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2023-09-27张浩
张 浩
(榆林学院 绥德师范校区,陕西 榆林 719000)
党的十八大后,地方本科高校开始转型,以提升毕业生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度,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10月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推进产教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将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起来,既符合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又增强了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与当地行业、企业的融合度,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1]。
目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的真实对接不足,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过度注重跨文化交际教学,但忽略了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产教融合相关教材较少,通用教材过多,且同一专业的教材版本难易程度差异较大。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重视学生英语基础夯实、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平台。另外,还需制定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此外,还有关于评价体系改革和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建议,使课程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然而,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地方本科高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同时,现有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基于实证调查数据讨论高校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本文拟在阐释产教融合概念和推行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1 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推行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通过地方本科高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2]。产教融合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了雏形,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教育教学界得到广泛应用。它的目标是将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教育成果在地方经济中的应用,并为地方本科高校提供必要的实习场所。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要求[3],这对地方本科高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地方本科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地方产业和企业需求,持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培养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推行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高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产教融合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办学格局,通过校企联动,将产业和教育体系融合起来,共同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其次,产教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互助和一体化机制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双方的资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技术、知识、资本、管理的有机融合。再次,产教融合助推产业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地方本科高校可以充分考虑企业和行业的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和岗位需求,通过产业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通过校企联动实现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地方本科高校推行产教融合具有建立现代化的办学格局、资源互助和一体化机制发展、推动产业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这将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当地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 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现状,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通过简单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榆林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的276名英语专业学生和28名英语专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和电话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借助SPSS 26.0统计软件对这两所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一研究方法,获取了这两所高校的学生和教师的观点和经验,全面了解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本文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1 问卷调查
本次调研的问卷调查主要围绕“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社会技能”和“就业指导”四个方面展开,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调查结果统计表
在受访的学生中,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社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培训方面存在着西安和榆林两地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差异。在网络学习方面,82%的西安学生每月都会进行网络学习,而榆林学生仅为44%。关于社会实践活动,有60%的西安学生表示每月会不定期参与,而仅有15%的榆林学生参与过社会实践,并且参与实践的单位类型较为单一。在社会技能培训方面,有87%的西安学生每月会参加相关课程,而榆林学生为62%。此外,95%的西安学生和83%的榆林学生每月都会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指导培训。
综合来看,西安学生在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社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度明显高于榆林学生。榆林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尤其在社会实践方面表现不足。这表明地方本科院校之间在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针对这些差异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为了实现更好的英语人才培养,榆林高校可以借鉴西安高校的经验,加强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社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组织与开展。榆林高校可以积极推动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多样化实践单位类型,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外,榆林高校还应加强社会技能培训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在社会交往、沟通和合作方面的能力。对于就业指导培训,榆林高校可以增加相关活动的数量和多样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
通过加强这些方面的改进和提升,榆林高校可以缩小与西安高校在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方面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地方本科高校之间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电话访谈
电话访谈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双师型教师”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整理访谈录音发现,当前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地方本科高校英语课程设计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化发展需求。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有效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缺乏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度,人才培养目标由学校自行决定,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英语训练,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内容陈旧:地方本科高校英语教材选择有限,更新速度慢,内容与时俱进的能力有限。行业、企业对英语职业化、专业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教学内容未能满足行业企业具体人才需求。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英语教学和产教融合质量普遍不高。
(3)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地方本科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口语对话和英语翻译仍然是主要教学方式,缺乏校本教材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英语教学与产教融合脱钩,学生实践机会缺乏。
(4)双师型教师匮乏: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能力有待提升。缺乏符合条件的双师型教师限制了产教融合的质量。地方高校应通过多种举措培养双师型教师,包括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聘请行业从业人员参与教学。
综合来看,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面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和双师型教师匮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与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
3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策略
3.1 明确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确定明确的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以指导后续的教学方法[4]。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实现便利的沟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学生的听说能力更受重视。在面试中,企业可能会使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因此,地方本科高校需要将英语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放缓,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地方本科高校应关注企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为了减少企业二次培训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地方本科高校应持续关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3)培养学生具备教学能力,实现多元化发展。未来企业需要大量培训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培训能力。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精准培养这类人才,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鼓励他们发散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3.2 更新课程内容体系
(1)基于产教融合,完善课程体系。地方本科高校应了解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岗位要求,针对性地改革英语教学体系,明确培养方向,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衔接。产教融合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得以凸显,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培养优质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相互促进。
(2)开展分层教学。根据产教融合对人才的需求,将教学成果划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针对不同基础和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分层教学,并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配备资源和师资力量,采用相应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学评价应采用动态、形成化的模式,摒弃传统的短期和结果性评价,通过长期追踪和动态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3)开设特色选修课程。地方本科高校应将企业需求和各类元素融入英语人才培养过程,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将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英语基础水平逐步提升,学校可以开设金融英语、物流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进行选择。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英语内容的应用性,增加真实案例或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定期邀请校外人员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
3.3 创新英语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推行分层教学。地方本科高校之间的综合实力存在差距,英语教学模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逐步提高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2)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渠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地方本科高校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设计和评价活动,接触到多样的英语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网络化学习资源,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与外籍教师互动,利用机器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立体化的英语教学体系。
(3)开展小班化英语学习。一些特殊岗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需要阅读英文资料并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因此,英语教学应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结合两种文化的对比和翻译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班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密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
3.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理念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产教融合工作的质量[5]。地方本科高校的英语教师应转变思维,意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将英语教学与产业对接起来。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培训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的英语人才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目标。地方本科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和讲座,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同时,地方本科高校应吸引企业和行业人才参与教学,形成校内外教师的互补。加强与其他专业教师和行业从业者的联系,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3.5 加强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应加强实践教学,采用目标导向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应基于政府、学校、企业和社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前移、实习和实践论文指导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并发挥独特作用。
通过以上策略的整合和实施,地方本科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产教融合需求的英语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4 结语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还需要具备能够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实践能力[6]。因此,地方本科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相应地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体系。地方本科高校应推行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开设特色选修课程,将英语技能与专业知识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需求。此外,与企业合作推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有效的尝试,以提高校企融合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