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对比
2023-09-28瞿晖
瞿晖
【摘要】 目的 对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贵州航天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大,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可酌情选择。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髋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7-006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7.020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多发病、常见病,指的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出现骨折,中老年人群发生率更高,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为首选。但考虑到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术后骨折愈合难度较大,需警惕股骨头坏死、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1]。老年人群出现股骨颈骨折的因素可分为两种,首先为外力因素,受到强烈外力打击导致大腿根部位置的骨骼发生断裂情况;其次为年龄因素,由于老年人群本身存在骨质疏松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流失,股骨颈逐渐变得脆弱,基本的防御能力减弱,在遇到中强度外力时骨骼也会受损,如用力过度或发生摔倒时即可能出现股骨颈骨折。骨折后患者往往感到髋部明显疼痛,无法有效行走或站立,下肢活动明显受限,部分患者患肢会出现短缩情况且向外旋转,外旋度数在45°~60°左右。临床可通过X线检查了解骨折移位情况并明确骨折类型和骨折位置,CT诊断可实施三维重建作为手术参考。本次研究对比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航天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41±2.95)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7.70±2.81)岁。2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手术指征;致伤原因包含交通事故、摔伤、高坠、击打伤;受伤后3 d内来院诊治并安排择期手术。
排除标准:由代谢疾病引起骨折;髋关节有既往置换手术史者。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在术前详细检查骨盆平片、患侧股骨中上段正侧位片,对股骨骨折位置、密度、厚度、髋臼明确掌握;纠正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心律不齐状态,做好手术准备[2]。
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健侧卧位,充分暴露股骨颈,切除股骨颈残端。取出需更换的股骨头,髓腔锉操作下将股骨髓腔扩大并记录切除股骨头相关数据,选择适合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查看活动性出血情况,将伤口逐层封闭并妥善引流。
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健侧卧位,切口选为髋关节后外侧,逐层切开后将股骨頸充分暴露。处理髋臼,行髋臼杯置换,予止血、复位操作。放置负压引流管,常规缝合。
1.3 观察指标[3] 统计2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满分100分)评估髋关节恢复情况,包含疼痛、功能、畸形和关节活动度四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Harris评分 术前2组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股骨颈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疾病。当老年人群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时,在股骨颈骨折后,往往预后相对较差,且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造成明显影响,且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骨折处愈合不良而长期卧床甚至瘫痪[4]。因此选择适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保守治疗适用于无骨折移位、存在手术禁忌证且年龄偏大患者,但不少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骨折移位情况,因此当前临床并未将保守治疗作为首选方式[5]。局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接属于发生率较高的远期并发症,若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会明显降低术后骨愈合效果[6]。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或保守治疗下,易因长时间制动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连等情况,还可能伴有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7]。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即便患者年龄偏高仍可实施手术。但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头假体与骨性髓臼的匹配难以达到理想程度,可能在术后因应力集中引起行走时大腿及髓部疼痛,长此以往会造成骨性髓臼磨损[8]。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优势在于手术风险相对较小、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量较少,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术后卧床时间更短,因此患者可在完成手术后更早接受功能锻炼,缩短住院时间。但由于人工股骨头假体无法完全匹配人体自身的骨性髋臼,术后可能在骨性髋臼负重位置存在应力集中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导致患者在活动尤其是行走时髋部出现明显疼痛现象,长此以往可能存在髋臼磨损概率[9]。有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术后活动量及活动强度与髋臼磨损程度和髋骨疼痛程度存在密切关联,患者的活动量越大、活动强度越大,则磨损率越高,甚至一些患者因活动量过大出现穿透髋臼底的情况,髋关节出现中心性脱位,关节功能直接丧失,需再次实施手术进行髋关节翻修。因此临床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术后活动强度要求等多种因素,手术适应证应包含预期寿命不超过5年、日常活动需求较少、年龄偏大的人群,此类人群术后活动量相对较少,对髋臼的磨损程度更轻,降低了再次手术概率[10]。另外,术前存在骨质疏松情况且日常活动强度不大,则更宜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尽可能使用双极股骨头假体与金属杯,通过金属杯荷载作用降低髋臼边缘对股骨颈的撞击程度,固定则采用骨水泥完成。
全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临床一线治疗方案,若患者对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则更宜选择全髋置换手术,术后能够较快恢复且髋关节稳定度更高,可减少因卧床造成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愈合不良发生率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严格,手术操作要求较高,若患者处于高龄状态需确保其具备手术适应证。同时,在切除脱位髋关节后需有效清理髋骨内软组织并磨削髋臼软骨面,保障人工髋臼置入处于有利环境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操作的要求更高,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且时间较久,但其优势在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更优。考虑到全髋关节置换出血量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多,在围术期患者面临更大的风险,且术后脱位率相对更高,因此在手术适应证判定方面应严格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保障股骨头假体和髋臼假体实现完全匹配,避免术后患者在正常活动的过程中假体与组织发生直接摩擦而引发疼痛感,或出现髋臼软骨磨损风险。通常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轻微,较少出现假体松动或关节磨损情况。此类手术更应考虑到患者对术后身体活动的要求,适应证年龄以60~80岁为主,且患者日常活动量较大、身体状况较好。除此之外,人工髋关节选用的假体种类较多,医者需考虑到患者的骨骼质量、身体状况、年龄,同时熟练掌握各种假体设计原理,为患者选择适合的假体类型。人工假体能够高度吻合髋臼,较高的匹配度是降低术后疼痛的关键,同时人工髋关节的摩擦性并不高,术后活动过程中因摩擦应力而产生的疼痛程度较轻,且人工髋关节假体寿命相较于其他假体更长,术后翻修率较低,有效降低了再次手术的可能性。以往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股骨头和髋臼均属于金属制品,虽然可达到治疗效果,但创伤较大且并发症更多。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及医用材料的改进,当前临床应用的股骨头和髋臼多以低强度模量金属和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有效弥补了传统全髋关节的不足,同时股骨头直径较小、髋臼较厚,减少了摩擦力并增强了稳定度。在固定方面则以非骨水泥固定及骨水泥型固定为主,根据假体类型选择适合的固定方式。通常对于基础情况较好、具备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尤其是部分户外活动能力较好、术后存在身体活动需求的老年患者,建议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但若患者存在明显骨质疏松情况,在假体固定方式上则更宜采用联合骨水泥柄与非骨水泥髋臼方式提升固定效果。
本次研究顯示,两种术式均可达到理想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且各具优势。相对而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耗时更短、出血量及引流量更少,安全性相对更具优势;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态更优,术后半年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难发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优势在于手术安全性方面,对于年龄偏高且对术后活动需要不高的人群而言更为适用,但在远期疗效方面则全髋关节置换术更胜一筹。由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并未涉及到髋臼置换,短期内假体能够较好地匹配骨性髓臼,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患者活动量增加,股骨头对臼软骨面存在作用不均的现象,继而引发髋臼磨损,导致患者出现活动性疼痛或髋关节功能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人工假体匹配度好,假体之间的摩擦度较低,远期疗效可得到更好保障。除此之外,需重视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控制,包括髋部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可通过减少卧床时间、按摩下肢肌肉等方式加强肢体活动,促进血液流通,降低发生率。另外,假体松动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较常见并发症,其出现与应力遮挡、疲劳损伤、髋臼磨损有关。若复查时通过X线检测发现假体存在松动情况,可采用翻修术加以修复。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更宜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在术前仍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基础疾病、年龄、对术后活动量的期望值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提升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震.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对比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36.
[2] MICHAEL WYATT,GARY HOOPER,CHRISTOPHER FRA
MPTON,et al.Survival outcomes of cemented compared to uncemented stems in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J].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4,5(5):591-596.
[3] VIJAY KUMAR,BHAVUK GARG,RAJESH MALHOTRA.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arthritis following tuberculosis of hip[J].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5,6(8):636-640.
[4] 秦樹连.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4(3):217-219.
[5] PHEDY PHEDY,H DILOGO ISMAIL,CHARLES HOO,et al.Total hip replacement:A meta-analysis to evaluate survival of cemented,cementless and hybrid implants[J].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7,8(2):192-207.
[6] GEORGE HARTOFILAKIDIS,KALLIOPI LAMPROPOULOU-
ADAMIDOU.Lessons learned from study of congenital hip disease in adults[J].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16,7(12):785-792.
[7] 韩柱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21.
[8] 胡波,李思云,陆文杰,等.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4):47-49.
[9] GEORGIOS I DROSOS,STYLIANOS TOTTAS,IOANNIS KOUGIOUMTZIS,et al.Total hip replacement using MINIMA~? short stem:A short-term follow-up study[J].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2020,11(4):232-242.
[10] R XIE,L WANG,H BAO.rystalloid and colloid preload for maintaining cardiac output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under spinal anesthesia[J].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1,25(3):185-190.
(收稿日期: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