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分体内镜钩状突切除术椎动脉的安全性分析

2023-09-27刘昌震王红艳张东进冯志萌孙兆忠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侧壁椎间椎动脉

刘昌震 王红艳 张东进 孙 宁 冯志萌 孙兆忠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3

椎动脉损伤是一种罕见但有潜在灾难性的颈前路手术并发症[1-2]。在颈椎前路手术中,椎动脉的损伤率为0.14%~9.8%[3-4]。其损伤后出现动脉夹层、动脉血栓形成、颅外或颅内出血、脊髓椎基底动脉功能不全等诸多后遗症,严重者甚至死亡[5-6]。目前,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中得到普及,虽然内镜下视野清晰,操作精细,但是器械操作范围相对传统手术有限,术区狭小。术者对解剖关系的深入了解至关重要,将使损伤风险保持在低水平[7]。钩状突靠近椎动脉肯定会增加减压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风险,因此,术者需要关注的问题是ACDF联合钩状突切除术确认椎动脉的位置,而目前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探讨OSE镜下ACDF颈神经减压部位和椎动脉之间的位置关系,为避免椎动脉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自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6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44~54岁,平均年龄为(49.63±2.83)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CSR患者,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排除标准:①CT血管造影提示存在椎动脉优势;②椎动脉走行异常;③椎动脉内膜增厚、内膜下斑块、血栓、动脉瘤、动静脉瘘等情况;④既往有颈椎手术史;⑤存在先天或后天颈椎畸形、颈椎骨性结构破坏等。

1.2 检测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脊柱保持中立位,用高压双筒注射器于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以5 mL/s(血管较差者4.5 mL/s)速度注射浓度为350 mg/mL碘海醇(0.8 mL/kg体重),之后注入生理盐水30 mL。在美国GE64排螺旋CT行CT扫描,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颅顶,层厚为0.625 mm,将获得的数据以Dicom形式保存。

1.3 3D-CT观测 Dicom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重建颈椎和椎动脉三维模型,分别测量以下指标:C3/4~C6/7骨骺环后缘最低点(L)分别至椎动脉后壁所在冠状面的前后距离(a)和椎动脉内侧壁所在矢状面的左右距离(b);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分别至椎动脉后壁所在冠状面的前后距离(c)和椎动脉内侧壁所在矢状面的左右距离(d);L所在横断面上,椎动脉后壁所在冠状面和钩状突外侧壁的交点(P)至椎动脉内侧壁所在矢状面的左右距离(e),骨骺环后缘最低点(L)至椎弓根峡部外侧缘的前后距离(f),见图1。

白色虚线为椎弓根峡部,L为骨骺环后缘最低点,P为L所在横断面上,椎动脉后壁所在冠状面和钩状突外侧壁的交点。

2 结果

2.1 3D-CT观察 横突孔呈圆形,分别由椎弓根外侧缘与横突前、后根构成,其内有椎动脉通过,并靠近钩状突外侧壁向上走行。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由C7横突前方进入C6横突孔穿越至C1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左右两侧椎动脉在颅腔逐渐靠拢合成一条基底动脉。

2.2 测量结果 C3/4~C6/7,a、b、c、d、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e随节段降低距离均逐渐增加,f随节段降低距离先增加后减小。但a中,C5/6和C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中,C3/4和C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4/5和C5/6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中,C3/4~C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节段骨性标志和椎动脉的距离

C3/4~C6/7,L均投影在椎动脉后壁之后,L、P均投影在椎动脉内侧壁之内。C3/4,椎弓根峡部外侧缘投影在椎动脉后壁之后占比75%,C4/5~C6/7,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均投影在椎动脉后壁之后。C3/4~C6/7,随节段降低,椎弓根峡部外侧缘投影在椎动脉内侧壁之内的占比逐渐增加,由21.9%增加至53.1%。C3/4~C5/6,L均投影在椎弓根峡部外侧缘之后,C6/7,L投影在椎弓根峡部外侧缘之后占比71.9%。见表2。

表2 不同节段骨性标志点和椎动脉的位置关系/%

3 讨论

椎动脉在颈神经前表面和钩状突外侧壁走行[8],在减压椎间孔区颈神经出口处(椎弓根峡部外侧缘)时,若切除过多的钩状突将增加椎动脉损伤的风险,因此,熟悉骨-血管解剖关系的基础知识可以提高颈椎前路手术中椎动脉的安全性[9]。本研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明确OSE镜下椎动脉位置,描述ACDF手术的安全区域,避免减压颈神经至椎间孔区出口处(椎弓根峡部外侧缘)的过程中损伤椎动脉。

颈神经受压的主要区域位于椎弓根区(椎间孔区),实现颈神经的完全减压则需减压至椎弓根峡部(椎弓根最细处)外侧缘(椎间孔区出口处)[9-12]。术中以L作为镜下重要标志点,在C3/4~C5/6,L均在椎弓根峡部外侧缘之后。在C6/7,L大多数(占71.9%)在椎弓根峡部外侧缘之后。因此,减压至椎间孔区颈神经出口处,在C3/4~C5/6,只需以L分别向前磨除钩状突后部(2.52±0.76)、(3.32±0.79)、(4.06±1.07)mm。在C6/7则需向前或向后(1.23±0.75)mm磨除钩状突后部及其骨赘至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即可实现颈神经的完全减压。为避免在切除钩状突减压颈神经过程中损伤椎动脉,定位椎动脉位置至关重要[13-14]。本研究发现,在C3/4~C6/7,L均在椎动脉后壁之后、椎动脉内侧壁之内,自L向前(2.74±0.60)mm~(5.34±1.19)mm至椎动脉后壁,向外(13.02±0.77)mm~(16.03±0.98)mm至椎动脉内侧壁。另外,对颈神经减压需向外磨透钩状突,椎动脉内侧壁至钩状突外侧壁(P)为(0.99±0.42)mm~(1.29±0.41)mm,镜下可见纤维韧带复合体包绕椎动脉,建议术者完整保留该结构,降低椎动脉损伤的风险。

本研究发现,椎动脉在椎弓根峡部外侧缘附近走行,对颈神经减压至椎间孔区出口处时要谨慎小心。除C3/4,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大多数(占75%)在椎动脉后壁之后(0.44±0.16)mm,其余节段均在椎动脉后壁之后(0.71±0.35)mm~(4.52±1.03)mm。另一方面,在C3/4~C6/7,随着节段降低,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在椎动脉内侧壁之内的占比逐渐增加。这表明,手术风险逐渐降低,减压椎间孔区至颈神经出口处时,在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向外或向内(0.51±0.21)mm~(0.76±0.41)mm探查椎动脉内侧壁,在减压过程中,用磨钻磨削钩状突时切勿用力顶压致椎动脉损伤。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后重建三维模型的方法,准确定位椎动脉,为OSE镜下颈神经减压、避免椎动脉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侧壁椎间椎动脉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