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家列文《安魂曲》的舞台艺术

2023-09-28高贵娇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济宁273165

名作欣赏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列文安魂曲拟人化

⊙高贵娇[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济宁 273165]

由以色列戏剧家汉诺赫·列文编导的戏剧作品《安魂曲》于1999年3月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卡梅尔剧院首演。《安魂曲》改编自契诃夫的三篇小说,它们分别是《哀伤》《苦恼》《在峡谷中》。《哀伤》讲述一个镟匠忏悔自己没能在妻子生前善待她的故事。而在列文导演的处理下,镟匠这一形象变成了靠死亡谋生的棺材匠,其忏悔被移到了妻子死亡之前。《苦恼》讲述了一位孤独的车夫想跟别人诉说他失去儿子的痛苦却无人聆听的故事。列文导演对该故事进行了简化处理。对于《在峡谷中》,列文只抽取了其中的一个情节:阿克辛尼雅为了争夺遗产,用一桶开水杀死了妯娌丽巴襁褓中的儿子。

列文在舞台上巧妙地通过一辆马车将以上三个故事串连起来。他把空间设置在以色列偏远的小镇泊普卡,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置在寒冷的冬天。棺材匠的老婆病重,老夫妇不得不搭乘前往哈鲁普卡的马车找卫生员看病。在这段颠簸的旅程中,他们遇到了怀抱死婴的年轻母亲,正慌张焦急地寻找医生。失去儿子的马车夫,在马车上妓女和醉汉欢乐喧闹的氛围中显得更加孤寂。在这段来往于泊普卡和哈鲁普卡的旅程中,马车将以上故事串连成一个整体。列文导演通过独特的舞台艺术,赋予了故事独特的魅力,让观众目睹了人生的真相。本文以卡梅尔剧团1999年首演版本为对象,从独特的人物视觉造型、拟人化的舞台道具、类型多样的音乐风格这三方面来分析该剧的舞台艺术。

一、独特的人物视觉造型

《安魂曲》中的人物造型各有特色,视觉造型的独到设计拉近了演员和观众间的距离,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根据人物的不同类型和作用,《安魂曲》中的角色可分为主要人物和串场人物。

首先,《安魂曲》中的主要人物有三组,分别为老人与老妇、车夫和儿子、母亲与婴儿。他们分别是夫妻、父子与母子关系。这三组人物代表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伦理关系。三组人物的视觉造型朴素简单。他们穿着简陋破旧的棉衣,衣物色彩暗淡。这三组人物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的生命里充满苦难。同时他们都经历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死亡是他们共同面对的主题。导演列文在执导此剧时,正经历着他生命中最大的悲痛,当时的他罹患骨癌,癌症带来的痛苦让他思考死亡。因而《安魂曲》中的人物不是光鲜亮丽,而是穿着破旧的服装,加之疲惫的面容,展现的是人生中“苦”的一面,这种设计和他们的身份一致,和死亡主题一致。

老人和老妇着装破旧。老人一头白发,身着白色棉衣,棉裤的两只裤腿甚至破了两个洞,而老妇头戴白帽,身着白色棉衣长袍和破洞的白色棉裤。两位老人满脸皱纹,老妇的脸色苍白没有血色,破旧的着装及苍白的面容体现了他们生活的贫困。与此相同,年轻母亲的着装同样破旧,服装色彩暗淡,因为她也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在贫困之中。她这一生从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别人的坏事,但是尽管这样,生活还是给了她重重一击。她说:“我站在长长的队里领我的那一小把糖,队很长,我没排到。”她的脸上写满了害怕恐惧和绝望的悲伤。服装和妆容的修饰扩大了她表演的张力,将恐惧感和悲伤感演绎得真实生动,也让死亡带来的悲痛更加真实可感。

除了老夫妇和年轻母亲外,马车夫的造型极具特色。他的着装同样将他悲苦的生活境况体现得淋漓尽致。马车夫身披披肩,将头也围了起来,衣物也依旧是破旧的。在喧闹的世界,没有一人愿意停下来倾听他的悲伤。只有一个佝偻着背的落寞身影,驾驶着马车,一次次消失在观众的视野中。在马车夫这里,死亡是无人诉说的悲凉,只能向自己的马儿倾诉衷肠。

与以上三组主要人物相比,《安魂曲》中妓女和醉汉这两组串场人物着装亮丽、时髦,神气十足。他们是生命欢愉的象征,但是这种欢愉是短暂而粗俗的。串场人物的反复出现不仅创造了一种喜剧效果,同时调节了戏剧的节奏,让观众悲痛压抑的情绪得到短暂的舒缓。这种极致的欢愉,更加尖锐地反衬出作品的死亡主题。在造型方面,两位妓女穿着艳丽,打扮时髦。她们看似穿着精致,实则粗俗廉价,缺乏品位。两位醉汉造型也各有特色,他们一高一矮,一位头戴圆形大帽檐帽子;另一位头戴黑色头巾式帽子。流行的造型装扮与他们两者之间粗俗下流的言谈将野蛮粗鲁的醉汉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妓女和醉汉的夸张造型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冲击,他们在剧中就像小丑,以粗俗的感官生活为乐。撒泼喧闹的妓女和醉汉充当了凡俗世界的背景。他们欢乐的说笑与马车夫无人诉说的处境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出主要人物所承受的痛苦。

《安魂曲》中人物视觉造型的独特设计、简约朴素的服装搭配,以及人物妆容的点缀,皆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更好地表现了死亡主题。破旧的衣物,显示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困苦的状态;绝望疲惫的面容,展现出死亡给他们带来的极致痛苦、服装和妆容的配合,在视觉形象上表现了人生痛苦的经验和本质。

二、拟人化的舞台道具

舞台道具是戏剧舞美中不可缺少的灵魂。《安魂曲》中的道具虽不多,但每个道具的设计都独具特色。在自然环境和静态意象的呈现上,列文别出心裁地使用人来扮演,如房子、柳树等自然意象均是拟人化手法来呈现;而在动态意象上,如马这一动物,也是通过真人演员来扮演。这种拟人化的道具运用,使得戏剧充满了一种童真趣味。在这种童真的包裹下,戏剧表现的却是残酷的现实生活。拟人化的道具增加了戏剧表演的剧场性,突出了表演的本质。

《安魂曲》的舞台简约而卡通,舞台的布置充满诗意。在自然环境的意象呈现上,使用的道具卡通而又充满童趣。戏剧一开场,黑衣人举着飞鸟从舞台走过;而每当夜幕来临,又会有黑衣人举着月亮上场。这种卡通化的道具呈现,给人一种诗意般的享受。但是自然环境的色调一般都是灰色,像房子、柳树等都是灰色,灰色调的景物衬托了剧中人物压抑的心境。他们都经历了亲人的死去,亲人的离去更加重了他们的苦难。灰色调的景物与戏剧主题“死亡”相一致。

房子这一道具具有浓郁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由演员扮成。演员头戴由两片灰色瓦片组成的三角形屋顶,手撑两根灰色长棍作为支撑,脚下绑着两把椅子,他扮成房子,正静静地注视着屋里发生的一切,甚至还会随着剧情的发展眨巴眼睛。拟人化的房屋增加了戏剧表演的灵活性,扮演者可以移动,房屋的上场、下场比较方便。从道具上,看不出剧情发生的时代和地理背景,这也是列文独特的用意之所在,隐喻着剧情可以发生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度,因为死亡所带来的痛苦无所不在。

除了房子,戏剧中的柳树也是拟人化装扮,演员身着灰棕色调的破旧衣物,身披盘曲的柳树枝叶。演员扮演的柳树伫立在河边,犹如一位肃穆的长者,在河岸边注视着岸上发生的一切。剧中花瓣的运用令观众感到震撼。剧中第九场,年轻母亲抱着死去的婴儿走在路上,她说:“夜里的荒郊是何等的孤独,在大自然的歌声里,在那不停顿的快乐欢呼之间,此时的我却既不能歌唱也不能快乐,此时月亮从天上照耀,月亮也孤独,而对它都一样,无论现在是春天还是冬天,无论人是活着还是死亡……”说话间,柳树慢慢上场,伴随着无数红色花瓣从天上飘落。柳树上不断洒落的花瓣,构成一幅唯美的画面。唯美的意境,象征着生命中那些美好的记忆。而在这么美而震撼的景色中,年轻母亲却正经历死亡带来的伤痛,此时她不能体悟快乐与美好,这一美景更加衬托出爱子死亡带给她的悲痛。

除了自然景物的拟人化运用,列文也运用拟人化的方法塑造动物形象,让演员来扮演动物。戏剧中拉马车的马形象生动,给死亡氛围中的戏剧带来了一种生机感和欢乐。扮演者身着灰色破旧衣物,手拿金属制成的马头道具,举在头前,前后来回摆动马头从而模拟马跑起来撒欢儿的样子。马车后喧闹的乘客和奔腾撒欢儿的马儿相互呼应,一幅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展现在观众眼前。

舞台上静态的景物和动物拟人化的呈现,不仅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极具童趣。列文导演对道具的拟人化安排,让道具具有了生命力。它们在与剧中角色的互动中,体现了一种生命的联结。拟人化的道具增强了戏剧表演的灵活性,使得舞台简约而不简单,突出戏剧的表演本质,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道具灰色的色调,让舞台氛围变得肃穆,与戏剧死亡这一主题相呼应。

三、类型多样的音乐风格

音乐在戏剧中起到贯穿全剧、烘托戏剧主题、突出人物情绪的作用。《安魂曲》通过不同乐器的运用,各种类型及风格的音乐表达,让观众对戏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剧作主题。

《安魂曲》中的音乐由约西·本-努恩创作,演出中的音乐并非录音,而是在舞台右前方设置了一个现场的四人乐队。乐器使用钢琴与键盘乐器、曼陀林、吉他、小号、低音大管。除了这些乐器,现场还有一位女歌者,希伯来语的演唱配合着悠扬绵长的曲调,让人听来不免伤感。

《安魂曲》中的音乐类型多样,主题音乐、串场音乐及背景音乐的使用共同为戏剧增添了艺术渲染力。在《安魂曲》中,主题音乐采用小夜曲音乐风格,小夜曲音乐通常使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安魂曲》的主题音乐悠扬绵长,给人一种悲伤苍凉之感。在第十五场老人死去时,女歌者的歌声沉重又绵长,给人以直击灵魂的震撼,戏剧在乐声中结束,观众也在音乐中回味死亡所带来的痛苦。主题音乐的使用,烘托了沉重的氛围,使得痛苦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除了主题音乐,《安魂曲》中串场音乐和背景音乐的使用也为整部戏剧营造了特别的舞台氛围,突出了戏剧的层次感。在串场音乐方面,每次马车轰隆隆到来时,都会伴随着节奏欢快的配乐。这种欢快的音乐,调节了戏剧气氛,使观众从上一场的压抑中暂时出来。而每次马车离去,同样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安魂曲》中马车来回共出现了四次。四次音乐的穿插,让戏剧充满一种节奏感与层次感。在背景音乐方面,妓女和醉汉在高昂地谈话时,背景音乐充满铿锵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的音乐烘托出妓女和醉汉的自我兴奋与满足,将他们那种俗不可耐的神气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串场音乐与背景音乐的使用调整了戏剧的氛围,将观众从死亡的悲痛中拉回喧嚣的现实,同时这种喧闹的现实也更加反衬出死亡所带来的悲痛。

当三位天使出现时,则会伴随着欢快的背景音乐。因为剧中的天使充满爱与慈悲,每当死亡来临时,天使都会在欢乐或者舒缓悠长的音乐中出现。年轻的母亲已对现实的世界失去希望:“真实的世界是闭上眼睛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当你不能再向世界睁眼的时候,真实就在那里。”这时,三位天使在节奏欢快的音乐中出现,带来死去的婴儿的来信,这给母亲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天使是那么善良温暖,给人们带来快乐,所以天使出现时的音乐也是欢乐的。

《安魂曲》中的音乐是一种新世纪音乐(New Age),“新世纪音乐(New Age)是一种诠释精神内涵,象征时代演变的一种音乐形式”,它试图通过强调整体和谐的理念营造安宁和平的音乐气氛来洗涤听者的心灵。“在新世纪音乐的领城中,担任演唱的多半是悠扬的女士或清纯的童音。”这种音乐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宁静,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安魂曲》中的音乐通过钢琴、吉他等乐器演奏而成,还有女歌者在现场演唱,所以《安魂曲》的配乐是典型的新世纪音乐风格。这种音乐洗涤着观众的心灵,让观众对戏剧中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产生共鸣,从而对剧作有更深刻的体会。

音乐因跨越国界的共通性更能使观众体悟到人物角色的情感,《安魂曲》音乐元素的运用贯穿整部戏剧。音乐的渲染,烘托了戏剧的主题,进而让观众思考并咀嚼生命的终极体验。

四、结语

《安魂曲》以其独特丰富的舞台艺术,为观众展现了一场充盈着生命哲理的视觉盛宴。在列文的戏剧舞台上,死亡贯穿着人生的全过程,无论是半岁的婴儿,还是七十岁的老人,死亡在每个阶段都留有印记。列文通过人物的视觉造型、道具及音乐的配合使用,将生命的痛苦本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演绎了一则有关生命的寓言。《安魂曲》舞台上既有死亡的沉重悲痛,也有生命欲望的欢愉喧嚣,精彩的舞台呈现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剧体验。《安魂曲》也是列文为自己的生命画下的圆满句号。

猜你喜欢

列文安魂曲拟人化
一词拟人化
拟人化研究综述
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经典作品《安魂曲》中文版
磨了22年的镜片
磨了22年的镜片
母亲的安魂曲
碰撞:记凯鲁比尼《安魂曲》首次国内公演
违抗安魂曲:以音乐为武器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酒与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