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国庆活动纪事
2023-09-28俞万林
俞万林
每当国庆这个全民喜庆日子来临时,我常常想起在学生时代参加庆祝活动的点点滴滴。
扎纸花
1959年是新中国十年大庆,我正上小学六年级,有幸被选中参加天安门广场上的庆祝活动。那天,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将集结10万群众,其中大学生和工人在广场中心用各色花束组成有“国庆”“1949国徽1959” 字样的庞大图景。我们的任务是站在图景的最前方,举着花束组成图景的边框。
那时庆祝活动用的花束不是绢花,更不是鲜花,而是自己动手扎的纸花。接受任务后,我们兵分两路,男生去找干树枝,女生做纸花。我和同学跑到东直门外小树林中去找干树枝,特别是要选那些经过剪枝整理,能形成花束形状的树枝。女同学到北新桥的育源纸店买来粉红色的皱纹纸,在老师的指点下开始做花。我们先把纸剪裁成宽5厘米左右、长8厘米至10厘米不等的纸片,并将纸片两端剪出多个弧形,再把不同长度的五张纸片叠加在一起,用白线在纸片中间扎紧,然后小心地把纸片一片片翻开,一朵粉红色的桃花就做成了。最后把纸花逐朵绑在干树枝上,为了不扎手,还让家长帮着用布或牛皮纸把手握处包起来。
国庆那天,我们举着亲手扎制的花束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军乐团的后面,虽然原地不动在太阳下一站几个小时,只在游行队伍最后一部分通过天安门西华表后,随着军乐团方阵,伴着“社会主义好”的乐曲一起欢呼着涌向天安门,但大家都为能参加国庆活动充满了幸福感。
学跳舞
当年国庆游行活动后,晚上广场上要举行联欢晚会,其中一个主要项目是跳集体舞。我上中学时参加了一次国庆联欢活动,由于集体舞需要男女配对,一圈是男生,一圈是女生,可我在的五中是男校,于是便和附近的女二中合作,共同组成一个联欢区域。沒想到几年之后,两校的男女生再一次合作,共同奔赴北大荒,而且结成了多对姻缘,这是后话。
记得当时集体舞的舞曲有《青年友谊圆舞曲》等。九月份一开学,两校学生就在音乐老师的指挥下开始分别练舞。一开始,我们这些男生动作生硬,常常踩不到点上,经过多日的苦练才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然后是两校合练,素不相识的少男少女走到一起,还要手拉手跳舞,大家都不好意思,谁也不看谁,只是随着音乐做动作,往往该牵手的时候,也就是把手举起来,并未牵在一起,影响了效果的美观。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大家把跳好舞当作政治任务,才把牵手动作做到位。
国庆那天,夕阳还未西下,我们就赶往事先划定的联欢区域。华灯初放,聚光灯把广场照得明灿灿的,绚烂多彩的烟火装点着节日夜空,随着广播喇叭里播放出的一组组舞曲,我们翩翩起舞,尽情欢乐,构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练旗操
体育大军是国庆游行队伍中一支朝气蓬勃、雄伟健壮的队伍,位于整个游行队伍的最后,成为游行队伍的“大轴戏”。体育大军一般按运动项目组成若干方阵,做着各种运动项目的动作行进。我在上高中时参加了一次旗操方阵的表演。
被选拔参加体育大军表演的同学身高必须在1.70米以上,姿势端正,动作协调,还不能戴眼镜。表演时身着白色运动背心和裤衩,脚蹬白球鞋,手持红黄两面大旗,按照规定的动作整齐挥动。训练在暑假中就开始了,体育老师薛永生担任总教练,班级体育委员负责组织。为了保证游行时动作准确划一,我们每天上午都要到校顶着太阳训练,虽然常常练得汗流浃背、胳膊酸痛,但大家都坚持训练,一直练到挥旗节奏清脆、口号洪亮、步伐整齐为止。
国庆那天到了,但天下起了小雨,临表演前我们才脱下长衣长裤,但在雨中仍瑟瑟发抖,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可是一走到东标语塔整齐线,听到表演的口令,大家立刻精神振奋,随着“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响亮呼号,迈着雄健的步伐,节奏准确地挥动两面大旗,冒雨通过天安门广场。过了西标语塔,我們按规定收旗齐步走。但过了南长街,聚集在胡同口的群众给我们鼓掌,让给他们表演一次。在掌声中我们又来了情绪,顾不得抹去脸上的雨水,再次正步挥旗表演到六部口。
伴彩车
国庆游行队伍中的文艺大军是最热闹的队伍。队伍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适合行进表演的节目,如龙舞、狮舞、荷花舞、孔雀舞等;另一部分就是彩车,将首都舞台上有影响的话剧、京剧、评剧等剧目塑造成一辆辆彩车,把一个个精彩的场景复原在彩车上,主要演员化妆站在场景里,依次排列形成彩车群顺序前进。当年京剧《杨门女将》、话剧《蔡文姬》和《万水千山》、评剧《秦香莲》、木偶剧《宝船》等都曾出现在彩车上。彩车的使用为文艺大军增强了立体效果。
1967年是个特殊的年代,那年国庆文艺大军的彩车完全由“样板戏”占领。每辆彩车周围由身着戏中群众演员服装的学生做着各种动作随车前进。有资料说,为了防止车辆故障,车底座下还隐藏着几位壮汉,一旦车辆抛锚,马上下车推车前进。
当时我们学校担负了京剧《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两个剧组彩车的伴随任务。我被分配担任《沙家浜》彩车的领队之一,组织参演的同学每天到当时占用前海西街恭王府的中国音乐学院排练。排练的最后阶段进入着装彩排,跟随《沙家浜》剧组彩车的同学穿灰色的新四军军服,跟随《智取威虎山》剧组彩车的同学穿解放军的绿色军服外披白色披风,个个英姿飒爽。我到北长街北京京剧团所在地联系领服装,剧组里一位剃着光头、个子不太高的演员接待了我,看样子似乎是剧中胡传揆的扮演者周和桐,我也没敢问。由于服装都存放在朝内大街文化部大楼地下室里,又正近中午,他便带我先到食堂吃了顿烙饼炒菜,然后乘车前往文化部大楼。在地下室里,我领到的戏中的新四军服装,原来都是用豆包布染色后制成的,近看几乎都透亮,远看却很挺实,这让我长了见识。经过一个多月的操练,终于迎来了国庆节,当我们集结在东标语塔整齐线后,个个精神饱满,随着行进乐曲的奏起,我们伴随着彩车,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通过天安门广场。
迎外宾
为显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精神,在20世纪60年代,每逢“十一”庆祝活动往往会邀请外国领导人参加。当时外国领导人到京时,我国领导人都要到机场迎接,并共同乘坐敞篷汽车接受群众队伍夹道欢迎。学生常常是欢迎队伍中的主力军。
1964年是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来的外宾很多。因为都集中在国庆前夕到来,我们常常连续几天参加欢迎活动 。我们学校欢迎队伍的位置一般在长安街东单到南池子一带。每次我们都以校旗和军乐队为前导,举着彩旗,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学校所在地北新桥步行走向指定的集结地点,一路上大家时而高呼“一、二、三、四” 的口号,时而高唱《解放军进行曲》等歌曲,精神十足,也不觉得累。
到达指定地点大约半小时后,长安街上的广播喇叭里传来机场上的欢迎实况,随着飞机降落的声音,响起机场上群众迎宾队伍的欢呼声,接着是奏国歌、检阅三军仪仗队、双方领导人讲话。然后外方领导人在我国领导人陪同下乘车离开机场,在接近市区时换乘敞篷汽车接受群众的欢迎。这时我们挥动手中中外双方的国旗和彩旗,有节奏地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站在车上的双方领导人不断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欢迎了外宾,又近距离地见到了国家领导人,参加活动的群众都很兴奋。
当标兵
国庆游行活动中,为了使游行队伍通过广场时不串路,不向天安门一侧斜靠,设置了标兵胡同,标兵与游行队伍一同行进,保证队伍不“甩龙”,能一直前进。
另一种标兵则是在长安街上的各个路口设置的标兵线,阻止非参加活动的人员进入长安街,以保证活动的安全,俗称“堵路口”。我上高中时,有一次和同学们一起被分配担负标兵任务。
当标兵既用不着事先操练,也用不着统一服装。只是集合时间很早,天蒙蒙亮就要赶到学校集合,然后走向指定的路口。当时,我们都穿着整洁的服装,左胸上方佩戴校徽,团员还佩戴团徽,同时用大头针别着游行指挥部发的纸质工作证,上面印有“标兵”或“工作证”字样。到路口的首要工作是清场,将管理区域中的无关人员劝说到路口或胡同里面,然后站成一排,形成人墙,封死路口。就这样一直站到游行队伍全部通过,解除管制。虽然整个过程要持续近六个小时,站在长安街路口的还能看到游行队伍的盛况,站在远离长安街胡同口的就只能聽到广播喇叭里传来的实况声音了,既使这样,大家还是以能为保卫国庆活动顺利进行出把力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