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他激情燃烧的是“理想”还是“妄想”?

2023-09-28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23年9期
关键词:精神病男孩房子

马志国

家长看孩子说话颠三倒四的,和校长沟通后得知,大家担心到一块了:这孩子是不是得了精神病?

王校长到校时,时间尚早,校园里一片宁静。他刚到办公室坐下,就听到门外有人喊:“报告。”抬头一看,是个高个儿男生。“进来。”男生进来后,不等问话,就庄重而激动地说:“校长,请给我开张证明,如果可以,我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俄罗斯博物馆讨还一件中国文物……”

怎么回事?王校长有些不解:“同学,别急,慢慢说,如果说不清,写下来也行。”男生接过递来的笔,坐在王校长对面,“刷刷刷”地写起来。几分钟后,他递给王校长一篇短文——

如果可以,我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俄罗斯博物馆讨还一件中国文物,将另三分之一拿去慰藉苦痛者的心,至于剩下的三分之一,我看是否能做一些我没有做过的事……现在有航班在等我,我需要您的一封信,信封由您设计,信封内装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

您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从生下来那天起,我命中注定就要完成我的誓言。我已经决定,围着坐标原点旋转……

王校长看后,心里直打鼓:这孩子怎么了?他问孩子:“你的班主任是谁?”然后给孩子倒了杯水,出门给孩子的班主任打电话。孩子的班主任刚进校园,接到电话,马上赶到校长办公室。王校长让班主任请孩子的家长来一趟,而他在办公室里陪着孩子。

家长闻讯赶来,看了短文也不明所以。他们说,孩子性格内向,念书踏实,成绩不错,平时很少说心事。不过前不久,睡前洗漱时,孩子突然说,以后要去大西北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他们还感到奇怪:这孩子没头没脑地来这么一句,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结果,怕啥来啥,现在孩子真出事了。

男孩见到家长,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家长看孩子说话颠三倒四的,和校长沟通后得知,大家担心到一块了:这孩子是不是得了精神病?

家长甚至担心孩子得了精神分裂症,于是直接把孩子领回家,守在他身边,生怕有个好歹。男孩越说自己没病,家长越不放心。

第二天,男孩不愿意再待在家里,强烈要求上学,但家长不放心。孩子说:“既然不放心,那就带我去看心理医生。看完放心了,赶快放我去上学。”家长觉得孩子说得在理,于是带孩子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

意象对话中,我发现男孩想象的房子,外观崭新漂亮,室内光线明亮,家具整齐干净。这些都显示,他没有心理障碍

男孩是不是得了精神病,是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这是男孩家长最想知道的。

一般来说,精神病患者会出现大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平时我们说的“精神错乱”,是指严重的思维混乱,胡言乱语,让人不知所云,缺乏对事物的整体感知能力,表情茫然,自制力减退或者丧失,不过有时也会有极度兴奋的状态。

此外,精神分裂症还有一些特定的症状。

一、思维障碍

患者思维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特点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言谈或书写虽语句通顺、文法正确,但语句与语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交谈时,患者的回答不切题,对事物的叙述不真实,让人不易理解,这叫“思维松弛”。严重时,患者的言语支离破碎,言语之间缺乏联系,这叫“破裂性思维”。有时患者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思维突然中止,这叫“思维中断”。有时,患者涌现出大量思维,并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这叫“思维涌现”。有些患者用一些普通词语,表示某些特殊的、除患者以外其他人无法理解的意义,这叫“病理性象征思维”。

二、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情感淡漠,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朋友不够关心、对亲人不够体贴等。病情加重后,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情感日益淡漠,甚至对让人痛苦的事情也表现出惊人的平淡,丧失与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同时出现情感反应与环境的不协调、与思维内容的不配合。患者会因一些琐事而勃然大怒,也会含笑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这叫“情感倒错”。

三、意志障碍

患者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患者对生活、学习及劳动的要求降低,不主动与人往来,无故旷课或旷工等。严重时,对生活的基本要求亦缺乏,如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期不洗澡、不理发;终日无所事事,呆坐或卧床。部分患者的行为与环境不配合,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等,伤害自己的身体,这叫“意向倒错”。

四、幻觉和妄想

患者会出现幻觉和妄想,幻觉和妄想的内容十分荒谬,脱离现实。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妄想。妄想是一种病态信念,不符合事实,患者自己却坚信不疑。这不能以其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来解释,也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患者妄想的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密切相关。如,被迫害妄想患者,总以为有人要害他;嫉妒妄想患者,总以为学霸看不起自己等。

五、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指对自身的异常或病理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觉察和认识自己疾病的能力。由于缺乏自知力,患者往往不愿主动求治,不认为自己有病。精神病患者,通常自知力缺乏。

上述男孩要去俄罗斯、去大西北,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是精神不正常的妄想?孩子的家长特别想搞清楚这个问题。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男孩思维清晰、语言准确、情绪正常、举止得当,没有表现出精神障碍的症状,也没有精神错乱的表现,而且他主动要求来访,希望得到理解和帮助,說明他有很好的自知力,而完好的自知力、主动求助的愿望,是排除精神障碍的最好依据,所以我初步判断男孩没有精神病。

为进一步确认判断,我和男孩进行了意象对话。

所谓意象对话,就是用想象中的意象进行交流,来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

人们想象中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这种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就是所谓的意象。人的心理世界是座冰山,意识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潜伏在水面之下,叫潜意识。意识部分已经很复杂,而潜意识部分则更加复杂。

意象可以反映人意识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意象活动不受意志的直接控制,能更好地反映人的真实心理。再者,多数意象的象征意义具有普遍性。因此,从意象所象征的心理内容,可以看到平时难以看到的真相。

意象对话的操作,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求助者进入想象的情境,然后双方通过意象进行交流。通常,意象对话中想象出的房子象征其心态,所以有“心房”一说。

意象对话中,不同的人想象的房子也不同。有的房子富丽堂皇,有的房子矮小简陋,有的房子光线昏暗,有的房子窗明几净……房子不同,象征其心理状况不同。比如,抑郁症患者,想象的房子通常光线昏暗,满是灰尘。

那眼前这个男孩,想象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呢?

意象对话中,我发现男孩想象的房子,外观崭新漂亮,室内光线明亮,家具整齐干净。这些都显示,他没有心理障碍。

他想去大西北,想去俄罗斯,以至于大清早找校长开证明,都是年轻人的爱国表现,是年轻人可贵的理想,而不是病理性的妄想

既然男孩没有任何心理障碍,那怎样解释他在王校长面前的言行呢?

这时,我和男孩已经有了较多交流,建立了信任关系。我坦率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男孩伸出右手,郑重地按在自己的胸口上:“马老师,是他们不懂我。我真的没病,我只是有一颗爱国心罢了。”

随后他解释道,随着年龄增长,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他的爱国热情也日渐高涨。上周在语文课上,得知中国文物很多流失海外,他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当晚,他又看了一部爱国题材的电视剧,久久难眠。第二天一早,他来到学校,依然激情澎湃。他没有看到老师,而是看到了校长,于是就去了校长办公室。

至于想去大西北的话,是他看了一部介绍大西北的电视专题片后,觉得那里太穷、太苦,于是想去改变那个地方的贫穷和落后,便和家长提了一嘴。“可校长、家长都不懂我,以为我脑子有问题,得了精神病。”男孩很委屈。

男孩对他的言行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我点点头。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他想去大西北,想去俄罗斯,以至于大清早找校长开证明,都是出自他的拳拳爱国心,是可贵的理想,而不是病理性的妄想。总之,男孩没有精神病。

孩子的家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在校长办公室写的那篇短文,怎么解释?

为进一步了解孩子,我约他下次来咨询时,带上语文书和他的作文本。

两天后,男孩带着语文书和作文本,如约而至。

原来,语文课上打动他的那篇课文,是余秋雨写的《道士塔》,文中谈到敦煌文物流失海外的屈辱。至于俄罗斯博物馆有中国文物,是老师上课时提到的。

男孩说,听课时他就很动情,晚上又看了一部爱国题材的电视剧,更是激情燃烧,恨不得立即启程去俄罗斯讨回中国文物,因为偷的东西就要还,抢的东西更要还!

我翻开男孩的作文本,发现他的写作风格与在校长办公室写的那篇短文如出一辙,都是发散式的语言风格,而且都感情浓烈。

我请男孩用平实的语言“翻译”一下他在校长办公室写的那篇短文。他说,他一是想找回流失海外的文物,二是想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三是想到自己学业未成,无能为力,所以非常感慨,于是有了生命的三个“三分之一”的说法。至于结尾“围着坐标原点旋转”,这句话是说他的决心坚定不移。

其实,不用他“翻译”,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了解后,是可以明白男孩信中的真实意思的。这与精神病患者由于思维障碍导致的没有中心意思的混乱表达,完全不同。

男孩得知我讀懂了他的心,有些羞涩地笑了。临走,他说经过这几天的思考,他发现空有爱国热情是不可取的,要想实现理想、报效国家,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搞好学习。

不久,男孩的家长给我发来微信消息,说男孩这段时间在校表现很好,生活、学习都很正常。

【编辑:杨  子】

猜你喜欢

精神病男孩房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孤独的房子
男孩胆小不丢人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一百分等
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