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目标下的乡村美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

2023-09-28易莎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育双减特色

易莎

作为乡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美育教学关系乡村学生身心能否全面发展。但是在以往乡村教育中,美育教学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如美育课程资源短缺,课时安排不足,课程教学方法不合理等,直接影响了美育教学效果。而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乡村教育在开展美育教学方面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此时创新与融合乡村本土资源,有利开发建设乡村美育教学课程,提高美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合本土乡村资源,对标美育素养目标

在开发及利用乡村美育课程资源期间,需要立足于对标美育课程素养目标,对乡村特有的本土乡村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与整合,保证可以借助多样化的乡村资源挖掘及利用来支持小学生高效地参与到美育课程教学实践,这样更有利于保障乡村本土美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效果。

例如,广州市从化区拥有丰富的乡村本土资源,包括荔枝、龙眼、柿子、杨梅等水果,还有钱岗古村等特色的乡村,这些都可以成为美育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利用的课程资源。但是无论如何挖掘与整合这些岭南地区的本土乡村资源,都需要始终对标新课程下美育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任务,才能为后续美育课程资源的高效利用做好铺垫。比如,可以结合“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美术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以荔枝、龙眼、柿子、杨梅等水果资源来指导小学生在户外主动参观这些水果种植的果园,还可以现场开展写生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对照这些乡村果园风景来进行现场作画,这样的乡村资源整合方式可以更好服务于学生美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引导学生深度体验

在开发乡村美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课程资源开发实效性,还需要注意考虑这些美育课程资源开发完毕之后的利用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保证所开发的美育课程资源内容可以顺利贯彻落实。对乡村美育课程资源而言,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利用方式及手段,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课程资源利用方式,都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兴趣及个人喜好,保障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这些乡村美育课程资源的体验及运用实践中。但是要避免只注重理论课程知识讲授方式运用,必须要保证可以满足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动手操作和主动体验等多方面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相关资源利用的效率,保障可以引导小学生对开发的美育课程资源进行深度体验。

学校在本土自然资源的引领下,可充分利用学校地处农村,植物多样、采集方便等地域特点,坚持 “取之自然、点缀生活”原则,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建立与本土自然资源相适应的植物课程体系,整合语文、劳动实践、科学等学科开发“植物浮雕系列”跨学科融合课程,构建课内与课外、实践课程与活动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在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小学,美术组的老师们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情景中观察、感悟,引导学生用自然媒材搭建立体微景观,领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是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小学开展美育特色课程的一幕。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太平镇中心小学基于国家课程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跨学科综合课程——美育特色课程,结合多学科教育教学,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项目组开设了《植物浮雕》的个性特色课程,打造校园特色品牌,将“植物浮雕”这一植物教学美育特色課程以单元化螺旋式教学方式贯穿一到六年级,在全校普及,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将自然生态融入艺术,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感受多学科融合的魅力。

三、体验特色节日活动,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在“双减”政策贯彻落实背景下,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而不再是将时间都分配给课下的作业或者课下补习,这为美育课程的实践性内容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条件。小学生好玩心理旺盛,平时对好玩的、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这时候在开发乡村美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本土特色的节日活动以及其他特色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这些特色活动的体验当中,促使小学生在一边体验的过程中一边感受本土特色的民族文化,感受它们的文化魅力所在。这样的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不仅可以弥补校内教学美育课程教学资源短缺的不足,也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意识,让他们在“双减”政策贯彻落实下可以主动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特色节日活动,这对他们美育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

为传承地方乡土文化,让学生关注身边文化和生活,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结合学校“温暖人心”的教育特色,2020年的秋天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积极参加从化区第八届创意稻草节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美育特色教学,学校创新美育教学形式成立活动专项指导小组,讨论开展活动的相关事宜,举办稻草小制作评比活动,利用美术课、班会课及课间操集会的时间进行活动的宣传和发动,利用美术课堂根据学生个性发展,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进行辅导学生稻草的编织和制作技巧。美术科组组织学生创作以“‘稻’梦空间”、“‘稻’语”等为主题,指导学生在课下亲自利用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色彩等来自由创作出符合相应主题的美术作品、舞蹈作品或者其他作品;指导学生利用稻草节举办时机体验现场的“客家猫头狮舞”等这些特色的岭南特色文化,引领他们亲自进行体验,保证学生感受本土特色文化和乡村生活经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和热爱自然的良好情感。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一些稻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自主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事物,如草筐、草球、草绳网等等创作成品,借助动手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培养他们废物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良好素养,在与学生掌握稻草编织工艺技巧的同时,以巧妙的方式完成了引领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双减”政策的落实为乡村小学开展美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条件。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融合多学科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凝聚共识,美育特色课程逐步呈现,不断激发师生们的艺术热情,从而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美育特色教学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美育双减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医的特色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