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探索综合能力提升策略

2023-09-28李红青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家训时空观念

李红青

新课改、新高考的变化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考评价体系高度契合了课改理念,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充分发挥高考的引领作用,全面考查高中生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落实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对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国家及高校对新型人才各方面能力要求。关注高考评价动向,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素养,增强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成为高中历史教育“考—教—学”三维合一的必由之路。

一、时空观念素养的核心地位及要求

历史学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以史料实证为研究方法,以历史解释为分析方法,以落实家国情怀为核心价值。这些都离不开观察、分析历史,势必联系具体的时间、空间、领域这一特定历史框架,也就是离不开时空观念素养的支撑,才能准确把握历史,才能更好的培养历史思维意识和综合能力,故而在历史学科五大素养之中,时空观念素养是基础素养,也是核心的关键素养。

2017年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时空观念有非常明确的概念界定,对于高中生应具备的素养亦提出了四个水平层级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层级,能用恰当的时空叙述历史;第二层级,能用时空定位、描述、认识、理解史实;第三层级能用特定的时空术语概况、说明长段史实的阶段特征;第四层级要求更高,不管独立探究历史还是现实问题,具备有紧扣具体时空,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合理论述。

二、时空观念素养的能力提升策略

1.搭建时空框架,构建时空网络知识导航系统

以时空为经线,社会各领域为纬线,构建时空网络知识导航系统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将具体的、繁多的、复杂的历史知识按照“时间、空间、领域”组织成经纬交织的网络,理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归纳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发展规律,更综合的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在这样的知识网络中,进行横向历史知识对比,就是某一历史专题史的时空演变,而进行纵向历史知识对比时,就是某一时段通史的时空演变,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民族等领域知识的综合。

笔者将高中历史划分为19个时空框架进行“时空定位”:中国古代史8段(旧新石器到部落,三代夏商与西周,春秋战国是东周,天下首统秦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盛世繁荣隋与唐,五代十国辽宋夏,最后一统元明清);中国近代史3段(晚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中国现代史2段(以改革开放为界线划分);世界古代史1段;世界近代史3段(手工工场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世界现代史2段(以二战结束为界限划分)。构建大的时空框架后,按照发展线索再分成若干小的时空框架。通过整理每一个小的时空框架下发生的社会各领域历史知识,以及思考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有络可循。能够做到课前自主整合时空下各个领域的主干知识,了解每一个史实的来龙去脉,课中纵横对比各领域的历史知识,思考各史实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课后整理修改并巩固,进而形成各时空段扎实的时空网络知识系统,从而达到实现时空观念素养的第1-2层级目标的目的。

笔者以晚清政府时期为例,构建第9段时空网络知识框架。首先,搭建晚清政府统治时期的时空网络知识导航系统的主干知识框架;再将晚清政府统治时期细分为三个小的时空框架:晚清前期、晚清中期和晚清后期;然后归纳列举出每一个小的时空框架内发生的最能体现中国近代历史特征的史实,梳理思考每一个重大知识的来龙去脉,比如所有侵华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是什么,在此期间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抗争的重大史实的来龙去脉又是什么,侵华战争和抗争史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此等等,以便更好的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最后形成第9段时空网络知识框架表。

2.分析时空框架,培养归纳时代特征的能力

有了扎实的时空网络知识导航系统的支撑,对时代背景,或者阶段特征的归纳和理解更准确。比如上表中,按照横的时间轴归纳出“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2年后帝国主义的以华治华政策”的历史小知识后,就可以顺利的归纳出晚清政府统治时期政治领域的时代特征为“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如,归纳出经济领域的“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沦为附庸”“1860-1894年的洋务运动”“1870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初步发展、继续发展”,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概括出晚清政府统治时期经济领域的时代特征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产生和发展”。其他方面的时代特征也亦如此,从而达到帮助实现时空观念素养的第3层水平目标的目的。

3.利用时空框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平时的选择题训练中,注重时空思维的运用,习惯性的关注题干中“时间、空间、领域”,运用时空网络知识导航系统,快速链接准确的时空框架。综合信息内容,仔细思考四个选项。运用时空网络知识系统导航可以很快的排除不符合题干材料所表述的时空的选项。选择题的新情境是不断变化的,但运用时空观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变的。

在高考材料题训练时同样需要第一时间找到准确的时空框架,快速进行时空定位。结合问题,逐字逐句的研读材料,找到关键信息,链接正确时空下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理结论,不断检验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否达到时空观念素养的第4层级。

下面举例来说明:

材料: ① 由于時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②由于“家庭革命”风暴的影响,大家庭数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逐渐被“小家庭”时代所取代。③家训已经没有传统的家训专著、家诫、家范等专门形式,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④最为著名的是曾国藩,他一生写了几十篇家训性质的家书,最后结集成专著《曾文正公家书》。⑤由于受到外敌入侵,风雨飘摇中人们提倡经世之学,追求革新思想。⑥近代家训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思想残余,还有无产阶级等思想并存。⑦当今社会,家庭人际关系日趋平等,生活空气日趋民主。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现代人的社会节奏加快,一般没有闲情逸致写什么家训了,这些都使传统家训在现代家庭中的地位下降。

——摘编自周斌《实现传统家训创造性转化的原则与策略》

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为了更好的分析,将上述材料断①-⑧句,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找出时空为“近代中国”,马上进行时空框架定位为前面所述表,从第①句中“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和第⑤句中“由于外敌入侵”,联系近代中国历史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合理解释为“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第②句中“由于家庭革命风暴的影响”得出第二个原因的合理分析;从第④句“曾国藩”联系到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洋务运动,思想领域的维新思想等自救运动的推动;从第⑤句中“追求革新思想,提倡经世之学”联系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从第⑥句中的“资产阶级思想”联系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者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西学东渐,西方思想的传入”。第⑦和⑧为当代情况,不属于近代中国的时空范围。逐字逐句的分析材料,结合近代中国时空框架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就可以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的新变化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其实,学生只要掌握好近代中国时空框架下的时空网络知识和阶段特征,充分运用时空网络知识系统进行导航,紧扣时空观念进行多角度思考、综合思考,就能解决不同新情境下的不同问题。近代中国时空如此,古代和现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世界史的时空考查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构建主干和枝叶分明的时空网络知识系统,犹如形成高中历史知识海洋的“北斗导航”系统,将大大增强处理不同情境下新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好的落实新课标中历史学科的五大素养以及高考评价的立德树人功能。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家训时空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