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后问题,落实语文要素

2023-09-28陈松爱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自然段要素课文

陈松爱

语文要素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改变与突破,成为近几年来教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内容。对于语文要素的内容,学者陈先云在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语文要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抓基本方法,学基本内容,形成基本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其与语文要素的内容相一致,可见在小学语文中落实语文要素尤其必要。

一、当前语文要素落实现状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单元内容,其首次提出“语文要素”这个全新概念,各个学段都对应着细化的语文要素内容。自统编版教材全面投入使用以来,落实语文素养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一线教师也开展了诸多尝试,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借助课后练习题,落实语文素养;或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落实语文要素;或将语文要素细分到各个单元语文教学中,渗透于语文听说读写的学习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有过程而缺乏结果分析为当前落实语文要素的突出特点之一,总而言之,当前在小学语文落实语文要素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

二、巧用课后问题,落实语文要素

1.借助课后问题,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后配上了课后问题,课后问题源自课文,大体上学生通读课文就能找出答案,其体现基础性的特征。巧用课后问题,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在问题提示的重点内容下思考,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提高通读课文的能力。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与欣赏,在具体地学习课文前,可以借助课后问题,使学生有效地通读课文。该篇课文课后第一个问题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从该问题可知,课文第4自然段为重要自然段,在读课文时,需要引导学生做好标记,并总结该文段的主要内容。该课文的第二个问题为: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对于该问题,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同时在通读课文中仔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句。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先通读课文,理清基本内容,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从而真正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长此以往,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借助课后问题,突出趣味。统编版教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不仅要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更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为了使小学生积累学习诗歌的方法,提高诗歌的鉴赏力,可将助课后问题进行拓展,实现引导小学生反复学习,使小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分别为《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文课后第三个问题为: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诗句的鉴赏力,可对该问题进行一定拓展,诸如:请从哲理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3.借助课后问题,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是教材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生活理解知识,通过知识认识生活的双向教学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学习同样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落实语文要素本质上是解决学生实际中“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缺乏学习的方法,以课后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动手学习语文,掌握学习方法,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有效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什么,怎么学,学以致用”的问题,充分落实语文要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是一篇描写白鹭的课文,课文课后第二个问题为: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在回答该问题前,不妨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动手画一画三幅图,再为三幅图起名字。在课后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画,以此使学生再次细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实现学方法用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落实语文要素。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自然段要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美丽的秋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