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侧重点
2023-09-28梁小熊
梁小熊
大学期间,我曾获三项国家级大創(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项国家级大创重点培育项目奖项,还曾多次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知行杯等赛事的省、市、校级奖项若干。以我多次的参赛经验感受,竞赛学科千差万别,侧重点和倾向点不尽相同,虽有其个性,终究也有共性。因此,我斗胆向学弟学妹分享一些普适的竞赛经验。
宁大勿小、以长击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方向错了,越努力只会离目标越远。很多项目破产,不是因为选题有局限性,就是搞错了大方向而陷入困境。
选题的第一个原则是宁大勿小,但这个大又不能太大,以免大到过于泛泛而脱离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譬如你想做关于历史的研究课题,与其申报关于中国史的研究,不如直接将命题申报为亚洲史的相关研究。因为在后续的推进中,你可能会发现日本史也非常精彩,但因为申报的是中国史而无法纳入。那不如直接申报亚洲史,给自己留足回旋余地。
选题的第二个原则是以长击短。我的柔术老师曾告诉我,巴西柔术是一种专攻降伏,以擒技见长的武术,它区别于站立格斗的“寝技”(地面缠斗)。巴西柔术的当务之急是将对手拖到地面、拖向你擅长的领域,让对方的拳脚无法施展,进而取胜。这和中国传统兵家思想的“以长击短”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将柔术技巧运用在科创竞赛中,竟也收获颇丰。
我热爱并擅长自命题比赛,在这类比赛中,选手能从特定角度找到自己的优势,再放大自己的闪光点,让小优势变大优势,进而获得胜利,“大创”就属于这一类。
我本科的“毕设”作品——《关于抗美援朝细节的抢救性挖掘与历史拾遗》是以学院第一名、传播学第一名的双冠军成绩获评国家级大创,还被推荐参加了当年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物作品展示交流会。这个项目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我爷爷就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因此我能获取丰富的信息源,仅靠采访爷爷及其战友就能收集到大量优质素材。
信息收集、精力分配
信息收集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因为你的决策判断都得建立在充足的信息之上。若没有充足的信息作为基础,一切决断都是空中楼阁,且我认为在巨大的信息差面前,智商是很无力的。校际百科知识竞赛的全国总冠军,可谓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让他猜我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他肯定答不上来,而我舍友却能轻松回答出来,这就是信息差的威力。
但只会收集信息是不够的,你还要锻炼出甄别信息的能力。如何深入筛别,我认为没有速成的方案,我的建议是兼听则明。不妨多看知乎大V任冲昊的《睡前消息》等节目增加阅历。
还要会分配精力,画家画一幅画要多久能完成?答案可能是无限的时间,因为他可以不断深入画面细节。比如一幅人物肖像,画完人物面部轮廓后可深入画睫毛,再深入画睫毛的高光,就像一张照片的像素可以无限高。但竞赛不是娱乐,你的准备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学会包容不完美,避免因过度完美主义耽误项目的整体进度,我认为那是一种典型的学生思维,我曾深受其害。
我大学4年参加过4次国家级大创,3次拿过奖项,唯一的那次失利就在大一。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我没太多的经验,过于追求完美在一个环节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导致了项目因进度过于缓慢而破产。
学会交流、学会展示
刚上大学时,有一门课叫“跨文化交流”,我当时嗤之以鼻,心想,我又不打算出国,学这个有什么用?但随着年龄渐长,逐渐明白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并不是单单地指国与国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实则包罗万象,通俗地说就是你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话,避免出现“博士买驴,三纸无驴”的笑话。
2021年在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申报的项目是一项关于文创产品的项目,在市场分析方面的案例是泡泡玛特,泡泡玛特是一款潮流玩具,当年市值破千亿。但可能因为评委老师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不太了解潮玩行情,在我举出泡泡玛特的案例时我明显感觉到评委老师的脸色不太好看,我猜大概是在其心目中潮流玩具还是奇技淫巧,没有特别大的说服力,不足以作为案例支撑论点。因此,我果断在后续的比赛中换了其他的案例,最终取得了市赛二等奖。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