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特色糯稻“鸭血糯”品种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023-09-29全坚宇朱正斌曹敏旭赵品恒赵旭昊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7期
关键词:秧龄高温

全坚宇,朱正斌,曹敏旭,赵品恒,赵旭昊,何 胥

(1.太仓市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江苏太仓 215400;2.苏州市种子管理站,江苏苏州 215009;3.常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常熟 215500)

0 引言

鸭血糯,别名红莲糯、血糯。该品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天然黑色素以及人体必需的Fe、Ca、Mg、Zn、Se等多种生命元素,具有强身补血、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之功效,在苏南民间亦被称为补血糯。鸭血糯曾列为皇宫内膳“御米”,现常用于制作酒酿、粉圆子、八宝饭、红米酥、米粉等食品,传统名点“血糯八宝饭”及“炒血糯”,在江南一带享有盛誉,因其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被列入《国际菜谱》。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鸭血糯的稻米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1]。结合鸭血糯品种特性,依据近两年生产示范经验,总结与集成了该品种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品种特性

1.1 特征特性

鸭血糯感温性强,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太湖地区毯苗机插栽培,一般6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移栽,8月下旬齐穗,9月底~10月上旬成熟收获。该品种株型松散,叶色较深,叶姿披散,茎秆细软,抗倒性差;分蘖强,耐肥能力中等,营养生长期叶缘及叶鞘皆呈紫红色,成熟前呈“叶盖顶”长相;株高90~100 cm,主茎叶片数13~14张,穗长20 cm左右,着粒密度较稀,谷粒细长,种皮紫中带白;出糙率60%~70%,糙米种皮紫黑色,精米呈暗紫灰色,煮熟后米饭呈紫红色。

1.2 产量表现

2021—2022年,在太仓、常熟、张家港以及苏州吴中区、高新区等地,累计示范种植面积61.2 hm²,年平均产量373.4kg/667m²。其中2021年实产406.5 kg/667m²,2022年因7、8月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产量偏低,实产340.2 kg/667m²。从表1可知,鸭血糯单产400 kg以上的产量构成为:有效穗数26万~28万穗/667m²,每穗粒数90~10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18~20 g。

2 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晚播,培育适龄壮秧

鸭血糯属早熟中籼型品种,太湖地区机插栽培上应注意适期晚播,使水稻孕穗至齐穗期尽量避开8月中旬高温天气,防止高温热害。但也不可过晚播种,以免育秧期间遭遇高温或连阴雨(梅雨季)而降低秧苗质量,另外过晚播种也会缩短生育期,不利于产量形成。播种期一般掌握在6月上旬至6月中旬,确保6月下旬能适时移栽。秧苗应生长健壮,整齐一致,清秀无病,无黑根黄叶,根系盘结力强。育秧方式根据各地生产习惯而定,采用温室基质育秧,可在6月中旬播种,播量芽谷120~130 g/盘,秧龄12~14天,叶龄2.1~2.3叶,温室育秧秧龄短,秧田小环境可控,可适当增加播量,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如采用露地基质育秧的,建议6月上旬播种,播量芽谷110~120 g/盘,秧龄16~18天,叶龄2.5~3.5叶,露地育秧秧龄较长,秧田期管理易受天气条件制约,播量不宜随意加大,以免烂秧和超秧龄。育秧期间应注意水分管理,看苗追施断奶肥或送嫁肥,移栽前可用40%氯虫•噻虫嗪(福戈)水分散粒剂、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阿米秒收)悬浮剂等药剂做到带药移栽。

2.2 精细整地,提高大田质量

一般在移栽前6~7天整地,旱耕水整法平整大田,要求前茬作物秸秆长度切碎至10 cm以下并匀抛至土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二次粉碎,机旋耕深度12 cm以上,达到秸秆全量还田与埋茬覆盖。之后,上水泡田2~3天后采用水田耙平整田面,为防止泥浆沉淀变相增加栽插深度,水耙后须沉实2~3天(沙土2天,壤土3天)后方可栽插。整地质量要求做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 cm;田面洁净,无残茬、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等;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

2.3 宽行窄株,精确定量基本苗

鸭血糯分蘖性强,易感纹枯病,栽插过密易倒伏,应控制移栽密度。采用毯苗机插,插秧深度在1~2 cm,促低节位分蘖发生。行距30 cm,株距调至12~14 cm,每穴达到3~4苗,保证基本苗在6万~7万/667m²,控制高峰苗在36万/667m²左右,保证成穗率70%以上。要求插苗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机插时注意,一是行走要直,接行宽窄一致;二是田边留出两行插幅,便于出入稻田,插后整齐,不用补插边行;三是秧块接口要整齐,减少漏插;四是漏插缺棵行段,要及时人工补秧。

2.4 科学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鸭血糯耐肥性一般,要获得400 kg/667m²以上较高的产量,施纯氮12 kg/667m²即可,为提高稻米品质,宜少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从近两年生产示范表现来看,结实率偏低,后期易倒伏是制约鸭血糯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肥料运筹上,应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策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8∶2为宜,穗肥以促花肥为主。基肥:施42%(20-8-14)测土配方肥30 kg/667m²;促蘖肥:于移栽后5~7天,施用尿素7.5 kg/667m²左右;穗肥:7月中旬,施45%(15-15-15)复合肥15~20 kg/667m²。同时,为促进灌浆结实,提高植株抗逆性,在8月份孕穗至齐穗期间,如遇持续高温天气,可多次喷施磷酸二氢钾、茉莉酸甲酯等叶面肥,降低叶温,提高水稻抗高温能力。

2.5 好气灌溉,促根促蘖促生长

移栽后浅水灌溉,待自然落干后脱水露田数天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中期应加强搁田,提高抗倒伏和抗病能力,一般按亩茎蘖苗达预期穗数的80%~85%时脱水搁田,通过2~3次搁田,至田土沉实见裂缝,田面土表见新根,稻苗叶色褪淡、叶片挺直。多雨年份或面积较大田块应开好“十”字型或“井”字型丰产沟,确保搁田质量;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水层,其间如遇高温应深灌水,以水调温,减轻高温危害;灌浆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5~7天排水落干,确保适时适墒收获。

2.6 综合防治,病虫草绿色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综合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动病虫害绿色精准防控,通过综合使用新方式、新技术、新药剂、新药械等绿色植保技术防控水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生态环境和稻米质量安全。在化学除草上,坚持“两封一补”,“两封”是指在水稻移栽后2~3天内进行第一次封闭,间隔12天左右还水后进行第二次封闭处理。“一补”是指在全面做好两次土壤封闭处理的基础上,于水稻分蘖期,对2~5叶期的后生杂草进行茎叶处理剂见草用药。第一次封闭处理可用3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第二次封闭处理以10%苄·丁颗粒剂为主。茎叶处理剂的选用应以田间草相来确定。病虫防治上,分蘖期注意防治灰飞虱、螟虫等;拔节孕穗期注意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防治;鸭血糯易感穗颈瘟,也易遭稻飞虱的危害,穗期要打好破口药,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等。

2.7 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鸭血糯抗倒性差,因此栽培上要特别注重抗逆抗倒。主要防范措施除抓好精量定苗、科学施肥、适时搁田、优化群个体质量以外,也可于水稻够苗期,每667m²喷施15%多效唑可湿粉20~30 g,可有效控制植株高度,降低后期倒伏风险。因“鸭血糯”系籼糯,易落粒,故当85%谷粒颖壳色由紫褐色变为浅紫色时即可收割,过早收获影响品质,过迟收获则损失较重。

猜你喜欢

秧龄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持续高温农作物也需“避暑”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秧龄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及产量影响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甬优12”秧龄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