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哉,玉泉山之山水

2023-09-28张田

北京纪事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玉泉龙王西山

张田

玉泉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山东麓。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统称,是太行山最北的一段山脉,居太行之首,有“神京右臂”之美誉。北京的西山,群峰叠翠,自然景色优美,尤其是玉泉山,山形秀美,草木蔚然,泉水丰沛,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自辽金以来玉泉山深受历代帝王的喜爱,金章宗完颜璟是一位喜爱游山玩水的皇帝,他时常到西山打猎游玩,他在西山各临泉水之处建造了宫殿、观景点、亭台等以供休息,后人称这些地方为“西山八大水院”,玉泉山所建的玉泉行宫便是这八大水院之一。玉泉山的泉水充沛,且水量极大,飞流而下的泉水犹如白练,又像玉龙,发出隆隆响声,“玉泉垂虹”也因此成为金朝所选出的燕京八景中的一景。后清乾隆皇帝觉得“垂虹”两字不准,因为泉水是由石缝中流出,虽如雪涌涛翻,却达不到瀑布的程度,用“趵突”二字更合适,由此改为“玉泉趵突”。

玉泉山中的泉水为何如此充沛呢?因为它源自永定河,永定河流经西山,成为了西山地下潜水的重要来源。元朝开凿通惠河时,从昌平白浮泉引水,并汇集西山山前诸泉,山前诸泉中就包括了玉泉山中的泉水,从此玉泉山的水系开始与京城用水相关。

明代玉泉山是京城西郊一处风景胜地,文人雅士常到此游玩,明代文人蒋一葵就曾这样描绘玉泉山中的玉泉:“泉出石罅间,潴而为池,广三丈许,名为玉泉池。池内如明珠万斛,涌起不绝,知为源也。水色清而碧,细石流沙,绿藻翠荇,一一可辨。”《明统一志》中也对玉泉有所记载:“玉泉在玉泉山东北,泉也石罅间,因凿石为螭泉,泉从螭口喷出,鸣若杂佩,色若素练,味及甘美。”玉泉山中泉水不是涓涓细流,而是飞流直下,气势如虹,这也为诗人们提供了绝好的题材,胡广《玉泉山》诗中写道 :“玉泉之山下出泉,泉流索折如虹悬。却带西湖连内苑,直下通津先百川。微风时动碧波感,明月夜映清光圆。此中会见古人影,胡碣记得金元年。”又如,邹缉写道:“嶂雾岩云涌玉泉,长流未似瀑流悬。声惊素练鸣秋整,光讶晴虹饮碧川。飞沫排林空翠湿,跳波溅石碎珠圆。传闻绝顶芙蓉殿,犹记明昌避暑年。”在玉泉山东南麓,还有一处由泉水汇成的裂帛湖,此湖也是文人笔下的另一主题,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泉迸湖底,伏如练帛,裂而珠之,真弹湖面,涣然合于湖。盖伏趋方怒,虽得湖以散,而怒未有泄,阳动而上,泡若沫若。阴阳不相爱,故油中水珠,中不亦珠,动静相摩,有光轮之。故空轮流火,水亦轮水,及乎面水则泄,是固然矣。湖方数丈,水澄以鲜,,屑屑历历,漾沙金色,波波萦萦,一客一影,一荇一影,客无匿发,荇无匿丝矣。”

除了泉水的观景外,在玉泉山南坡上建有上、下华严寺,这两座寺庙都建于明正统年间,寺额均为英宗朱祁镇所题,精舍宏敞、佛像庄严,最令人称奇的是在上华严寺东上坡有一处华严洞;下华严寺殿后也有一座名为七真洞的山洞,七真洞的石壁上还刻有元代丞相耶律楚材写的《鹧鸪天·翠华洞》的词,这首词旁边还有明代嘉靖年间首辅大臣夏言的一阕词,这两座石洞也成为玉泉山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从华严寺往西行半里路,跨过三座石桥,便来到金山寺,金山寺上边还修有一座望湖亭,这座望湖亭是明宣宗朱瞻基驻跸登高望远之处,因此它成为明代玉泉山最有名的一处建筑物,文人墨客对此也多有歌咏,明代大才子文徵明在他的《望湖亭》中写道 :“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客子长堤晰倦馬,夕阳高阁送飞鸿。天浮野色行踪外,人在扁舟落照中。三月燕城花满地,春光都向碧云东。”

清康熙十九年(1680),康熙皇帝下令在风景绝佳的玉泉山建造行宫,二十一年(1682)行宫建成,命名“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时(1692),又改名为“静明园”。玄烨极爱玉泉山的风景,曾多次驻跸于此,山川毓秀,宫殿辉煌,尤爱这里常年喷涌不息的泉水,他曾在《玉泉赋》中写道:“源出高冈,溜生寒麓,瑶窦溅珠,琼沙喷玉;控以翔螭,引之鸣瀑,初喷薄以飘丝,旋潆洄而电榖,既瀺灂于润溪,遂渺?于陵陆。侔色则素缬无痕,俪质则纤尘不属,挹味则如醇如膏,揣声则为琴为筑。”

清乾隆皇帝即位后,就对北京西郊各处的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这也包括了玉泉山的静明园,从乾隆十五年(1750)至乾隆十八年(1753),对静明园的园区进行了扩建,其范围扩至玉泉山四周的山麓。新园建好后南北长1350米,东西宽950米,占地总面积达到65公顷。利用玉泉山的优势,打造了多处山水自然景观,还仿建了江南著名的园林景观,形成了著名的静明园十六景,这十六景有: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炉山房、圣因综绘、绣壁诗态、溪田课耕、清凉禅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篁清听、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外钟声、翠云嘉荫。这些景点都集中于玉泉湖周围的南麓和东麓。

泉水是玉泉山的灵魂,它水质清辙、甘甜可口,一直受到大众的追捧。清顺治十七年(1660),内府大臣索尼就曾对顺治皇帝上言,要求禁止各王公贝勒私自引用玉泉山的泉水进行灌溉。康熙皇帝也曾说过玉泉山的泉水“如醇如膏”,但令玉泉山泉水名闻天下的,还要说是乾隆皇帝了。乾隆皇帝是一位品茗高手,他对于水质的要求极高,曾制作了一只银斗专门测量全国各地有名泉水的重量,他认为“水之德在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轻。然三者正相资,质轻者味必甘,饮之而蠲疴益寿。故辨水者恒于其质之轻重分泉之高下焉”。经过与济南珍珠泉、江苏金山泉、杭州惠山虎跑泉等十一处名泉对比后,他发现“凡出山下而有洌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玉泉山的玉泉由此定为“天下第一泉”,此后,玉泉山泉水成为了宫廷专用水。清廷每日都派人到玉泉山拉水,水车出入都要从西直门经过,西直门也因此得了“水门”之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玉泉山的泉水不仅要提供给皇家使用,它还是京城百姓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此重要的水源,必要有神龙护佑,乾隆九年(1744)奉旨封京都玉泉山龙王之神为惠济慈佑龙神,十六年(1751)又下旨将龙王祠改为绿琉璃瓦,《日下旧闻考》载:“乾隆十六年闻五月二十九日奉上谕:京师玉泉,灵源浚发,为德水之枢纽。畿甸众流环汇,皆从此潆注。联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其泽流润广,惠济者博而远矣。泉上有龙神祠,已命所司鸠工崇饰,宜列之祀典。其品式一视黑龙潭,该部具仪以闻。”黑龙潭龙王祠是清代皇家祈雨场所,玉泉山龙王祠能与黑龙潭龙王祠享同一规格的祭祀,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乾隆十七年(1752)玉泉山龙王祠建成,此后,弘历多次到这里祈雨,并留了多首诗篇。据说玉泉山龙王祠非常灵验,道光某年遭遇大旱,道光皇帝按祖制到此祈雨,第二日便下了六十年末见的一场大雨,缓解了京城的旱情,同行的大臣奕绘为此还写了首名为《三月二十上祷雨于玉泉,次日大雨竟夜,二十二日早晴下,直太福晋喜谓余曰:吾六十余年未曾得见京师春雨霑透如此者,退为诗以纪之》的诗作为纪念。位于玉泉湖西岸的龙王祠的庙额“永泽皇畿”,是乾隆皇帝亲题,祠内还有两块同治皇帝亲题的檐额,一为“灵源昭灵”,一为“灵源广润”,这是同治皇帝为感谢龙王获灵降而赠。

静明园的湖水很多,像玉泉湖、裂帛湖、宝珠湖、镜影湖都是由玉泉山涌出的泉水形成的。在玉泉山的西山坡南面有一个涵漪湖,这个湖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人工开凿的,涵漪湖的北岸是涵漪斋,斋有一个飞驰的小瀑布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他曾写了七十多首相关的诗词抒发感情。玉泉山外还有高水湖和养水湖,这两座湖是乾隆十五年(1750)拓展昆明湖后,为了蓄水修建的两座水库,虽然是水库但同时也是景观,为娱乐分别在两个湖中建了两个楼,高水湖中央修建了一座影湖楼,养水湖北口建了一座界湖楼,楼在玉河石桥上还建了两座石牌坊。

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不仅焚毁了圆明园,静明园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1900年八国联军又入侵北京,意大利侵略军占领了静明园,又对其进行了二次的劫持,静明园几乎成了废园,此时园内的山水鲜有人进行管理。民国初年,北京城内的护城河与三海都出现了干旱情况,尤其是进入京城的主河道长河,水道淤塞,堤岸失修,政府提出要疏浚河道,玉泉山泉水,是北京近八百年来唯一持续供水的地表水源,水流不枯,水量极大。民国十八(1929)北平市政府指示市工务局制定了《整理玉泉水流大纲计划》,经过水利专家实地考察后发现玉泉山东西南三面均有泉水流出,除以之外,还发现四处新泉,且水流极大,像十亩泉南陆新发现的泉眼,工人只开掘一尺多,泉水就向上翻花而出,泉水虽大但因其泉眼附近的蓄水池被杂物堵塞,导致了泉水量减少,经过疏浚玉泉,京城的水量大大增加。

1954年官厅水库建成,它是永定河上最大的水库,对永定河水进行调控,这导致了玉泉山泉水的减少。加之城市建设的需要,大量采集地下水,上个世纪 70年代玉泉山泉水断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在西山地区进行回灌和压采区域地下水成为可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玉泉山泉水复涌会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玉泉龙王西山
监测“龙王下雨”的气象卫星
生日快乐,我的玉泉
喜报!玉泉桥牌选手获奖啦
红船“开进”了玉泉小学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龙王的孩子
观西山
玉泉丰收采摘节
西山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