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策略探究

2023-09-28刘华华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命题改革评价

刘华华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师是教育的中堅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新时代,如何改革中小学的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的课题。

常言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改革教师评价,需从建好机制体制开始,以制度立规矩,以制度管好人,才能稳中有进地推进教师评价改革。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责主业,理应以此为重点进行改革。

一、要常态调研,倾听真实声音,让教师评价改革有“源头活水”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基于此,笔者组织区发展中心教研员、专职督学在近期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教学工作调查研究,深入到全区33所中小学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校及教师的真实声音,参与教师3000余人次,征询意见建议500余条。由此发现,调研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基层学校的面对面沟通交流,是教研员、专职督学与一线教师的零距离接触交流。在平等对话交流的环境下,调研组围绕主题以倾听为主,听取到许多畅所欲言的关于改革教学工作和教师评价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学校和一线教师们表达意见的机会,这些真实声音是工作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经“接地气、通下情”调研而来的真实声音既有好的经验做法,也有问题意见,更有建言献策。对于好的经验做法则总结提炼推广,对于问题意见则收集分类反思,对于建言献策则甄别判断吸纳。全面充分的教学工作调研是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的有效前提,能起到明方向、抓重点、破难点、创新点的作用,防止出现因不了解真实情况而拍脑袋做决定的问题。在调研后,形成调研报告,对一些意见建议做到立行立改,例如立即开展评选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四有”好教师、配强兼职教研员队伍等工作,让基层和学校一线教师感受到调研不是“走过场”,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以此凝心聚力,形成团结奋进共识。

二、要科学高效,优化顶层设计,让教师评价改革能“落地生根”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事关学生成长、群众期盼。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评估教师是否尽职尽责的重要体现。教师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的基础上,要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是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必须在抓过程管理上下功夫。学校要在每学年给每位教师建立一份“教学工作个人记录档案”,将教师教学工作量、备课质量、作业批改、上课质量、教学成绩、业务培训、教研科研、命题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学困生转化等情况记录详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要求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

从教育行政部门看,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的管理者,需在抓结果导向上下功夫。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每学年评选一批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学科先进教研组等,通过正面的激励机制形成“人人抓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对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差尤其是教学成绩差的教师,由学校启动约谈提醒、批评教育等问责机制。当然,奖励是为了激发前进的动力,惩罚是为了施加适度的压力。一切制度的优化设计,都需从教师利益出发,让教师感受到执行制度是自己能获得成长,让制度在教师中有认可度、执行度,才能推动评价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三、要与时俱进,敢于改革创新,让教师评价改革可“开花结果”

新时代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教师的高质量发展,需结合新时代的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信息技术、师生发展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聚焦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改之有度、行之有效的探索创新,让评价改革在教师中“开花结果”,而不是“昙花一现”。

1.关于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改革

一是关注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当前存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脱节”问题,即小学教师很少关注中考的命题,初中教师很少关注高考的命题,各学段教师往往只关注本学段的命题。同时,不少地方存在教师命题能力不足、使用的命题试卷质量不高、命题未能较好地立足核心素养等问题。不少教师反映上课所教与考试所考存在“脱节”问题。这些问题要从根源上抓起。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不同学科的专门团队以核心素养开展命题并建立题库提供给基层学校研究使用,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系统思维,关注高考、中考的命题导向。学校要组织教师提高命题能力,把命题能力作为基本功来抓,让教师在命题过程中理解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内容要求、核心素养、素质导向、表现评价等,从而主动改进自己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教法学法等,确保课堂教学实施真正的改革。

二是关注过程性评价。调研发现,在实施“双减”政策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中小学取消了周考、月考和单元测试,很多教师变得无所适从,除体艺学科外的大多数学科对学生评价基本上是采取纸笔测试为主,家长也普遍存在焦虑,如何实施学业质量的评价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教师必须在改进课堂教学中基于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在日常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由上所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要通过听常态课、展示课、公开课等方式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表现,通过限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业水平表现。

2.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改革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有的教师存在“躺平”“佛系”“摸鱼”等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不积极参加教研与培训,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与撰写论文,教学观念理念不与时俱进,上课质量不理想。另外,招聘的新教师中非师范类毕业生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培养周期较长。作为学校,要创新举措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从制度要求、人文关怀、激励引导方面推进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一是设定发展目标促评价。应让教师每人制定一份三年或五年的专业成长规划,具体目标任务细化到每年,把教师每年的目标完成度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抓实教研发展促评价。把熟知熟记熟用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赛促研,每学年有计划组织一系列的学科教学竞赛评比活动,提供平台给教师展示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营造科研兴教的浓厚氛围。把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的必修课,促进在研究中提升教学理论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成果。三是推动培训提升促评价。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科学高效安排各类教师培训,加强和改进校本培训工作,教师在培训中增加知识、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制定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返校后交书面总结报告或心得体会,通过在教研组或学校汇报交流中上汇报课、做业务讲座等形式,向其他教师传达培训学习的内容,传播新思想、传递新理念,促进培训成果共享。四是加强结对帮扶促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要创设平台与机会,让“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不局限于本校教师,通过跨校实施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发展,促进不同水平与特长的教师之间优势互补、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改革教师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因地制宜,还要因校而异,且要兼顾个体。对教师的评价既要避免论资排辈、平均主义、唯分数论等问题,更要确保评价举措、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不论制定出台何种制度举措,都要以教师为本,从教师利益出发,做到事前有沟通,事中有执行,事后有结果,让评价改革成为广大教师欢迎受益的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命题改革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瞧,那些改革推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