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痛筑盛世,解痛续荣光
2023-09-28张安琪
张安琪
“疼痛感”,在医学上被看作是身体出现状况的警报,从文学角度来说则敲响了问题的警钟。疼痛感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警醒意义。因为唯有知痛,方能认真析痛,想法解痛,从而去顽疾,除弊病,筑盛世,续荣光。
千年征途中,纵横山河间,感知疼痛,可不忘初心,赓续前行,筑中华之盛世。
知痛,不仅仅是对医学疾病的感知,更是对社会弊病的认识。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仁人志士敢于知痛,痛定思痛,积极作为,尽其所能祛除社会顽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退之知“师道不传”之病,写《师说》以警醒世人勤于学习、尊师重道;“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王介甫知北宋浮靡之弊,主张“务为有补于世”,把文学创作与政治活动密切联系,反映社会矛盾,终执一朝之牛耳;“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林觉民知“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之痛,忍痛离开妻儿,舍身取义,将自己的全部奉献于革命事业。正是他们知痛,意识到民族现状和社会弊病,积极行动,警醒世人,中国才有了希望。若对疼痛漠视无感,浑然不觉,这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说都将是一件可怕的事。
风云变幻中,时代发展时,治愈疼痛,可涅槃重生,扶摇直上,续万代之荣光。
解痛,是在知痛基础上对疼痛的治疗,是对问题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解决。金一南将军在《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中曾写道:“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惨痛的历史引发我们的疼痛感,而治愈疼痛的最好方法便是不让历史重演。对于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 “无感”,拒绝“躺平”。当代青年,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与能动性的新时代接班人,有责任去认识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如此,我们才能在时代湍急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纷扰喧闹的世俗中守得一方净土,在历经风雨冲刷后涅槃重生,扶摇直上。
沉舟侧畔,千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吾辈青春正当时,应敢于知痛、解痛,勇于执时代狼毫,书锦绣华章。让我们因痛而醒,以山河为证,以岁月为铭,筑中华之盛世,续万代之荣光。
【点评】
这篇文章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论证有说服力。开篇概述材料引出观点后,中心部分紧扣“知痛”“解痛”展开,无论是小段还是段首句都鲜明地提示着阅卷者自己的论证思路。在论证时,作者选例典型,叙例精练。譬如,在论述“知痛”的意义时,采用了韩退之、王介甫、林觉民的例子,既用“病”“弊”“痛”等关键词扣材料拓宽内涵,又以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