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上小学三年级了,他怎么还不开窍?
2023-09-28
问:上周日,我和老公带儿子参加婚宴。同桌吃饭的朋友的女儿比我儿子小一岁,表现却比我儿子好十倍。她与大人说话落落大方,吃饭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我儿子倒好,别人夹菜他转桌。我老公发现,赶紧按住转盘,让他等会儿。他不明所以,发现转不动后,一脸无辜地对我说他饿了,让我帮他转。我瞪他一眼。
他都上小学三年级了,怎么还不开窍?
孙女士
答:生活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幼儿园里,上台表演的,乖巧伶俐的,多是女孩;动作笨拙的,不讨人喜欢的,多是男孩。小学里,成绩好的,总被老师表扬的,多是女孩;没完成作业的、上课捣乱的、不是被批评就是被罚站的,多是男孩。
男孩的叛逆期似乎来得也比女孩早。男孩还小的时候,就有一股子逆反劲儿,你不让他干什么,他非要干什么。吃饭时,你不让他把米饭弄得到处都是,结果他一定会把米饭弄得到处都是;走在路上,你说前面有个水坑别踩,结果他一脚踩进水坑,还不忘回头看你一眼。
相比女孩,男孩就是开窍晚,成熟慢。这不是男孩的错,而是由生理发育决定的。
1. 大脑发育晚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我们知道男孩更理性、女孩更感性,而大脑的理性发育成熟得较晚,男孩走向成熟,至少要到15岁以后。因此,15岁之前,男孩普遍没有同龄女孩懂事。
2. 情绪感知能力弱
相比女孩的乖巧体贴、善解人意,男孩的情绪感知能力要差很多。他总是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爸爸为什么发火。他对别人的情绪波动也不敏感。女孩很快感受和观察到的情绪变化,在男孩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
3. 处理信息的能力弱、速度慢
大腦中有个重要部位叫胼胝体,它负责左右脑之间的联系。女孩大脑中的胼胝体比男孩大,这意味着女孩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速度,会比男孩强。所以,大部分男孩看起来没有同龄女孩机灵,就是因为在接受信息时,信息在左右脑游走不顺畅,反应不过来造成的。
那是不是说,男孩就一直不如女孩呢?不是。
男孩的反应速度、思维能力,在青春期到来后会迅猛发展。短时期内,他就会有惊人的进步,让人感觉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懂事了。
在男孩长大、成熟、懂事之前,家长要和孩子好好相处,别让孩子在迅猛发展期到来之前,就因为懵懂的表现而被打击得失去了自信。
那么,家长如何与尚处于懵懂时期的男孩好好相处呢?
1. 沟通,要清晰明了
男孩在15岁之前处于半成熟状态,和他沟通时,你说一堆话,他可能压根儿不明白你想表达什么。比如,你喊他吃饭:“宝贝,赶紧洗手吃饭,如果不吃饭,就不会长个儿。”他听了会感到困惑,不知道你说的要点在哪儿。与其这样,不如换一种更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儿子,洗手吃饭。”男孩头脑简单,给他简单的指令,让他执行就行。
2. 相处,心要大一点
养男孩,家长的心一定要大一点,接纳度要高一些,不要一看孩子不顺眼就生气、发脾气。因为在某个阶段,男孩的大脑功能,相比女孩来说,发育就是慢一些,着急也没有用。所以,不如对他宽容一些,要求低一些。
家长要记住:亲子教育中,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和孩子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
面临中考,
他还这么懒散,咋办?
问:我和老公都毕业于重点大学,深知教育孩子要和风细雨。所以,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对他从不说重话,努力给他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孩子的表现难如人意。他有时找借口不去学校,开始我们会劝说,但如果他坚持,我们就退让。每天晚上,他都要玩40多分钟手机后再写作业。他写作业时心情烦躁,容易的科目能完成,不喜欢的科目敷衍了事,难度大的科目干脆“躺平”。他还算听话,但不能提学习,一提学习就蔫巴,根本不像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
要说孩子也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懒散、没有学习动力。请问,对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庞女士
答:首先,我们要探讨一下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算不算问题,我觉得算。
为什么?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人一生下来,就对周围事物感兴趣,会自觉自愿地探索新鲜事物。身心发展良好的孩子即使对课堂学习没兴趣,也会对别的东西感兴趣。如果孩子的学习动力很弱,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且,如果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养育方式也好,那很可能意味着孩子的问题隐藏得很深,需要仔细探究。下面,我就从两点来分析孩子行为的成因以及对策。
1. 孩子感受不到压力,就会变得懒散
您和丈夫都希望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氛围里长大。为了成为好父母,你们甚至不敢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然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压力。心理学认为,孩子长期处于沉重的压力之下,大脑会受到永久性损伤,但如果孩子长期感受不到压力或者压力太小,也会因为失去目标感而无所适从,变得懒散,失去活力。
就是说,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给他施加适度的压力。适度的压力会促使孩子行动,促进孩子成长,并让他获得成就感,表现更出色。
如果上学也行,不上学也行,不管怎样父母都接受,孩子就会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不成熟,自律能力差,不加以约束,他就不知道行为的边界在哪里。没有堤岸的水到处漫流,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要想让水聚拢在一起,成为河流,就需要修好堤岸,让水沿着堤岸流淌。
孩子也一样。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对的,但同时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因此,我建议您尽快联系一下老师,恳请老师对孩子提出要求。比如语文,在一段时间内把整个初中要求背诵的诗词、课文背诵一遍,这能在不久之后的中考中增加5~10分。提出要求后,要看到和肯定孩子的付出,让他有信心继续努力。
这是来自学校的压力。家庭里,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些压力。爸爸可以在吃饭时说,单位新来了一位优秀的同事,如果自己工作不努力,可能会被顶替,调整到次要部门,减少收入,同时表示自己一定会迎难而上,更加努力,保住目前的位置。这是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号,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2. 孩子对某些科目“躺平”,是因为对学习后果的恐惧
上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想学好的,不会无缘无故地自暴自弃。您的孩子对学习之所以态度敷衍,估计存在着三种心理:一是害怕努力了也学不好,显得自己笨;二是落下的功课太多,认为补起来很难;三是想学,但是不知从何下手。
总之,他不是没有学习动力,而是被内心的恐惧打垮了。他害怕自己努力了,也换不来好结果,遭人耻笑,于是干脆放弃有困难的课程。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便考不出好成绩,至少还有一个理由——因为我没有学习,从而保住自尊。此时,您要告诉他: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
您必须狠下心来,给孩子施压,逼迫他迈出勇敢的一步,让他看见努力带来的正向结果,然后鼓励他前进。一旦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获得了他人的肯定,就会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愿意学下去。
这样,孩子学习的动力就被找回来了。
【编辑: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