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愿逆流而上

2023-09-28刁雅琴

大学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救援队队友蓝天

消防员梦

“这雨怎么越下越大了!”站在宿舍窗边的王桢元望着窗外的大雨叹了口气,手机的微信对话框一直闪个不停。此时是2023年7月底。他打开了一条:“因北京地区连降暴雨,专业实习暂停几日,何时恢复请同学们及时关注群内消息。”看来,暑假回家的计划又得往后推一推了。再打开下一条,男孩儿原本无神的脸上顿时紧绷了起来:“各位队友,当前北京市已启动全市防汛红色(一级)预警响应,全体蓝天救援队员进入备勤状态。”看完信息,王桢元立即打开了自己的“手台”(手持式无线对讲机),做好随时待命的准备。

四个月前的一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大二学生王桢元无意间被微信公众号上的一则招募启事吸引:北京蓝天救援队正在招募队员。

和很多男孩儿一样,王桢元也有个消防员梦。因为姑丈是一名消防员,小时候他跟着姑丈到消防队里过年。春节期间,因居民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频发,王桢元目睹了姑丈和队员们是如何一次次奋不顾身地奔赴火场。那种场面,他无法用言语描述,内心只有一个最直观、朴素的想法:“真帅!长大后,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在我国民间救援队中,蓝天救援队拥有较高知名度且专业性强。要是能加入这支队伍,也算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揣着潜水证,王桢元给公共安全潜水组递交了自己的报名表。

蓝天救援队员的选拔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想成为一名正式的救援队员却不容易,不仅需要持续参加专业训练和救援活动,累计时长达到100小时,还得在活动中服从指挥,和队友配合默契,一定要得到队员的认可后,才能最终穿上那身蓝色队服。

失联的老人和被遗忘的装修工

7月31日清晨,救援队接到了疏散房山区北湖壹号小区里被困群众的任务。在接连遭遇道路冲毁、桥梁漫水的状况后,下午3点多,他们的车总算抵达目的地。

据小区物业人员粗略统计,这里约有五六名群众被困,最深的任务点,看墙上的痕迹,水应该曾达到3米多。考虑水下状况不明,小区里到处是被洪水冲得乱七八糟的栏杆,可能会绊倒或刺伤人,路面上或许还有因井盖被冲走的坑洞。救援队决定派出几名水性较好的先遣队员前去探路,摸排出受困群众的具体人数和位置后再开展救援任务。看到当天出任务的队员不多,虽然只参加过赛事保障和溺水者打捞那种单个、小范围的任务,王桢元还是主动站了出来。按照物业提供的任务点线路图,王桢元和几名队友一边小心翼翼地蹚着齐腰的积水,一边仔细检查着沿路的状况。每经过一个楼门,他们都要扯着嗓子大喊,“我们是蓝天救援队的,这里还有没有人”。果然发现了新的被困者,几名装修工人因为不是小区的常住人口,没有出现在物业人员统计的受困名单之列。

讓队员们意外的是,这群装修工并不愿撤离,原来他们的工钱是按时计算的,工人们认为只要一直待在施工点就能继续算钱。王桢元耐着性子同他们分析,随着雨势的不断加大,这里很可能要被泄洪,而且小区已经出现断水、断电、断信号的状况,如不马上离开,之后再出状况,是很难和外界取得联系的,好一番劝说之下,工人们才同意了撤离。

经过反复地摸排,到当晚8点多,王桢元和队友们一共从北湖壹号小区带出了30多名被困群众。完成任务的他们来不及休息,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设在房山区水务局的临时集结点,等待新的命令。

被困地下室

两个小时后,更棘手的任务来了,家住房山区窦店镇的一位老人被困在家中的地下室三个多小时了。为了抢救家中物品,老人冒险进入地下室,谁知人刚踏进,洪水就来了,因为巨大的水压差,无论门外的家人如何拼尽全力也始终打不开地下室门,他们只能眼睁睁看水位不断攀升,直到接近地下室天花板的位置。万幸,天花板上方有一块约30厘米高的空间,房里还有一块能够漂浮的床垫,这才为老人创造了一个暂时的避难所。

潜水组最先想到让潜水员潜入地下室,教会老人使用潜水呼吸装置后,带着她一同上岸。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Pass了。深夜的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潜水员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找到了门,却怎么也打不开。且不说如此恶劣的水下环境很难使用破拆工具,即便可以,当门打开的一瞬间,巨大的水流冲力也可能让老人仅有的生存空间被淹没,那无疑置老人于更危险的境地。

如此短暂又慌乱的时间里,救援队也不能保证老人能够快速地学会呼吸装置的使用方法。因为装置需要一直用嘴进行呼吸,一旦在往外转移的过程中,老人用鼻子吸气,可能会导致肺里呛水,这很危险。就在刚刚的水下探路中,两位潜水员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温现象(失温是指人体温度急剧下降,导致人无法活动,严重时人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丧命)。

救援队讨论出新的方案:用抽水机给地下室抽水,等水位下降到能给老人留出足够的呼吸空间后打开房门,由潜水员将人带出。

深夜11点多,接到指令的王桢元和队员们火速调来两台抽水机、几箱燃油和照明设备,坐在铲车的车斗里赶往任务点。到达现场后,他一边趴在观察窗外给老人照明,双眼死死盯着老人的动向,确保她处于安全状态。一边持续不断陪老人说着话,把外面的情况向老人进行通报,并告诉她会有两名救援员进入,她应该如何配合。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帮老人放松心情,维持住清醒的意识。

抽水机持续不断抽了一个多小时水后,水位终于降到了合适位置,两名队员破门而入,在最短的时间里帮老人戴上了头盔和浮力马甲,最终将她安全地带了出来。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被转移出来的老人,在到达安全地带后,也冲着王桢元和其他队员竖起了大拇指,高喊“蓝天万岁,你们太棒了!”王桢元感到心里暖暖的,更加充满了干劲。

人梯

第二天一早刚到队里,新任务就来了,王桢元和几名队友被安排前往房山区北潞馨家园小区转移受困群众。回忆那次救援,王桢元印象最深的是那片受灾区域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他记得站在那条笔直的主干道往里看,根本看不到位于最深处的北潞馨家园,整个区域已完全浸泡在汪洋之中。

和第一天在北湖壹号小区一样,物业也给了他们一张任务单,纸上标注了所有需要转移的人名单和具体点位。拖着桨板,王桢元和队员们缓慢向前行进。这里的水可真凉真深呀,都已经到他胸口了,继续向前深入,王桢元感觉自己的双脚已不着地了。渐渐地,他的身体飘了起来,身上的马甲也浮了起来。有一段路,他几乎是游着进去的。到达北潞馨家园后,王桢元发现这里实际需要转移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名单,抬头一看,好多居民楼的窗口上都有人探着头向他们招手呼救。别愣着了,赶紧救人吧!

水位太高给救援增添了许多困难,处处危机四伏。小区一些单元门的锁扣把门卡住了,还有些单元门被堆放的沙包堵住了。原本简单的开门动作,此时都要由专业潜水员来完成。王桢元记得他走到一处单元门附近正准备上前开门时,楼上的一位居民忽然朝他大喊,“快离开,那里危险。”原来,就在他前方的几步之遥,已出现了地下室坍塌现象,这位热心的居民生怕有人遇险,一直紧盯窗口等待提醒。惊魂未定的王桢元赶紧搬了一辆自行车放在旁边,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潜入水底打开另一个单元门锁扣时,他的手台不小心进水受到了损坏,这让王桢元在一段时间里和救援队失联,但这次他没有慌,一心想着目标就在这,先干事儿吧!打开门后,为了防止门回弹伤到群众,细心的王桢元将绳子的一头绑在门上,一头绑在门外的路灯或电线杆上。

被困人员从单元楼里走到单元门口必须经过一段被水淹没的楼道,很多单元楼门外已被汽车残骸或冲来的栏杆堵住了,还有些单元楼和主路之间隔着满是灌木丛的绿化带,这些情况都使得冲锋舟无法靠近楼门外,那老人、小孩和体弱的人该怎么上船呢?队员携带的桨板起了大作用,桨板的宽度正好可以塞进楼道里,王桢元和队友搀着老人、抱着小孩将他们依次送上桨板,再拖出去转移到主路上的冲锋舟。

想爬上浮在水面的冲锋舟实非易事,冲锋舟和地面落差足有一人高,冲锋舟的边缘又圆又滑,人根本找不到抓手和发力点往上爬。在专业训练中,潜水员一般会穿上浮力马甲,反复把自己往水里压,借助浮力马甲向上的弹力和脚蹼,他们才能爬上船。

为了帮助这些没有任何专业训练的普通群众爬上船,王桢元和队友们单膝跪下,两手交叉,将手放在比大腿稍高处,用腿和双手搭了一个简易的两级阶梯,让群众踩着他们的身体爬上去。一位身形健硕,体重近200斤的大叔看了看身下这位与自己体格有明显差距的年轻小伙子,显得很不好意思,见他犹豫不前,王桢元笑着说,“大叔,您就大胆踩吧,我指定能接住您!”实话实说,大叔蹬脚的一瞬间,他感到了很大的冲击力,腿倒还好,眼看两只交叉的手就快要松开了,怕大叔掉到水里,王桢元咬着牙一鼓作气,将手臂用力向上一抬,把大叔送了上去。就这样一船接着一船,他们转移了四五十名群众。

长时间在水里保持跪姿和重压,王桢元的左膝已被粗糙的地面磨破了,但一直泡在冷水里,他竟没有觉察,直到站起身蹚了一段路,他才感觉膝盖上火辣辣地疼。晚上回到学校脱下衣服后,他发现膝盖上有一块两指宽的皮被蹭掉了,腿和脚上还有大大小小六七处刮伤和破皮。

2000元的登山鞋

救援进入第三天,按照原定计划,蓝天救援队准备前往门头沟参与那里的救援。但进山的道路早已被洪水冲毁,山区地形凶险,水流又很湍急,人走在满是泥泞和碎石的山路上像在沼泽中前行,为了保险起见,救援队决定先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因为沿途可能需要攀岩和渡河,王桢元和队员们戴上头盔、穿着激流马甲、背上重重的绳索出发了,潮湿闷热的天气对于这些连续“作战”的队员,真是一场体能与耐力的大考验。

王桢元脚上的登山鞋又厚又湿,鞋里全是洗不干净的细沙和小石子,那一刻他甚是怀念起前两天的涉水救援,毕竟脚泡在水里要比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舒服多了。为什么不换双鞋?王桢元坦言,脚上的这双军用登山鞋足足花了他2000元。不仅如此,蓝天救援队的所有个人装备都是队员们自掏腰包购置的。一套潜水装备动辄要上万元,一套干式潜水服按市场正常价也在五位数以上,他那套潜水服还是一位和救援队很熟的装备店老板出3000元低价转卖的。为了参加救援,王桢元节衣缩食,把父母给的生活费和在学校新媒体工作室等兼职获得的报酬,一股脑全都贡献了进去。

这样一直走到了天黑前,救援队才艰难地探出了10公里,遗憾的是,他们仍没打通通道。夜晚看不清路,四处又全是激流、乱石,怕出现意外,队长决定全队按原路返回,待第四天白天继续探索。连着出了三天任务,队里担心王桢元体能消耗太大,让他先好好休息。

有了之前探索的基础,第四天傍晚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队友们打通了救援通道,并找到了失联的村庄。他们不仅为村民送去了物资,还利用带去的卫星电话,让村民和外界取得了联系并报告了相关情况。

8月5日,經过全社会多方救援力量的协作,国道109(进入门头沟王平、清水、斋堂、雁翅等深山区的主通道)门头沟段道路终于抢通,所有失联村落全部复联,人员可通行,应急救援物资和送水车顺利抵达部分受灾村庄,受灾区域通信正逐步恢复。

亲历这次大规模的救援任务,王桢元感慨国人在灾难面前空前的凝聚力。在校门外等车时,一位陌生的阿姨见他身穿蓝天救援队的蓝色制服,热情地递上了一兜子奶茶请他和队友喝。进入地铁站时,安检人员并没有扣下救援需要用到的刀具,而是轻声说了一句“你们辛苦了!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次打车,看到他背着头盔和激流马甲,司机师傅立即关闭了计价器,说什么也不肯收他的钱。还有民间车队开来了高底盘的越野车支援,以及更多的人报名参与到救援的后方保障工作中……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救援队队友蓝天
坑队友专业户
青岛炼化救援队:鱼水情深 共抗时艰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炫舞蓝天
遭遇“熊队友”怎么破?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同在一片蓝天下
不怕神对手,就怕萌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