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2023-09-28厉萍
厉 萍
( 大连第五人民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可改善脊柱骨折,恢复脊柱功能。 但术后也需要护理协助,才能良好恢复。常规护理可协助患者养护,但无侧重点,护理质量一般[1]。 针对性护理能梳理出多个方面,有条理的开展工作,促进患者痊愈。 针对性护理让术后休养更有质量,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能持续影响患者,让相关情况等更好,提高护理效力。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进行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的82 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2 组,各41 例。 男47 例、女35 例;平均年龄为(43.69 ±12.84)岁;骨折位置主要包括23 例L1、25例L2、21 例L3、7 例T11、6 例T12,无资料差异(P>0.05)。 已获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重点护理脊柱,叮嘱养护事项、健康宣教、联合家属定时调整体位及按揉机体、遵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 (1)针对心理:①用专业知识找到患者内心焦虑、恐慌的点,然后耐心安抚。 ②关注患者的变化,用交流、轻拍肩膀等让患者安心。 ③联合家属温柔对待患者,引导患者自己做情绪疏导。 ④积极解答疑问,减少患者困扰。 (2)针对体位:①每次调整体位都需耐心讲解、动作轻柔,避免手术部位再次受损。 ②要多联合家属改善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侧机体,防止褥疮、血栓等。 ③定时按揉肢体,防止肢体麻木、血液循环不畅。 (3)针对其他护理:①需保障导尿管等顺畅,避免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每天要观察大便形状、颜色等,及时向医生反馈黑便、血便,遵医嘱用药。 ②每天配合家属为患者擦拭,避免手术部位遇水、搬抬失误等,保障脊柱能正常愈合。 ③做好饮食规划,每天3 餐尽量用流食,每餐都应营养均衡、易吸收,必要时遵医嘱用肠内营养。 ④在确定患者恢复较好后,推荐康复训练。 从易到难,逐渐改善背部肌肉群。 ⑤还需耐心讲解会损伤脊柱的动作、用力方式等,避免患者再次骨折。 ⑥如果术后疼痛感较高,先用冰袋冷敷、转移注意力等,无效后再遵医嘱用药。 ⑦做好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定时更换导尿袋,确保周围皮肤干净、整洁,防止可能发生的尿路感染,若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应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并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按摩,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继而防止压疮发生。 ⑧术后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视患者情况确定按摩时间、次数等,辅助患者临床恢复。 ⑨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要向患者明确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风险事件发生,叮嘱患者定期进行复查等。
1.3 观察指标
主要统计并比较术后48 小时VAS 评分、术后出血量、焦虑评分、平均住院天数。 记录护理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伤、椎体角度异常、心律失常等例数,生成并发症发生率。 在护理1 个月后用SF -36 生活质量调查表完成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社交功能评分,分数高则生活质量好,统计并比较[2]。使用科室自拟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 (满意+一般满意)例数/例数×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 =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相关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相关情况比对照组更佳,有差异(P<0.05)。 见表1。
表1 2 组相关情况比较(,n=41)
表1 2 组相关情况比较(,n=41)
组别术后48 小时VAS 评分(分)术后出血量(mL)焦虑评分(分)平均住院天数(d)观察组 2.01±0.45 20.34±5.83 15.21±3.76 67.94±4.19对照组 2.75±0.67 37.91±5.42 18.92±3.89 75.31±4.28 χ25.87114.1334.3917.879 P0.0000.0000.0000.000
2.2 2 组并发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76%,比对照组低,差异大(P<0.05)。 见表2。
2.3 2 组护理1 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5)。 见表3。
表3 2 组护理1 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n=41)
组别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社交功能观察组81.24 ±6.1980.37 ±5.4682.75 ±5.6380.71 ±4.82对照组74.03 ±6.0573.28 ±5.1772.18 ±5.4273.06 ±4.51 χ25.3346.0388.6607.421 P0.0000.0000.0000.000
2.4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5)。 见表4。
表4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汽车、建筑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脊椎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4-5]。 近年来,国内外对脊椎骨折及脊髓损伤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中以重物冲击为主,发生率为38.9%。 脊柱骨折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在青壮年和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比较高,青壮年人群中的发生率比较高的是因为高处坠落、交通意外事件和重物砸伤,而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比较高,是因为老年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症,即使是很小的一个跌倒或者是滑倒都有可能导致他们的脊柱骨折。 在脊椎骨折中,重物撞击伤害是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率为11.3%。 本研究前期调查发现,在270 例儿童中,有38.9%为重型物体撞击所致,而重型物体撞击所致的神经系统损害及复合伤害的发生率极高[6]。 重物砸伤致脊柱骨折的成人患者多集中在30—<40 岁之间,40—<50 岁年龄段次之,而且都是男性居多,这与这个年龄段从事体力工作的人以男性居多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要防止重物撞击所造成的脊椎骨折,就必须在作业场所进行安全防护,并在作业场所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才能防止脊椎骨折的发生。 对于有神经损害或其它复合创伤的患者,要尽早诊断,避免误诊,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骨折以胸腰部为主,骨折范围以单纯腰椎为主,胸椎和颈椎次之。 以胸、腰、颈、胸等多处复合骨折为多见。 在临床上,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很多地方的疼痛,要进行详细的查体,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全脊柱MRI 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骨折或骨挫伤,以免出现漏诊现象,造成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错误。 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在颈椎病中,脊髓损伤是一个很高的发病率,达到64.9%。 其主要原因是:颈部的活动度在整个脊柱中是最大的,在受到外力的影响后,颈部会有过度活动或者是畸形,而在颈脊髓集中受力后会有更多的损伤。 但当有其它椎体的颈椎骨折时,由于对其它椎体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因此,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很小。 尤其是胸腰椎节段,由于其相对运动范围大,解剖学结构不稳定,机体运动时均集中于该区域,易发生碰撞,损伤椎体骨的连续性,从而发生胸腰椎节段脊柱骨折。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早期治疗主要是采用了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经过手术操作后可以让患者得到康复[7]。
骨折部位正常生理形态,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其活动能力和脊髓神经功能。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脊柱是人类躯干的主要骨架,它承托着头盖骨,连接着肋骨,并与髋骨相连,它的内部是空心的,它包含着一条含有脊髓的纵行椎管,它起着保护脊髓、支撑躯干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脊柱骨折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脊柱疼痛、皮下淤血、活动受限、步态不稳、脊柱畸形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生存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由于脊柱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它不但承受着上半身绝大多数的体质量,还含有一根脊髓,对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交通事故、高空跌落、重物撞击等原因,很容易发生脊髓损伤,引起四肢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运动反射减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截瘫。 目前,对脊柱骨折的治疗多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然而,由于脊柱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对脊柱骨折的认识会出现偏差,造成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和恐疾,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从而降低手术伤害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目前脊柱骨折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1840 年出现到现在,椎弓根螺钉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 既往研究表明,开放椎弓根针在促进骨折愈合和骨痂生长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患者术后随访中,患者会出现腰椎僵直和疼痛等症状,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8]。 在临床上,对这类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开放性手术的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大范围剥离,长时间地牵拉椎旁或术区肌群,这很容易导致患者该部位的肌肉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肌肉细胞缺血缺氧坏死、脊神经末支损伤的危险增大,这也是导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腰背部僵直、疼痛的主要原因。 此外,开放椎弓根针内固定的切口大,容易引起患者疼痛,加重其焦虑、抑郁和恐疾等情绪,增强其对机体的免疫应激反应,也是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僵直、疼痛、肌肉萎缩和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 19 世纪90 年代, Magerl 等人首先使用了经皮椎弓根钉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微创的经皮椎弓根钉法。经皮椎弓根钉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提高脊柱骨折的复位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脊柱骨折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后可恢复正常,但术后养护格外重要。 常规护理仅能做基础协助,未发现护理重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太明朗。 针对性护理对心理、体位等高度重视,梳理出较多内容,用心照顾患者,减少阻碍患者康复的因素,缩短术后养护时间[9]。 针对性护理的目标感较强,重视术后养护的每个方面,用具体措施减少护理漏洞,加速患者好转。 在相关情况中能看到术后患者的变化,用VAS 评分等数据凸显护理作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感。 减少疼痛、不良情绪等对机体好转的影响,缩短患者在院时间。 针对性护理的防御能力较强,在操作的同时就可规避并发症,不断促进机体好转。 患者在护理中的感受较好,肢体乱动、情绪异常等鲜少出现,整体状态都较稳定。 在护理中还可看到护患高效交流、默契配合等,双方都可保持理性,冷静对待术后休养,减少不良情况。 一般护理1 个月后患者的变化更明显,在生活质量评分中能看到患者的具体情况,体现机体和心理的好转情况,帮助患者更好的面对生活,加速出院。 针对性护理能用多个措施推动患者好转,护理强度、条理性明显,可保障护理有序进行。 护理人员能快速提炼护理措施,结合实际完善相应措施,保障护理措施适合患者,让每位患者都能尽快恢复。 针对性护理的责任感和保护欲较强,能引导护理方向,让所有措施都围绕患者进行,尽快达到护理目的,减少时间、物资、人力上的浪费[10]。 针对性护理尊重患者身心感受,措施宽松有度,持续干预患者,让患者能养成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等习惯,避免再次损伤脊柱,加强体质。 针对性护理能不断发挥作用,保障护理预期。 护理措施能顺利落实,患者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在饮食、运动、日常等调养自己,减少危害脊柱的行为,背部肌肉韧性、强度等会更好,能提高背部力量[5]。 在运动时背部肌肉群和脊柱协调运转,可高质量完成运动,减少运动阻碍,神经间能正常传递信息,机体灵活度变高。 除此之外,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关心、安慰和鼓励,向患者详细地解释疾病的知识和治疗的流程,让患者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治疗信心,减轻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自己的治疗依从性。 对有轻微抑郁症状的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可减轻其抑郁程度;当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症状时,可以在患者的基础上适当的使用镇痛、消炎药,以达到缓解患者痛苦的目的。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诉患者有关骨折的知识,让患者了解到适当的运动和肢体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部位周围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再加上积极的治疗,可以更好的促进骨愈合。 此外,通过按摩、被动运动等方式,还可以通过交感链传递到交感神经中枢,缓解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使肌肉得到松弛,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的循环和脊髓的血供,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 针对性护理让患者背部情况变好,明确护理重点,保障患者情绪稳定。 针对性护理重视术后恢复,也可提高手术效果,让治疗更有价值,避免术后再次治疗等。 针对性护理协助力较大,可保护好患者,让患者向好转变,不再轻易发生问题,提高机体良好度。 护理人员认真对待工作,提高护理专业度,减少对工作不利的因素,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术后养护。 所有措施都细心提炼,推动过程较顺利,突出护理作用,减轻术后护理压力。 护理工作不再忽视某些细小的问题,条理清晰的安排好所有事项,应更受认可。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术后是护理的关键阶段,要时刻关注和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和生理状况,避免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国内外不同的临床治疗经验可以看出,在做手术的同时要做好良好的护理,这样可以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不仅能促进手术顺利进行,而且能促进患者与患者的关系。 对于已经做过手术的患者,在康复出院前,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同时要有规律的饮食,不能吃生冷辛辣的东西,以免在肠胃功能没有完全康复前,引起腹部的不适。 要让患者多做一些运动,让患者尽快的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有调查显示,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主动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防止患者出现术后的不良危险事件,从而避免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不利影响,并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并持续加强对患者心理辅导,根据患者的耐受力、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的状况,尽快地对患者进行功能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多项研究表明,在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中,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疗效,保障患者的临床恢复,进而提高疗效。 经此可见,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相关情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更好,差异明显(P<0.05)。 说明针对性护理能促进患者好转,保障相关情况等,所以,它的实际运用可以得到积极推广。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能降低术后损伤,更好的保护患者,让相关情况、并发症等更佳,护理影响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