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意象的古诗词教学思考

2023-09-27邱童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古诗词教学意象

邱童

[摘 要]古诗词是通过意象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目前的一些古诗词教学还停留在朗读、理解、背诵的层面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从意象发掘、意象分析、意象交流、意象内化等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促进学生走进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而且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自觉理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意象;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9-003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在读读、背背、说说的层面上,要引導学生感受诗词描绘的意象,理解、体验意象的丰富内涵,探索意象蕴含的文化因素,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树立文化自信。古诗词一般都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其中的“景”和“物”是作者心中的“象”,即意象。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发掘诗词意象,在意象的还原、描述、对比、读写中完成认知构建,这样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从意象的视角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沉入古诗词的意境中,产生深刻的体验,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还原意象,创设适宜学习情境

意象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将客观物象进行改造、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古诗词作者会根据诗词内容要求创造意象,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顺利找到这些意象,并在深入感知、体验中形成认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古诗词的基本表达形式,是理解意象的重要抓手。在具体生活中,学生对诗词中的“景”和“物”缺少主动观察和解读的意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欣赏图片及视频等方式还原古诗的意象,为学生理解古诗词提供便利。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暮江吟》一诗,教师先示范诵读,然后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情感和韵律,并练习朗读。为给学生以更为直观的体验,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插图,要求学生结合诗句进行解读,说说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学生开始观察,很快就能找到相关的意象,并展开讨论,认为“残阳”写出晚霞即将消散的景象,“露”“月”是像珍珠和弯弓,它们描绘出傍晚的美好景象。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出这些意象的表达作用。

再如,教学与《暮江吟》在同一单元《题西林壁》这首诗,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寻找诗歌的意象。在梳理性阅读后,有的学生说:“诗歌围绕‘山岭’‘山峰’这些自然景物展开描绘,写出庐山的高大险峻,其目的不是为抒情,而是表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读起来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古诗词的意象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载体。不管是山水还是草木,都蕴含生活的、人生的哲理。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应抓住意象进行思考,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评价,让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更深刻。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古诗意象,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插图,其目的是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古诗词意象丰富,教师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深入展开体验、感悟。

二、描述意象,促进思想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意象蕴含丰富的内涵,同一个意象往往表达多个方面的思想情感。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对意象的内容进行发掘,还要以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启动学习思维,与诗词作者对话,产生共鸣。学生的朗读、诵读,教师的范读等都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诗歌意象的内涵。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雪梅》这首诗,描绘的意象只有梅花和雪花。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诗句时进行梳理性解读,让学生将这两种意象的特点进行描述。学生对这些意象都比较熟悉,自然能够积极响应。有的学生这样描述梅花:“梅花在寒冬开放,是一种勇敢的花。它位于‘岁寒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从梅花身上,我们看到了坚韧的性格、勇于斗争的精神。”有的学生这样描绘雪花:“雪花皎洁,‘白雪公主’是美丽的化身……”这样的解读,既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也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这样通过对诗歌意象进行描述,给学生提供学习感知的机会。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有比较强的感知意愿,很容易形成认知。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深度思考,结合意象进行对比分析,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内化。如果教师能找到一些生活实物进行直观展示,其助学效果会更好。古诗词意象有特定内涵,教师从作者情感的角度展开引导,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三、对比意象,建立理性认知基础

我国古诗词作品浩如烟海,形成了意象群。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意象进行分类、对比,以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可根据古诗词描绘的意象,引导学生进行横向信息搜集,展开比阅读,这样能丰富学生对意象认知,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受、理解能力。如黄昏、夕照、流水、落花、长亭、冰雪、菊花、梅花、柳枝、莲花、鸣蝉、鸿雁、浮云、西楼、阳关等,都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解读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出塞》一诗,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意象。学生快速找到“明月”“边关”“阴山”“胡马”“飞将”等意象,并对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即意境进行解读。教师深入课堂,和学生一起讨论诗歌描绘的意境,结合意象分析诗句的内涵,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为丰富学生的认知,教师要求学生找到其他的边塞诗,对意象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规律,体会意象表达的思想情感。

边塞诗的意象形态各异,富有个性。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起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塞下曲》这首诗,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描写的意象进行分析。学生找到“月黑”“雁飞”“骑兵”“大雪”“弓刀”等意象,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同时联想到其他的古诗。有个学生说:“清朝徐锡麟的《出塞》这样写:‘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者描绘了 ‘大刀’‘玉关’‘沙场’‘裹尸’等意象,体现了战场的特点。”对比意象,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时,教师要借助意象进行具体分析,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秘诀。意象是有形的,其反映的生活、思想、哲理却是无形的。为此,教师要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意象中理解诗词所反映的生活、抒发作者的情感。

四、讀写意象,完成实践探索目标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手段。由于古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学生没有古诗词的写作能力。但是,并不是说古诗词教学只能停留在朗读、理解、背诵这一层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力基础,通过改写、仿写、创意写、绘制插图等形式,以丰富、深化学生对意象的认知。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教师可布置绘制插图的任务,使学生感知古诗词的意象,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夏日绝句》这首诗时,教师先对作者进行介绍,要求学生结合诗歌意象展开思考:“李清照是宋朝有名的词人,属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首诗的风格颠覆了人们对她的认知,其意象包括‘生’‘死’‘人’‘鬼’。作者以‘项羽’为抒情载体,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如果将这首诗改成散文的形式,你会怎样写呢?”学生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能顺利地展开写作。教师深入学生中,适时给予指导。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凉州词》一诗,是一首边塞诗,意象美丽且内涵丰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于是,学生展开解读:“‘美酒’‘夜光杯’‘琵琶’‘战马’‘将士’‘沙场’等这些意象,将将士们的戍边战斗生活描绘得形象、具体。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到战斗的惨烈、戍边生活的艰苦以及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这些意象展开深入思考,写一篇读后感。这样,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产生深刻的体验,理解、感悟了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延伸训练,不管是改写还是读后感,都要求学生理解诗词意象的丰富内涵,并结合这些意象展开联想。这样,学生能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获得对古诗词的深刻认知。教师围绕古诗词意象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让学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建立学习认知。

五、活用意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古诗词是通过意象来描绘意境、反映生活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教师不仅要对诗歌的意象进行挖掘,而且要借助这些意象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展开分析、鉴赏。活用意象是古诗词学习的终极目标追求。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延伸阅读或语文实践,如展开名句鉴赏、仿写改写、创意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内化对意象的认知,运用意象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教师先对诗句进行解读,重点解释关键词,扫除阅读障碍;然后进行示范诵读,引导学生展开鉴赏品味,找出诗歌描绘的意象,如“梅子”“杏子”“麦花”“白菜”“太阳”“篱笆”“蜻蜓”“蝴蝶”等意象;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将其中的几个意象进行组合,也可以加入其他意象,展开想象,描绘出眼前浮现的画面;最后,教师提出新任务:“如果给你几个意象,如“燕子”“小河”“垂柳”“小孩”,你能够画出一幅图吗?”学生开始构思画面,教师要求学生边画边说出来。

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清平乐·村居》一词,教师先和学生一起研读,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反映词内容的图画,并要求学生细致观察,说说这幅图画的精妙之处。学生开始观察图片,结合词的内容进行思考,展开欣赏互动。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再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说说它描绘哪些意象,并用学过的古诗进行描绘。虽然理解图画内容,但用诗歌进行描绘,学生还是感到困难。于是,教师给予点拨,并出示相关的诗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想到了相关的诗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古诗词的意象来进行表达,不仅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词,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到诗词描绘的优美意境,而且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学会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从学生表现情况看发现,这样的教学具有针对性的,能成功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根据图画说出古诗,对学生形成一定冲击,能够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表达,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总之,古诗词具有鲜明的意象,并通过意象表达作者对当时生活、情景的思考,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抓手。教学时,教师要借助各种辅学手段,引导学生解读、理解、欣赏、运用意象,感悟古诗词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词的文化意义,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沈凤.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65-66.

[2] 赵会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9):70-71.

[3] 张玉.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J].教师博览,2021(27):41-42.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古诗词教学意象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