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护理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09-28项娟
项 娟
(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 江西 安福 343200 )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群体是多发人群。 老年群体钙质随年龄增长慢慢流逝,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受到外力冲击更容易出现骨折问题。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受前驱动力影响,导致腰椎出现压缩和变形,临床症状为活动障碍和腰部疼痛[1]。 由于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能会造成损伤脊髓神经,引发躯体运动功能障碍,或者平面下的感觉功能失常。 手术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手术重塑经皮椎体形状,可以使脊柱的生理结构恢复更加有效。 但是,由于老年群体的身体机能较弱,耐疼痛的能力较弱,心理承受力不高,会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再加上老年群体普遍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上问题都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2]。 另外,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很容易造成腹胀、压疮、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也会对术后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常规护理措施缺乏综合性的应对,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有限。 阶段性护理模式在此时应运而生,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生理、心理进行针对性护理,对预后效果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 为了给临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要对阶段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有充分认识,所以本次研究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12 例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12 例为对象展开研究,以数字标注法为原则分组,每组患者56 例。 观察组年龄62 ~84 岁,均值为(73. 02 ±4. 15)岁,包括26 例女性患者和30 例男性患者;病发到入院时间3—42 小时,均值为(22. 87 ±3. 56)小时;骨折原因:26 例跌倒伤、14 例车祸伤、16 例外物击伤。 对照组年龄63 ~85 岁,均值为(73. 17 ±4. 52)岁,包括27 例女性患者和29 例男性患者;病发到入院时间4—46 小时,均值为(22. 94 ± 3. 32)小时;骨折原因:27 例跌倒伤、12 例车祸伤、17 例外物击伤。 上述基线资料达到研究标准,组间差异极小(P>0. 05)。 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要求,在获得批准后展开研究。 (1)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腰椎畸形、肿痛等症状;②经过X 线、MRI 等检查明确诊断;③患者年龄在60 周岁以上;④患者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⑤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生命风险;⑥患者临床资料齐全,积极配合;⑦患者入组前对本次研究有充分认识,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加入研究。 (2)排除标准:①合并骨结核、骨裂、脊椎肿瘤等患者;②骨折压迫神经根,或是先天性胸腰椎畸形者;③有脑卒中病史者、伴随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严重障碍者;④合并中重度贫血、营养不良、严重的胃肠道疾病者;⑤合并精神类疾病者,或是存在认知功能、互动交流障碍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各种因素造成的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 包括: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进行疾病相关健康宣教,准备术前手术相关事宜,指导患者术后饮食,观察患者身体指标;并协助医生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为患者进行生活、身体、药物等方面的基础护理。 观察组患者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 详细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 ①心理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保持深度、顺畅的沟通,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进行针对性疏导,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消极的负面情绪;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的治疗信心,安排病友交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让患者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并对治疗和护理进行积极配合;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健康舒适的环境使患者精神放松。②健康教育:针对疾病相关病因、病理、手术方案、手术环节、注意事项、并发症等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话术让患者有清晰的认识,消除心理压力,术前准备妥当。 ③功能训练:胸腰椎骨折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肺活量训练,例如专项俯卧位训练,每天进行2 ~3 次,每次进行20 分钟;鼓励患者吹气球,训练肺部功能;为患者讲解正确的卧床排便方法。 ④指导饮食: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摄入丰富的营养,多实用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鱼类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告知患者在手术前1 天,禁止食用豆制品、牛奶、鸡蛋等容易产生气体排放的食物。 (2)术中护理。 遵循手术室规定,保持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工作;根据手术状态,向家属汇报手术进程。 (3)术后护理。 ①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括约肌、感觉、运动等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及评价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情况。 在术后1 小时内,以上项目的观察频率为15—30 分钟1次,在术后2—6 小时,观察频率为30—60 分钟1 次,如果发现问题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②体位指导:为了保证骨水泥的强度达到最高,患者在手术后1个小时内,需要呈仰卧位;为了确保骨水泥硬化完全,避免出现渗漏和出血等问题,需要保持2—3 小时平卧位。 患者需在手术后卧床休息24 小时,护理人员需指导家属协助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和家属的准确翻身姿势,即保持轴线翻身。 ③疼痛护理:患者需在硬板床上休息,并保持平卧位,为了保证患者更加舒适,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为了缓解术后疼痛,可以将厚软垫放在伤口处;采用聊天、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使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得到分散;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可以适当进行物理和药物止痛措施,安痛定、丙泊酚为最常使用的镇静止痛药物。 ④并发症护理:肺栓塞、骨水泥渗透、神经根症状、一过性疼痛加重等问题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活动能力和双下肢感觉进行密切关注,如果发现活动能力受限、感觉减弱、疼痛加重等问题,需及时向医生报告,进行针对性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突发性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脸色发绀等问题,可能是发生骨水泥渗透导致肺栓塞,需及时指导患者吸氧,并立刻向医生汇报。 ⑤饮食指导:患者在术后需要多食用钙质含量丰富、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容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可以多食用肉类、虾、鱼、排骨汤及新鲜水果蔬菜。 叮嘱患者大量饮水,便于尽快排出造影剂。 ⑥功能训练:在骨折治疗时,康复干预前移至术后,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必不可少,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缩短康复期。 下肢功能训练:术后5 小时,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旋转、屈伸运动,每2 小时1 次;术后24 小时,指导患者进行抗阻力伸膝和直腿抬高,下肢交替进行训练,每天5 次,每次5 分钟;术后第2 天,指导患者在腰围保护下床边活动,每天3 ~5 次,每次15—20 分钟;术后第3—6 天,模拟自行车运动,每天3 次,每次5 分钟。 腰背肌训练:术后第7—14 天,患者可以进行挺腹训练,每天5 次,每次10 分钟;术后第15—35 天,进行五点支撑训练并向三点支撑训练过渡,每次保持10 秒,20 ~30 次为1 组,每天进行3 组。 出院后初期需要减少活动、保证休息,坚持功能训练;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勤晒太阳,提高钙质吸收、减少钙质流失;避免从事脊柱负重的活动,防止相邻椎体再次骨折。
1.3 观察指标
各项观察指标如下:(1)护理前后对各组患者做综合评估。 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使用Barthe指数作为评估工具,项目包括10 项,分别是:上楼梯、活动、床椅转移、洗澡、小便、大便、如厕、吃饭、修饰,每一项的最高分为10 分、最低分为0 分,总计100 分,生活自理能力越强总评分越高。 ②腰椎功能评估:使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项目包括: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临床体征、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14 分、0 ~6 分、6 分、9 分,最高29 分、最低0 分,腰椎功能越好总评分越高。 ③疼痛程度评估:使用视觉模拟测评量表(VAS),在纸上画一条10 cm 的直线,0 cm 表示无疼痛,记做0 分,10 cm表示剧烈疼痛,记做10 分;由患者自行标记,再换做相应的分值,疼痛越轻评分越低。 (2)记录各组患者恢复相关指标情况。 包括:镇痛药物使用量、骨骼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3)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包括:深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等。 (4)评估患者护理前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 使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 -C30),测评项目涉及4 个方面,分别是: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最高分值100、最低0 分,生活质量越好评分越高。 (5)对所有患者展开护理满意度调查。 调查问卷为医院自制,内容涉及沟通技巧、操作专业度、服务态度等,最高分值100、最低0 分;分为:不满意0 ~59 分、基本满意60 ~89分、非常满意90 ~100 分。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处理软件为SSPS25.0,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描述方法分别是率(%)和(),检验方法分别为x2和t,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老年患者护理前后BI、腰椎JOA 及VAS 评分对比
观察组老年患者护理前的BI 评分、腰椎JOA 评分、VAS 评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经过护理,BI 评分和腰椎JO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见表1。
表1 2 组老年患者护理前后BI、腰椎JOA 及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2 组老年患者护理前后BI、腰椎JOA 及VAS 评分对比(,分)
组别例数BI 指数JOA 评分VAS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5630.12 ±4.2556.79 ±8.2411.58 ±1.5423.62 ±2.758.35 ±0.764.14 ±0.39对照组5630.36 ±4.0846.45 ±7.3711.62 ±1.4718.91 ±2.348.17 ±0.835.52 ±0.36 t 0.3056.9990.1419.7611.19719.457 P 0.7610.0000.8880.0000.2340.000
2.2 2 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观察组的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小,骨骼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见表2。
表2 2 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对比()
表2 2 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例数镇痛药物使用量(mg)骨骼愈合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5610.15 ±1.6475.62 ±5.399.65 ±1.43对照组5618.57 ±2.6386.54 ±6.2113.26 ±1.58 t 20.3299.93812.677 P 0.0000.0000.000
2.3 2 组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有3 例老年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对照组则有10 例,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见表3。
表3 2 组老年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4 2 组老年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QLQ-C30 评分对比
观察组老年患者护理前的QLQ -C30 评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老年患者经过护理,QLQ-C30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见表4。
表4 2 组老年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QLQ-C30 评分对比(,分)
表4 2 组老年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QLQ-C30 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56 69.25 ±4.16 89.92 ±5.36 71.26 ±4.08 89.95 ±5.63 70.22 ±4.65 89.81 ±5.43 66.32 ±4.19 89.71 ±5.63对照组 56 69.48 ±4.71 78.81 ±5.64 71.35 ±4.27 83.69 ±5.44 70.64 ±4.07 77.52 ±4.73 66.58 ±4.37 75.84 ±5.25 t 0.27410.6850.1145.9840.50912.7710.32113.483 P 0.7850.0000.9090.0000.6120.0000.7490.000
2.5 2 组老年患者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仅有2 例老年患者对围术期护理不满意,对照组则有11 例不满意,在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见表5。
表5 2 组老年患者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在所有创伤性骨折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就是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折后会出现站立困难、坐起困难、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长时间卧床会给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威胁[4]。 如果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还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手术是现阶段最可靠的治疗方法,然而老年人本身体质弱、基础疾病多、抵抗力差,而且在骨折发生后还会有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手术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在围手术做好护理工作,能够有效调节各种可控因素,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有着重要作用[5]。
围术期护理是很多疾病手术期间的主要护理措施,但是在常规护理中,程序比较混乱,容易出现差错或遗漏等情况,所以无法充分满足患者实际需求[6]。 而阶段性护理方式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将围术期护理分为数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护理目标、不同的护理内容,让整个护理工作有序展开,并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 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中,时刻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渗入主动护理理念,循序渐进的展开护理服务[8]。 在制定阶段性护理方案过程中,做好患者的评估,综合疾病特点、心理特点、临床特点等,让护理方案更符合患者真实情况,突显个性化特点;另外,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打破传统护理的被动性,时刻将患者放在主要位置,多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切实的解决患者各种问题,满足患者需求[9]。 在本次研究中,将整个护理过程分为3 个阶段:(1)在术前帮助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患者对手术、疾病有正确认识,从而放平心态,减轻抗拒和排斥心理,勇敢的面对手术,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同时还会展开功能训练,提高肺部功能;在饮食方面也会做针对性指导,从而为手术提前做好身体准备。 (2)在术中的护理,以生命体征监测、手术配合为主,避免术中出现危险。 (3)在术后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各种指标变化,并对协助调整合理的体位,保证骨水泥完全硬化;还要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给睡眠质量、情绪带来不好的影响,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性;由于与其它人群相比较,老年患者在术后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在该阶段护理中会重点进行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围绕常见的并发症做好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并从饮食方面做调节,保证患者能摄入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在术后的护理中还有一项重点护理内容就是功能训练,这关乎着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所以从术后第1 天开始就要进行翻身训练、下肢功能被动训练,第2 天开始进行下肢主动训练、有保护下床边活动,术后7 天以后逐渐展开腰背肌训练,让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更快、更好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进行阶段式护理的观察组老年患者,比常规组护理后的BI 评分、腰椎JOA 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比常规组疼痛评分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同时,还比常规组镇痛药物使用量小,骨骼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短, 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这些结果均说明,阶段式护理让患者达到了更理想的康复效果,主要是因为护理中对针对性的做疼痛护理,所以在非药物方法下就能有效缓解疼痛程度,也就无效大量使用镇痛药物;另外,在合理饮食、功能训练等措施下,能够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恢复腰椎功能,从而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都会提升[10]。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老年患者比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率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说明,与围术期常规的护理方式相比较,阶段式护理模式在多方面都具有优势,无论是术前的准备,还是术中的监测,或是术后以康复为目标的护理,对为减少压疮、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发生垫底基础。 患者围术期身心舒适,术后恢复效果良好,所以也会对整个护理满意。
综上所述,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应用阶段式护理,能减少镇痛药用量和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生活质量恢复效果,让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所以有着大力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