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人工智能:ChatGPT赋能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2023-09-28王子成刘慧婷周明星

教育与职业(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教师专业发展职业院校

王子成 刘慧婷 周明星

[摘要]作为当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ChatGPT对人类学习方式和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变革效应备受关注。职业教育是与技术连接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教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主体,其专业发展过程势必会受到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影响。从技术功能角度出发,在先进算法和海量数据的支撑下,ChatGPT在信息检索、知识生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为职教教师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升以及专业素质形塑提供了新机遇。但是,ChatGPT所带来的内容生产“失真”、功能运用“高阶”以及人机关系“紧张”等问题也使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充分释放ChatGPT对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效应,迫切需要打造技术与教师共生发展的良性格局。具体来说,需要理顺人机关系,激发“想用”意识;增强数字支撑,厚实“能用”条件;重构育训体系,形塑“善用”能力。

[关键词]ChatGPT;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8-0087-08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渐入佳境”推动了大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升级,其中的代表性产物就是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ChatGPT是美国OpenAI公司于2022年11月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它可以有效理解人类语言输入,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邮件撰写、代码编写、语言校对等工作,上线仅两个月,月活用户就突破了1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在人类积极享受ChatGPT所创造的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逐渐表现出一些担忧。以教育领域为例,ChatGPT能够打破学科知识专业分化壁垒、变革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为现代教育转型发展创造了无限空间。但强大的人类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和文本生成能力也使得大众不禁去思考:“ChatGPT是否能够取代教师职业?”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也延伸出一个新的命题:教师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不会应用人工智能的教师可能会被时代淘汰。面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教师究竟该如何挖掘人工智能“红利”赋能自身专业发展呢?这无疑是亟待解决的时代议题。

新时代,类型定位的明确促使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一支高品质、高规格的专业教师队伍。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随后,教育部于2018年和2021年先后开展两次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旨在通过教师智能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畅通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观路径。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技术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无形之中增添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有效把握人工智能创造的应然机遇,并在识别现实挑战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路径。

一、想象空间:ChatGPT赋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机遇

ChatGPT承载的即时回答、庞大资源的快速可访问性和学习材料生成等“红利”能够帮助教师夯实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习得,形塑专业素养。职教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知识结构和组织环境需求有别于普通教育教师。因此,识别ChatGPT赋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机遇,必须立足于职教教师的独有特征加以讨论。所以,本文试图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涵盖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①三个特征出发,回应上述问题。

(一)夯实基础: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知识增长的“新助手”

1.有助于丰富和更新职业知识。职业知识是由技术理论知识和个体行动知识组成,前者强调知识的基础性、普遍性和通用性,而后者关注个体通过技术实践而形成经验性知识。对于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ChatGPT挖掘职教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或技术原理来获取理论资源,帮助他们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脉络和前沿动态,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储备。对于行动知识,ChatGPT根据指令快速爬取同类实践经验或方法,并通过图片、视频、代码等可视化形式呈现,以供职教教师模仿学习和超越提升。譬如,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师向ChatGPT询问“什么是PLC编程”时,ChatGPT迅速对PLC编程的内涵、目的、要求以及过程等进行详细解答;当继续追问“请写一个PLC代码来控制工业机器人”时,ChatGPT会根据教师前后指令生成PLC程序示例来指导实践操练。

2.有助于体悟和累积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职教教师如何将专业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囊括教学方法、教案设计、课程规划等要素,其目的在于实现教师“教得好”与学生“学得好”的有机适配。ChatGPT可以提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资源,协助定制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学习指南和测验试题等,能够消解教学知识学习资源不足的困境。譬如,专业教师向ChatGPT询问“职业院校作物遗传育种有哪些实践教学模式”时,它能够迅速归纳出实验室实践、田间实习、农场合作、实践案例分析与科研项目参与五种模式。如果继续要求其提供田间实习的教学方案,ChatGPT会根据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田间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评估等具体方案。此外,ChatGPT也能提供其他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案,帮助教师在“同课异构”环境下充分体悟多类型的教學知识。

3.有助于挖掘和建构情景知识。情景知识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后产生的服务于学习活动且指向教学情境的知识,包括学生知识和教学环境知识。前者是指教师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状态、障碍等进行系统分析;后者强调教师根据教学需求来营建适配的教学环境。就学生学习而言,ChatGPT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半自动化评分及抄袭检查,识别学生的学习模式、进步情况和困难点,向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建议,包括推荐课外学习资源或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等。面对教学环境知识需求,ChatGPT可以提供使用教育技术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方面的建议和支持,以营建更加互动和创新的教学环境。同时,它能够充分考量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提供关于跨文化教学的方案设计和创造包容、尊重的教学环境。

(二)把握关键: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新帮手”

1.提供虚实交互的培训资源,开辟教师技能习得的新动能。以校企合作、岗位定向培训为主的技能提升路径至少存在两个明显的“堵点”:一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顶岗实践机会少等问题长期存在,阻碍了职教教师实践性知识生产的进程;二是培训机构或企业实训课程的单一化、标准化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要,导致教师参与技能培训意愿减弱。ChatGPT能够实现对生产一线场景中实践性知识的采集、筛选和汇总,并通过模拟生成的方式为技能习得提供虚实结合的新场域。具体来说,ChatGPT接收到搜索指令后,会启动内置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和信息挖掘功能来快速获取实践操作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供经验性的知识感知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学习。此外,教师可以通过ChatGPT和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协同应用来构建虚拟实操环境,开展实际操作和技能练习,提高技能培训内容与教师个性化需求的匹配程度。

2.打造理实融通的反思过程,畅通教师知识内化的新渠道。波斯勒(Posner George J.)等人的研究表明,日常经验和事件本身并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而只有通过反思内化到教师头脑中的经验才能转化为实践知识。教学情境下的知识反思并不会凭空产生,而是不同触发条件协同联动作用的结果,这些条件既包括个人主观动机、知识结构等内在因素,也涵盖了专家纠错、学生反馈等外在因素。首先,ChatGPT能够扮演知识“生产者”角色,有效满足职教教师的知识学习需求,夯实职教教师教学实践反思的厚度;其次,ChatGPT能够扮演“评教者”角色,在对职教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等进行适应性诊断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举措,帮助职教教师确立教学反思方向,提升职教教师教学实践反思的高度;最后,ChatGPT能够扮演“反馈者”角色,帮助职教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听课质量、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效果等,通过学生反馈直接推动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拓宽职教教师教学实践反思的广度。

(三)抓住根本: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形塑的“新推手”

1.深化职业身份再认识,增强角色认同感。由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低的现象依然存在,职业院校教师难以产生与普通教育教师同等的职业幸福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导致他们持续追求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一方面,ChatGPT承载的“技术性”与职业教育追求的“技术价值”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其所具备的强大知识生产功能有利于深化教师对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技术教育的价值认知,帮助他们建立对职教教师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荣誉感知,不断激发他们的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作为弱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始终扮演着“经师+技师”的角色,其所承载的知识生产和即时应答功能依旧是算法作用的结果而非自由意志的发挥,并不能完全替代职教教师来独立完成所有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相关工作。对于职教教师而言,“经师”和“技师”的角色身份仅是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而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担负起“人师(价值引导)+事师(职业指导)”②的作用才显得更为重要。由此表明,ChatGPT的出现尽管挑战了职教教师“经师+技师”的身份定位,但也恰恰凸显了教师“人师”和“事师”身份的不可替代性,这为职教教师形塑身份认同创造了新契机。

2.推动工匠精神再感知,增强工作精益度。“工匠”和“工匠精神”是反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显著标识,已经从行业自我治理的话语体系中转入国家政策话语体系中,成为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加速器”。职教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直接教育主体,需要肩负工匠精神践行者和传播者的双重使命,积极推动职教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全方位感悟并内化于心。一方面,ChatGPT能够帮助职教教师领略国内外近现代工匠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所承载的工匠精神内核,加深他们对工匠与工匠精神的自我认知和感同身受,激励他们做好工匠精神的坚定践行者,提高教学工作的精益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ChatGPT的辅助教学和考试准备功能更加形象生动、准确地向学生传递工匠及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并通过设置各类测试题项,帮助学生加强对课程材料的理解,从而实现构建工匠精神常态化传播体系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现实梗阻:ChatGPT赋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挑战

有效识别技术本身及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挑战始终是需要去思考的理论命题。随着ChatGPT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的全方位渗透,其所承载的“双刃剑”效应也逐步显现,为教师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潜在风险。网路数据纷繁复杂,其“真实性”难以识别,ChatGPT的内容生产也会面临“失真”的风险。同时,职教教师在使用ChatGPT及相关人工智能工具赋能专业技能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功能运用“高阶”与自身数字素养不足的挑战。此外,尽管大部分人认同人工智能还不能取代人类,但人机关系的紧张状态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紧张关系对职教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素养也构成了严峻挑战。

(一)内容生产“失真”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知识增长的挑战

1.信息过载下的教师职业知识选择“迷惘”。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智能时代,消息渠道多元化与互联网资源纷繁复杂化使得公众长期处于“信息过载”环境中。以海量互联网资源为主要学习源的ChatGPT,虽然能够根据教师的指令整合相关信息,但其搜索的信息具有“量”大“面”宽等特点,并时常伴有“模糊”“碎片化”等特征,致使教师可能从日常社交媒体中的“信息过载”重新进入ChatGPT生成的“信息旋涡”,导致他们难以找寻到关联性极高的职业知识,从而产生知识学习“迷惘”感知。另外,ChatGPT对知识整合的“无鉴别性”,导致它所生成的內容可能相互冲突,“互斥”的信息积聚加剧了教师专业知识选择的难度。

2.算法依赖下的教师教学知识获取“虚假”。ChatGPT是依赖算法和训练数据的语言模型。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知识更迭速度惊人,但ChatGPT的数据训练只停留在2021年之前,数据源的滞后意味着ChatGPT的内容生成可能使职教教师很难获取到最前沿的教学知识,难以精准提升综合教学技能。另一方面,ChatGPT的运行离不开算法,算法的实施又会带来“算法黑箱”。在这种情景下,研究者很难寻找到ChatGPT生成信息的来源,输出内容的难溯源性以及训练数据的先天缺陷导致ChatGPT内容生成可能存在虚假性、违背常识性等问题。虚假错误信息一旦被接收,将会对职教教师产生误导效应,极易导致教师制定的教学设计缺乏合理性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3.数据合规下的教师情景知识构造“失范”。“数据合规要求数据处理者确保用户数据始终处于有效保护的状态。”③ChatGPT在训练、运行和再训练阶段均需要与数据发生强关联,这意味着使用者在与ChatGPT发生信息交互时可能面临数据合规风险。在训练阶段,如果ChatGPT获取的数据来源于个人隐私、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时,职教教师在使用这些内容构造教学情景知识时就需要获得信息主体的知情同意,但在网络环境下这显然很难实现,进而会带来数据权益之间的争端;在运行和再训练阶段,用户的信息输入同样会被用于ChatGPT迭代训练,当教师将教案设计与学生学习情况上传到ChatGPT寻求帮助时,这些内容极大可能被其他用户再次获取和使用,由此也造成关键信息泄露及侵犯个人隐私的风险。

(二)功能运用“高阶”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习得的挑战

1.技术功能高阶下的数字素养供给不足。ChatGPT对教师的“指令要求”或“语言描述”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否则,ChatGPT会生成一系列偏离教师预期的内容。换言之,ChatGPT需要职教教师具备较强的人机沟通素养,熟悉其语言规则和指令撰写要求,这无形之中对职教教师数字素养提出了挑战。同时,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职教教师除了需要掌握如何使用ChatGPT以外,还应具备操作其他“可衔接”数字技术的素养和能力。譬如,教师利用ChatGPT搭建实践训练场域时,需掌握数字孪生、MR等技术的操作规程,以及熟知ChatGPT與他类技术的链接程序等。只有教师同时具备这些“高阶”的技术功能时,才能最大化发挥ChatGPT与其他技术的联动促进效应。当前,“教师主体意识失能、培训资源失实以及制度保障失范”④导致职教教师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愈加突出,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症结。这也致使教师数字素养不足与ChatGPT及链接技术的“高阶”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现实张力。

2.技术运用依赖下的学习反思能力弱化。强大的语言交互、信息挖掘与整合能力使得职教教师能够通过ChatGPT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诊断教学质量等,帮助他们减轻教学压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ChatGPT对教师学习反思能力也可能存在“反效应”。根据理性人假设,职教教师在享受即问即答的技术便利时,极有可能在自利动机驱使下遁入ChatGPT创造的“象牙塔”中,并逐渐习惯于一键获取知识且“物化”为ChatGPT的代言人。这不仅损害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知识交互和反思纠错质量,同时极易引致教师沉迷于数据迷宫而弱化了教学反思能力。与此同时,ChatGPT输出的部分“低质量”信息,也需要教师通过良好的学习反思能力予以精准甄别和批判式吸收。如果一味地惯性依赖和信奉ChatGPT,职业化的教师身份就难以逃脱被机器替代的悲惨命运。

(三)人机关系“紧张”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形塑的挑战

1.冲击职教教师的职业地位。一方面,职教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ChatGPT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将学习盲点、课后问题和知识疑虑与“虚拟导师”进行互动交流,充分享受智能虚拟辅导与便利服务,获取即时的个性化回答和反馈。从知识生产的全面性角度出发,ChatGPT内容输出的“多元性”与教师知识供给的“领域性”形成鲜明对比,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丰富的课堂教学故事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深化对不同知识结构的体悟而克服学习恐惧。在这样的背景下,职教教师知识普及和技能授受的主体地位不但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全面冲击,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职业地位和权威也会遭受挑战。另一方面,职教教师职业身份变得迷惘和边缘化。帕克(Park Robert E.)曾指出,个体在新旧两种文化中,总是渴求快速加入新文化,但容易被排斥,进而感到焦虑不安、适应不良,直至沦为“边缘人”。面对ChatGPT掀起的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潮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知识交换逐渐被智能服务所替代,职教教师难以感受到学生的回应,旋即产生学生评教低的自我认识,最终导致其对自我身份的质疑和认同模糊。此外,受个体特征和支持性资源的羁绊,职教教师难以快速融入ChatGPT引领的新文化中,不同文化场景中角色的瞬时变换使得他们不知何去何从,以至于对“我是怎样的师者”这个职业身份问题混沌不清。

2.虚化职教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要求教师在知识传递和技艺传授过程中要秉持敬业乐业、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价值取向,这既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职教教师专业成长有序化的内在保障。不可否认的是,职教教师可以要求ChatGPT优化教案设计、撰写文书以及创建不同测试,如开放式问题、多项选择,甚至是评估学生作业的标题。但过度依赖ChatGPT的技术支撑来完成教学环节,也会导致职教教师逐渐将教学视为一件“随意”的事务而不愿分配更多的注意力来精心设计,从而带来职业素养虚化的问题。此外,由于训练数据、算法设计和社会背景的偏差,ChatGPT可能会延续偏见和歧视,甚至诱发多重意识形态风险的产生和传播,职教教师一旦不加区分地获取信息并直接生成教学内容,不仅严重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同时也对学生价值观念塑造注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了群体极化的风险。

三、共生发展:ChatGPT赋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路径

增强职教教师对ChatGPT的使用意愿是释放ChatGPT 赋能效应的客观前提,推动ChatGPT为代表的AI大语言模型深度嵌入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协同支撑,形塑职教教师对ChatGPT的“善用”能力是释放ChatGPT赋能效应的根本保证。因此,根据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本研究构建了ChatGPT赋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路径。

(一)理顺人机关系,激发“想用”意识

1.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囿于个体知识结构和数字资源禀赋差异,职教教师很难迅速适应ChatGPT带来的教育变革,尤其是对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缺乏足够认知的情境下,寄希望于他们自主产生对ChatGPT的使用意愿并不现实。因此,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组织ChatGPT宣传教育活动,详细讲解ChatGPT即时应答、支持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帮助教师高效解答学生问题等功能与优势,充分激发教师对ChatGPT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各类媒介分享使用ChatGPT的成功案例和故事,让教师感知ChatGPT提高教学效果的潜力,激发他们的使用意愿。

2.强调教师职业角色和价值。ChatGPT的全方位渗透,使得部分教师面对新技术诚惶诚恐,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这也凸显出他们并没有精准定位自身的职业角色和价值。事实上,教师是一个兼具复杂性和主观性的职业,任何机器都无法完全复制教师内蕴的素养和外显的技能。因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既需要教师的“尽力教”(知识授受),更需要教师的“用心育”(立德树人),两者缺一不可,且后者往往更为关键。ChatGPT内置的算法功能集聚使其在“教”(知识传递)的环节表现出显著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点,但技术的“冰冷”也使得它无法替代教师在“育”的环节中表现出的同理心、价值观、审美力等。在人工智能时代,理应通过制度保障或各类策略性安排来强化职教教师对职业角色的价值认同和提升他们的职业信心,帮助他们拥抱和适应技术带来的变革。

3.树立人机协同共生的理念。人机关系得以理顺的显著标志是教师认可和建构人机协同共生的学习理念。一方面,在充分认知ChatGPT以及明确自身价值定位的基础上,职教教师应从观念意识上建立对新技术的包容性看法而不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理性分析ChatGPT对促进师生学习的可能优势以及潜在的风险挑战,正确谨慎利用ChatGPT开展课堂教学实验,初步形成对ChatGPT的使用感知和经验塑造。另一方面,打造全方位人机协同学习格局的保障条件是坚持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即在利用ChatGPT实现优化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质量的多重目标后,职教教师应避免过分依赖新技术的辅助作用而弱化教师职业承载的独特育人价值,否则人机关系难以实现有序协调发展。

(二)增强数字支撑,厚实“能用”条件

1.建设智慧校园生态体系。智慧校园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下职业院校发展的高级形态。2020年,《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指出,积极打造“网上虚拟校园与现实物理校园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信息化环境,支持职业院校实现混合教学、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支撑、引领驱动职业院校现代化进程”。随着ChatGPT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逐渐向“智慧化”校园转变升级,以适应新一轮的社会变革。智慧校园生态体系建设也为职教教师使用ChatGPT夯实了技术基础和创造了教学、个性化学习等多类型应用场景。未来职业院校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切实增强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

2.打造智慧技术支撑团队。ChatGPT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若想充分实现ChatGPT赋能收益的最大化,就需要突破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的掣肘。其中,解决技术操作问题的最直接途径就是打造智慧技术支撑团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智能化保驾护航。一方面,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原有力量打造工作专班队伍,切实做好校园智能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网络后台管理系统建设,为教师与ChatGPT的融合开辟多元应用场景;另一方面,积极吸纳校外人工智能开发人员参与校园智能化建设,为职教教师讲授ChatGPT的操作要领及运行原理,并结合教师使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纠错,提高教师对ChatGPT的掌握程度。

3.营建智慧学习和谐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职教教师开展智能化学习的“催化剂”。在万物互联和全民学习动态互构下,学习氛围营建不再是学校场域的独立责任,家庭、社会等诸多利益相关空间理应共同参与其中。因此,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学习理念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场域中“生根发芽”,让职教教师从情感体验和空间场域中全方位感受到浓厚的智慧学习氛围,激励教师在客观分析自身知识结构不足的基础上增强向他人或ChatGPT学习的意愿,进而创造“真实教师”和“虚拟导师”同频共振的專业发展环境。此外,职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来组建跨地域、跨层次的智慧学习共同体或在线学习社区,实现同行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知识交互,帮助职教教师寻找到最为适切的专业成长路径。

(三)重构育训体系,形塑“善用”能力

1.开展数字素养培育。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将“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列为重点建设任务。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各级各类院校培养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根本指引。教育行政部门及职业院校应积极打造全覆盖、全周期、多形式及分层次的职教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抓紧编撰各类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培训方案以及开展增值评价等,全面夯实教师网络、媒介和智能素养提升的制度与资源基础;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行动机制调动数字产业或企业全面参与职教师资数字素养培育的全过程,提高教师数字素养结构与技术发展的适配度。

2.推行技术伦理教育。2021年,《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强调“将伦理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并提出增进人类福祉、促进公平公正以及提升伦理素养等6项基本伦理要求。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偏差性、不可靠性、鲁棒性及有毒性,ChatGPT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道德伦理风险,所以加强教师技术伦理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划定教师的人工智能伦理主体责任和建立约束性制度来唤起教师的伦理风险感知,充分激励其自发参与到技术伦理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开设专门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课程,包括面对面培训、在线教育资源或混合式学习模式等,组织教师参与案例分析活动,让他们针对不同领域和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思考其中的伦理问题和挑战。同时,开发相关教材、指南和资源,帮助教师理解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增强其伦理风险规避能力。

3.创新知识学习方式。一方面,养成个性化的深度学习方式。利用ChatGPT的深度语言交互功能识别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其生成个性化学习资源和相关材料,并通过数据记忆和过程监督的形式为教师学习成效提供适应性诊断,帮助教师形成精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锻造互动化的具身学习方式。具身学习是在第二代认知理论上建立起来的学习范式,强调身体感知运动系统、身体与环境间的互动以及身体经验的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新兴智能技术为具身学习创造了体验情境和感知机会,在具身学习理念指引下,要充分发挥VR和ChatGPT等技术优势,灵活设计学习体验方式和交互模态,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注释]

①庄西真.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特征、阶段划分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2(4):99.

②张柏清.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9):76.

③毕文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规制困境及其化解:以ChatGPT的规制为视角[J].比较法研究,2023(3):156.

④李晓娟,王屹.技术赋能: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要义、挑战及提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35.

[参考文献]

[1]孙翠香.职教师资培养: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3(25):63-70.

[2]王彩霞,马利红.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途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73-78.

[3]王延川,赵靖.生成式人工智能诱发意识形态风险的逻辑机理及其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0(4):1-7.

[4]吴青,刘毓文.ChatGPT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对:禁止还是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3):32-41.

[5]吴军其,吴飞燕,文思娇,等.ChatGPT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机遇、挑战和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5):15-23+33.

[6]肖静.在线课堂互动中教师身份认同模糊化及其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5):55-60.

[7]庄西真.建设“新职师”,培养“新职师”——职教教师的知能结构及其培养[J].职教通讯,2020(12):1-10.

[8]赵瑞斌,张燕玲,范文翔,等.智能技术支持下具身学习的特征、形态及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6):55-63+83.

[9]赵玉,陳志华.基于云计算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142-145.

[10]祝智庭,李宁宇,王佑镁.数字达尔文时代的职教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与行动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1):5-14.

[11]AUSAT A,MASSANG B,EFENDI M,et al.Can Chat GPT Replace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A Fundamental Analysis[J].Journal on Education,2023,5(4):16100-16106.

[12]KASNECI E,SESSLER K,KüCHENANN S,et al.ChatGPT for good? 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large languagemodels for education[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23(103):1-9.

[13]THORP H H.ChatGPT is fun, but not an author[J].Science,2023,379(6630): 313.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教师专业发展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