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蒙学典籍中典故翻译研究
——以《幼学琼林》为例

2023-09-28徐雨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13

名作欣赏 2023年15期
关键词:琼林典故含义

⊙徐雨[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一、引言

蒙学典籍作为千百年来规范儿童行为和约束道德的重要文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品德修养精神,而且对于儿童的知识建构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幼学琼林》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为明末西昌人程登吉所著。《幼学琼林》是稚子教育的课本,全书以骈文写成,以对偶句的形式将历代经史子集中艰难晦涩、长篇累牍的内容简单化、明朗化,使其更加精炼,易于孩童书写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共分为四卷,涉及天文地理、风俗礼仪、婚丧嫁娶、文事科第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大的文化研究价值。

二、《幼学琼林》译本及研究概述

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幼学琼林》,目前基于豆瓣读书检索共有19个汉译本,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三个部分英译本,即2010年由畅国杰所译、五洲出版社出版的Tales from the Children’s Knowledge Treasure(《幼学琼林故事》),网络流传的李照国译注的Children’s Readings(《幼学琼林》)和收录于2019年由王勣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心斋集》的译本节选(以下简称“王译”),并无全译本,可见,典籍外译仍存在很大挑战。

《幼学琼林》虽然具有极大的海外影响力,对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相比其他典籍,其英译本较少且不完整,学界尚未涉及其外译研究。因此,本文基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对《幼学琼林》所包含的成语典故在文化层面的翻译进行探讨,以期讲好中国故事。考虑到原文本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权威性,笔者选取2019年由王勣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心斋集》节选英译本为研究文本。

三、文化翻译理论概述

由于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传统翻译理论常将“翻译”囿于语言转换层面的“对等”和“忠实”,忽略了文化层面的“交流”。巴斯奈特打破这一思维定式,认为语言只有置于文化背景下才得以存在,文化也只存在于拥有自然结构的语言中。可见,文化翻译理论强调文化背景及文本功能的重要性,认为翻译所传递的信息应始终服务于文化。李文革指出,“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是巴斯奈特翻译思想的重要原则”①。刘宓庆则认为“任何翻译活动都是一种社会行为,就翻译而言,既然原语所含的内容值得翻译(即有社会效益),那么就应以社会能接受的目的语来实现转换,而不应拘泥于原语的可读程度”②。可见,文化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实现文化功能对等。典故作为历史的缩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故本文基于文化翻译理论,探讨典故中人物指称、原文化元素和文化含义词以及文化语境的翻译,以期达到文化融合和转换的双重效果。

四、文化理论视角下典故英译

《幼学琼林》作为儿童启蒙教材,富含文学典故性,语言形式富有韵律。典故是一个个历史故事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然而由于语言、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典故的外译很难达到本土文化效果,故而本文基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探讨《幼学琼林》中典故几大要素的翻译,以期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

(一)人物指称的翻译

1.管鲍之交

原文: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

王译:Bao Shu gave more money to help Guan Zhong out of poverty.

原文中的“鲍叔”,是“鲍叔牙”的别称,以知人并笃于友谊称于世,后常以“鲍叔”代称知己好友。王译将其直接音译为“Bao Shu”“Guan Zhong”,若从理解程度上而言,音译简单清晰,利于读者对于本句意思的理解;但若从该人物指称的文化含义层面来看,便使得字词的文化含义有所缺失,使得该典故的文化内涵有所缺失。

2.廉颇和蔺相如

原文:剜颈交,相如与廉颇。

王译:Such friends as Minister Xiangru and General Lianpo had been ready to die for each other.

在译文中,王译增加了“Minister”“General”等词对文中人物身份加以说明,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各国各时期的官职有所不同,若简单将其译出,可能会造成误解,故笔者认为在“Xiangru”前增加“Minister”有所不妥。并且,原文中并未涉及其身份官称,如此添加可能会转移文中含义的重心。因此,译者若想将人物身份解释清楚,可在译文后添加注释,将文内人物的身份解释清楚,如此既能直接传达文内含义,又能将文内涉及的历史背景信息解释清楚,有利于文化意义层面的传达。

(二)原文化元素的翻译

1.芝兰之室

原文: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王译:Associate with the noble as if staying long enough at an abode of irises and orchids and getting used to the fragrance.

“芝”“兰”指“兰”和“芷”两种香草,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是品德的高尚。源语出自《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③后以其比喻助人从善的环境。王译采取了直译,将“善人”译为“the nobles”,将“芝兰”译为“irises and orchids”,保留了“芝兰”原文化元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芝兰之室”原指优美良好的环境,而王译为“an abode of irises and orchids”,其将“室”译为“abode”,通过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传达美好的文化含义。可见,译者在保留了“芝兰”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在文化层面也进行了灵活的转换,践行了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途径,而不是单方面的融合。

2.金兰

原文:尔我同心,曰金兰。

王译:You and I have one soul,called Jin-lan,Golden Orchis,which symbolizes close and intimate friendship.

《易经·系辞上》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④“金兰”意指亲密深交的朋友。王将“同心”译为“one soul”,彭鹏指出“中国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心’文化”,而西方则多用带有宗教意味的“soul”,可见,王译在“心”与“soul”的翻译中达到了文化间的转换。此外,其首先将“金兰”译为“Jin-lan”,保留了源语中的文化元素,紧接其后将“金兰”又译为“Golden Orchis”,随后解释该词的含义,既使得读者不仅可以明白其含义,又使读者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实现了文化转换和文化融合的双重效果。

(三)文化意义词的翻译

1.总角好

原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王译:Since childhood,Warlord Sun Ce and General Zhou Yu had been getting on well together.

“总角之好”表示关系十分亲密,是指幼年时就在一起的玩伴。王译采取了意译的翻译策略,而不是字对字的翻译。“总角”指的是中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王译通过增添“since childhood”译出其文化含义,省略“总角”一词。笔者认为这一翻译虽能简单直接地传达原文意思,但未能将“总角”一词在文化中释义清楚。如若在译文中加入注释,将此类词的字面含义与文化含义释义清楚,不仅使读者清楚该句传达的意思,亦能使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2.交

原文: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王译:associate with the evil as if staying long enough at a salted fish stall and getting used to the stinks.

王译采取了直译,将“与恶人交”译为“associate with the evil”,但值得注意的是,王译在后续译文中增添了“stay long enough”和“getting used to”,表明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原句中“交”和“久”的含义。《说文解字》将“交”释义为:“交,交胫也。从大,象交形。”⑤其本意为反叉两腿而立,其引申义为彼此连接。“交”在中华文化历史上,常指与人建立联系,如“结交”“深交”,可见,王译在字面含义选择方面能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但又可根据原文的深层含义,加以增添词,使字词符合其原文文化语境。

(四)文内语境的翻译

1.绨袍垂爱

原文: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王译:Xu Jia gave Fan Ju a silk robe and tender care out of pity.

原故事为:范雎穿着破烂衣衫去见须贾,须贾可怜他处境艰难,脱下丝织长袍给他穿。古人认为,朋友有通财之义,此句亦是儒家思想对于“仁”“义”的真实写照。

语境是语言单位出现的环境,故事的发生离不开语言环境。“绨袍垂爱”在原文故事中指的是脱下自己的丝袍给范雎,但王译将其简单译为“gave Fan Ju a silk robe”,并将“知管仲之贫”译为“help Guan Zhong out of poverty”,未能准确传达原文含义,且缺乏了原文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怜”“知”在朋友情义中除了帮助义气之情,也有知己之义,但王译将其省略,若不考虑原文故事发生的背景,仅从字面含义来看,王译简单直接,易于理解,但若考虑典故的故事性,则缺少故事背景,与原文有所出入。可见,翻译不仅是字与字的转化,更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融合,如若脱离文化语境,翻译就会失去意义。

2.剜颈交

原文:剜颈交,相如与廉颇。

王译:Such friends as Minister Xiangru and General Lianpo had been ready to die for each other.

原故事为: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和廉颇是生死之交。“刎颈之交”的含义比较庄重,是指可以将性命相托的朋友。

“剜颈交”在字面意义上是“割脖子、自杀”,其文化意义乃是“同生死共患难、可性命相托的朋友”。王译并无按字面意义上将“剜”和“颈”直接翻译出来,而是将文字的深层文化含义翻译出来,易于儿童理解。此外,王译直接翻译出“剜颈”的文化含义,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避免了“杀”“割”等血腥画面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

《幼学琼林》作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是研究历史的综合史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广面概括。从字面上看,典故带给读者的是一段故事,但是在故事的背后蕴含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其外译研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来看,典故背后的历史文化翻译乃是文化交流的重点。译者在翻译典故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典故的历史背景、文化含义等,在准确表达原文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文本的文化底蕴,同时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群体特征及其他因素,发挥译者主动性,使故事变得有趣和易于理解。

典故作为一个个历史故事的缩影,是生动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材料,是鼓励孩童树立良好品格的鲜活人物事迹,译者应重点关注典故背后的文化含义,达到文化交流和文化转换的双重目的。

①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页。

②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49页。

③〔魏〕王肃编著:《孔子家语》,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第106页。

④ 南怀瑾讲述:《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2022年版,第122页。

⑤ 〔汉〕许慎:《说文解字》,岳麓书社2019年版,第214页。

猜你喜欢

琼林典故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卜算子·祝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过秦淮源头东庐山
咏石梁飞瀑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七律·宿衡山之下与葛勇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虚荣的真正含义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