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探究

2023-09-27党占财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高考物理实验教学

党占财

【摘要】本文探究高中物理中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通过一道高考模拟题的实验操作,来分析总结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切实提升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高考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学

实验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考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探究意识,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高考已經将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列为必考实验,所以本文以一道高考模拟题的实验操作入手,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予以验证探究.

1 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用具 天平一台(附砝码)、圆规一个、重垂线一条、两个小球(大小相同、质量不等)、斜槽装置、白纸、复写纸、刻度尺.

实验目的 利用斜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手段 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过程 运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通过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测质量: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并将质量较大的记为m入射,质量较小的记为m被碰,即m入射>m被碰.

(2)安装并调整装置:按要求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斜槽的末端处于水平位置,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边的小支柱上,调节实验装置使两小球碰撞时处于同一水平,并确保碰撞后的速度方向水平.

(3)铺纸:在固定位置铺好白纸、复写纸,把白纸铺放在复印纸的下面并固定好.

(4)记录位置: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入射小球碰撞前的球心位置.

(5)调整平均位置点:先不放被碰小球,第一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从一个固定的位置点自由滚下,以此类推,用这种方法滚下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多次实验后,用圆规画出最小的圆,把实验小球各个落点圈到里面,找到圆心.

(6)实验操作:如1甲图所示,选用半径相同的A、B两个小球,通过两个小球碰撞,达到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在实验过程中,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一个最高的位置点自由滚下,首先进入水平轨道,随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提前铺设在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显然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以此类推,用这种方法滚下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显而易见,6次实验得到6个落点位置的印痕.然后把质量为m2的B球,放置在水平轨道的末端,让A球从固定的位置C由静止自由滚下,A球和B球发生碰撞后,在白纸上留下A球、B球各自的落点印痕,用这种方法重复操作6次.如1乙图所示,O点是重垂线的位置,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

2 实验说明

(1)该实验中,为了避免出现误差,选用两个小球,并且它们的质量要求应该是 m入射>m被碰;

(2)在实验过程中,把6个落点用圆规画出的半径最小的圆圈起来,所画圆的圆心即为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3)在本实验中,所有落点平均位置一个记为M,一个记为N,可以看到M点、N点大致与OP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用刻度尺测量出三条线段OM,OP,ON各自的长度.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满足关系式m1·OP=m1·OM+m2·ON,那么我们得出结论,即两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在OP方向上);如果碰撞是弹性碰撞,且满足m1·OP2=m1·OM2+m2·ON2;

(4)用刻度尺测出的OP的长度,它与实验所用小球的质量无关;用刻度尺测出的OM、ON的长度,这两个长度与实验所用小球质量相关.

3 总结分析

(1)本次实验选取入射球质量大于被碰球质量,即m入射>m被碰,其目的可以有效防止入射球碰后出现反弹的可能性.

(2)本次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如果满足m1·OP=m1·OM+m2·ON,则可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

(3)本次实验受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一些情况,如出现小球的落点比较集中的现象.

(4)若两球相碰前、后总动量守恒(在OP方向上),则有m1v0=m1v1+m2v2,又OP=v0t,OM=v1t,ON=v2t,代入得m1·OP=m1·OM+m2·ON.

(5)如图2所示,连接OP、连接OM、连接ON,作M在OP方向上的投影点M′,再作N在OP方向上的投影点N′;分别测量出OP、OM′、ON′的长度.若在实验误差正常情况下,满足m1·OP=m1·OM′+m2·ON′,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动量守恒.

4 要点强调

(1)碰撞的两物体应保持水平并发生正碰.

(2)特别强调:

①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的某一固定位置滚下.

②m入射>m被碰.

③留迹法画出最小圆找圆心得平均位置.

(3)误差分析

①保证碰撞必须为一维碰撞.

②实验必须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轨道末端是否水平).

③小球落点的确定.

④质量和位移的测量.

5 注意事项

(1)若利用斜槽进行实验,斜槽的末端一定要水平.

(2)若利用斜槽进行实验,入射球质量要大于被碰球质量,这样可防止碰撞后入射球反弹,且两球半径要相等,确保对心正碰.

(3)本实验运用转换法,将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测量转换成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的测量.

(4)白纸、复写纸在固定位置铺放好不能做任何挪动.

参考文献:

[1]李晓青.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归类探析[J].教学考试,2022(04):31-34.

[2]沈咏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一次新探索[J].高中数理化,2021(06):53.

[3]李林玥.论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改进[J].科技风,2018(36):279.

[4]吴洚水.2017年新考纲下高三物理动量模块的备考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07):54-56.

猜你喜欢

高考物理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刍议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全国卷与广东卷高考物理的对比与教学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初探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联系实际试题赏析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全国高考卷近年物理实验题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