的也许是这条:用爱培养出来的孩子,回报父母和社会的,也必将是满满的爱意。而爱,永远是解决各种难题的终极解药。
摘自《婚姻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