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的大学书道教育之私见

2023-09-27河内利治栗跃崇

大学书法 2023年5期
关键词:书道书法笔者

⊙(日)河内利治 栗跃崇(译)

引言

接受浅野泰之同学的委托,围绕近二十年的大学书道教育,撰写个人的一些见解。因此,笔者在一开始就拒绝必须言及日本大学书道教育整体状况的预设前提。

笔者在大学执教至今已经有三十个年头。这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学教育的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对立,产业结构向环境化、信息化转换,对于国际经济、信息科学、自然环境的关注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这三十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20 世纪90 年代进入IT 化、全球化的萌芽期;第二,21 世纪前10 年是其成长期;第三,21 世纪10 年代至今日,可以说是国际经济、信息科学、自然环境的扩大发展期。

笔者现在执教的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书道学科,设立于2000 年4 月1 日。大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书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立于2003 年4 月1日,博士研究生课程则是2005 年4 月1 日设立。该时期正处于IT 化和全球化的萌芽期和成长期。[1]

关于IT 化,教室里逐渐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们上课时可以自由且充分地利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查询资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包括交换生)可以尽情地享受校园生活。与此同时,在日本也出现了去国外大学留学、深造并取得学位的学生。因此,笔者将通过此篇短文,漫谈一下从2000 年到现在二十多年来自身的教学体验(表一)。

一、21 世纪前10 年: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等

21 世纪前10 年,在中国多次召开“高等书法教育”为主题的论坛和研讨会,笔者有幸获邀参加过三次这样的会议。期间,对于大东文化大学(日本东京)、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杭州)、台湾艺术大学(中国台北)这三所大学的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介绍了日本相关“书道学”的构建情况,笔者在一边引用当时公刊的文章,一边对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过书道综合性的观点。

1.《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祝遂之主编,2003.11,河内利治《日本、中国、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书法教学现况之比较考察——大东文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台湾艺术大学的课程表的分析》。[2]

表一:河内利治在国(地区)内外求学和执教的学校名汇总

表二:日本、中国、中国台湾地区三所艺术类大学教学内容设置情况

上表(表二)内容为2003 年在当时日本、中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三所艺术类大学课程表所见到的教学内容设置情况,由此比较考察各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状况。

上述三所大学,作为开设书道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几乎是在迎接21 世纪的同一时期完成专业设立。可以说是现在数量众多的大学书道教育机构的先驱。

进入21 世纪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现代大学书道教育大致分为两种趋势:一种是追求“作为人的修养(教养主义)”的大学;另一种则是追求“作为艺术家的造型技巧(表现主义)”的大学。就教育目的而言,可以说是培养具有传统古典文化修养的人才,或者说是培养创造现代艺术的人才。从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或许可以说是以“尊重古典传统型”为目标,或者说是以“现代艺术创造型”为目标。

当时,通过对三所大学的书道专业课程进行比较,至少大东文化大学书道学科和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这两个科系,是以“作为人的修养(教养主义)”为追求而配套设置的系列专业课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则是由于以中国画为主的原因,其书法教育则处于“作为人的修养(教养主义)”和“作为艺术家的造型技巧(表现主义)”这两种趋势的中间位置。但是,就当前的现状而言,似乎所有大学设置的书道专业都是现代艺术创造型占据优势地位。此外,作为参考,以下列出大东文化大学2021 年度书道学科课程设置表。

2021 年度书道学科课程设置表

续表

2.《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筹委会主编,2003.12,河内利治《关于日本书道学的建立》。

2003 年12 月20 日至21 日,笔者有幸受邀参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专业主办的“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并且清楚地记得启功先生当时是坐着轮椅参加的。对笔者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因为2003 年4 月1 日(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开设书道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其中,向文部科学省(教育部)提交的硕士学位点设置申请书文件中涉及对于“书道学”一词的阐述。申请文件中的核心精华,便是拙论《关于日本书道学的建立》中所提到的“文化财”“书迹”“书学”“书作”这四个构成部分[3]。

自从1992 年8 月陈振濂主编的《书法学》上下两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高等教育机构的书道教育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内容这个话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如上所述,在日本首个建立“书道学”学术体系的,正是大东文化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书道学专业(硕士课程)。现在,在设置有书道专业的大学里,能够获得“艺术学士”“艺术学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的,仅有筑波大学。从授予学位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筑波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和台湾艺术大学是一样的。在日本,对于国立大学(从2004 年开始,独立行政法人化成为国立大学法人),除筑波大学以外的大学,例如:东京学艺大学、大阪教育大学等,能取得的学位分别是“教育学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此外,大部分私立大学则将书道专业隶属于文学部,能够取得的学位为“文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总而言之,从学位设置情况来看,将“书”作为艺术进行教育的大学就只有筑波大学这一所。其中,仅有大东文化大学可以获得“书道学士”“书道学硕士”“书道学博士”的学位。

但是,目前在日本即使取得了课程博士学位,也很难在高等教育机构就职。另外,学术不端(剽窃、伪造)等问题也在增加,由此导致研究成果的质量出现问题。伴随着IT 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断进展,论文随之大量刊出,可以说想要正确地筛选相关资料,是需要花费相当多时间和精力的脑力劳动。即使运用AI(人工智能)筛选和检测资料,最终也会花费大量时间。

3.《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编,2005.12,河内利治《书道和汉字》。

该研讨会于2004 年9 月25 日至27 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笔者以《书道和汉字》为题目,围绕“书道的综合性”进行了发言。诞生于中国的汉字五体,作为实用技术,抑或作为学术,甚至作为艺术,在中国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和发展。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书道(书法)就无法形成中国文化,其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如果将书道的范畴简单归纳,就是“书写(习字)”“书学(书论)”“书道(书艺)”这三大主体。

写字的技巧是“技术”,对书法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是“学术”,对于书法作品优劣的鉴赏能力和在此基础上的动手造型制作则是“艺术”。因此,基础的“技术(本领)”和专业的“艺术”(陶醉人心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当然,掌握了技术就意味着学好了书法,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与其这样认为,倒不如好好地磨练感性思维,这比什么都重要。另外,广义的书道(即书道整体的范畴)包含着狭义的“书道(书艺)”,即作为艺术的书道。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综合性”;狭义上来说,指的是“专业性”。

这种思考方式也完全适用于“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中的“书”,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类型”,同时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如果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类型来看,“书”具有“专业性、特殊性、个别性”;如果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来看,则具有“综合性、普遍性、全局性”。重要的是,兼备这种两面性的就是书道。正因为这种观点的存在,中国和日本自古至今,书道都经久不衰并被继承下来。20 世纪战后经济增长和大量女性加入书法队伍中来,在此背景下促使书坛掀起巨大热潮。但是,非常遗憾,对于现在的日本而言,书法爱好者有逐渐减少的倾向。究其原因,当今的社会老龄化情况严重,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同时伴随全国人口逐渐地减少,书道爱好者随之逐渐减少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二、21 世纪10 年代:国际会议和中日联合展览等

21 世纪10 年代召开了以如何培养学生为主题的国际会议,笔者根据在大东文化大学任教以来的经验和之后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大学书道教育的未来走向问题。另外,中国美术学院学生的展览,大东文化大学与筑波大学联合展览也在这个时期同时举办。下面,笔者就当时的发言内容做个简单的概括。

1.2013 香港《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书面发言稿》国际书画艺术论坛,河内利治《浅析日本大学书法教育现状——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4]

在此,笔者将这篇文章中《书道教育的一个例子》单独摘录出来讨论。

有的学生在创作楷书作品时,只需临习几幅欧阳询的作品,马上就能完成一件不错的欧体风格作品。也并非说,《九成宫醴泉铭》这一法帖在通临之后,在半切(四尺对开)以上的大纸上就能够简单地从《○○字典》中集字创作出纯正欧体风格的作品(这一点,在当今的中国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倾向)。经过反复通临练习,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够熟练地将其体式书写出来,这才是真正的临摹训练。但是,大学的课程(一次90 分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临摹,那么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例如:可以尝试将某个字隐藏起来书写,或者试着书写字帖中那些模糊的文字。如果这样可行的话,说明学习者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欧体书写风格。更有甚者,将其剪贴制作成《欧阳询字典》。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眼界的一种途径。但是,即使逐个单字都能够理解掌握,可对于笔法和章法的训练却是完全不充分的。

总之,应该深入加强观察字形细节的眼界教育(感性教育),以及重视为激发出学生个人感性的法帖比较等方法论(美术教育)。都说“书”是艺术,但前人悉数是从古典中汲取营养,之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风。世间的美有无数种,可以说拥有这种感觉的人非常多。但是,在推进普及、公正、平等的学校教育过程中,以对美的常识性认识为基础展开训练,即基础技法=基本功(手的训练)、批评鉴赏(眼的训练、语言的训练)这一环节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单方面的将其解释为创作,那么技法的阐明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钻研学问。事实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将某个单字或单字的部分笔画隐藏,之后使其恢复原貌的方法,就是借用“临书”的精要所创立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或许有些夸张,但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但是,作为大学教育的整体来说,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社会的关系、审视自我的“社交学”场所。既然专业是书道,“通过书道学习,塑造自我,陶冶人性”才是教育的根本。由此,笔者认为,艺术的世界是在上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该文章发表至今,已经过去8 个年头。书道与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等人文科学的所有学科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无论经过多少年,笔者认为,书道教育都应该在广义上的人文教育范畴内进行。现代社会重视实用型教育,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和成果,教育组织的构造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具体的专业型(手册型)、通用型人才。但是,伴随着书写者性情(人格、品行)的完善而横生妙趣(书风=风格=人格)的“书”,是经年累月历练出来的。所以,笔者认为,决定大学教育水平高下的关键,正是这个基础形成阶段。

2.《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优秀成果展》专题研讨会,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2018.8.23。

中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5·2017 年度“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优秀成果展·日本展”,在东京饭田桥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拉开序幕,同时召开专题研讨会。笔者就当时的与会内容记录如下:

“大东文化大学副校长、著名书法家河内利治,自1981 年起在中国美院书法系留学,师从沙孟海先生,与陆维钊先生主持招收的第一届五位书法专业研究生共同学习。他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自己珍藏的1981年第三期《书法》杂志,封面上有章祖安的亲笔题字‘河内君惠存’等。河内利治深情地朗诵了由陆维钊先生的五位研究生共同撰写的追忆文章《艺苑推三绝 书林想百围——怀念导师陆维钊先生》片段,他说:‘陆维钊老师招收的第一届五位研究生,刚开始上课,他就躺到病榻上去了,所以没办法给五位研究生上课。当时章祖安老师给我的《书法》杂志我也读过,但是不太了解,现在读下来,了解到陆维钊老师对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贡献,非常伟大。谢谢陆维钊老师开创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很幸运我当时能跟这五位研究生一起学习。’”

3.“日中友好青年交流纪念展——中日三校书画交流展”,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2019.11.26。

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大东文化大学、筑波大学共同举办的“日中友好青年交流纪念展——中日三校书画交流展”在东京饭田桥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学院学生40 名、大东文化大学学生20名、筑波大学学生20 名,共80 名学生的作品参加展览。笔者应邀做开幕致词,所以在此把相关情况简要记录如下:

“大东文化大学代表河内利治教授首先致辞。河内教授指出此次展览的举办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和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对中日书法艺术文化的传承及三校的友好往来具有重要意义;其后,他深情回忆了20 世纪80 年代初作为首批中国美术学院留学生的留学记忆;最后河内教授以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勉励在座的中日学子在艺术上精进不辍,为中日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1978 年4 月,笔者作为第四期学生进入刚刚创设不久的筑波大学艺术专门学群美术专业(书道方向)。受教于今井凌雪(汉字·书道史论)、村上翠亭(假名书道)、伊藤伸(汉字·书道史论)三位老师。

笔者清楚地记得,由邓小平提出并实施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制度是从1979 年开始的。笔者作为该制度的第三批学生,1981 年9 月至1983 年7 月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班留学(进修生)。当时尚未制定正式的课程表。为了能够从筑波大学顺利毕业,一些必修的科目,例如:“书法史论”和“文字学”课程于每周三上午在沙孟海老师的家里进行;周五上午,刘江老师的“篆刻”和“印章史”课程在校内进行。笔者深切地感受到那是一个牧歌式(田园诗式)的时代。最后,笔者向沙孟海老师提交毕业论文《黄道周的书法观》,同时在陈列馆举办了毕业作品展(作品22 件)。此外,由于留学生人数较少,笔者有幸得到章祖安老师(古代汉语)、王伯敏老师(中国美术史)、卢坤峰老师(花鸟画)的亲切指导。

三、对于未来,如何很好地把握现在

(一)通过三个方针实施教育课程可视化

文部科学省(教育部)高等教育局高等教育企划科高等教育政策室颁布了“关于制定、公布三个方针的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修正案要点”,并于平成二十九年(2017)4 月1 日开始实施义务化。“三个方针”是指“毕业认定·学位授予方针(文凭方针)”“教育课程编制·实施方针(教学计划方针)”“入学者接收方针(入学方针)”。

伴随上述政策的出台,现在大东文化大学8 个学部20 个学科以及大学院(研究生院)7 个研究科14个专业的所有单位,都对应制定出台“三个方针”。当然,包括文学部书道学科、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书道学专业博士前期(硕士研究生)课程,以及该博士后期(博士研究生)课程,也都与之对应地制定出台“教育研究目的”和“三个方针”文件。其中有介绍书道学科的“教育研究目的”和“毕业认定、学位授予方针”的细节内容。

教育研究目的:文学部书道学科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学习书道学相关的知识,培养书道表现(技法造型)及书道学(书学理论)的优秀人才。

毕业认定·学位授予方针:书道专业毕业生需要修满124 学分,同时具备以下能力的学生,方可进行毕业认定,并授予学士(书道学)学位。

1.知识·技能

第一,能够将汉字、假名的文字文化与其相关学科诸多领域联系起来理解和考察。

第二,能够在书道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

第三,拥有宽博的知识面、深厚的教养和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

2.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力

第一,以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书”的历史为基础,掌握其高超的表现技法和鉴赏能力。

第二,能够感受到“书”的美妙之处,并将这种感动引导和传达给他人。

第三,具备全球化视野下理解不同文化和推进多元文化共生、社会共同进步的能力。

3.自主学习的态度

现代社会中,具备主动承担和推进“书”文化发展的能力,并且尽职尽责,发挥作用。

现在,日本国内所有大学都相对应地制定施行“三个方针”政策,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方式已经逐渐制度化、义务化,这是沿袭美国教育体制的形式。但是,美国式的授课方式是否适合艺术教育、美术教育、人文教育,笔者认为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二)书迹档案电子文献数据库的灵活运用

现在,世界各国都有各种各样的电子文献数据库被开发和公开利用。例如: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搜索引擎(文献检索)中,介绍了亚洲(中国、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欧美相关文化机构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另外,论文检索也有对应的科研经费资助专项数据库。

2021 年3 月5 日,召开“书迹档案数位化”成果预先公开学术报告会——大东文化大学书道学系与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在自由讨论环节中,笔者做了如下发言:

“现代社会正在步入IT 时代。无论日本还是中国台湾,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已经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个人认为,大学能够提供多少作为‘知识资源’的资源,关系到学校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次的‘书迹档案数位化’,大东文化大学拥有的一部分‘知识资源’得到了可视化。既然已经实现可视化,接下来那就看如何灵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首先,对大东文化大学书道学科、大学院(研究生院)书道学专业而言,这些资源要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书道鉴赏之眼’。本科生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甚至硕士毕业创作、硕士论文、博士研究生论文都可以适用。其次,通过协定学校台湾艺术大学老师们的指导,希望贵校的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培养‘书道鉴赏之眼’方面灵活使用。与此同时,还有面向社会分享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立足于大东文化大学的各位毕业生,这也是站在国内外学生的角度向研究者发出的信号。总而言之,‘书迹档案数位化’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作用’,首先是对大东文化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的教育和研究起到最大的作用。私以为,最终的作用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分享使用这些知识资源。”

结语

笔者作为本科生、留学生、研究生学习的12 年间,即1978 年到1990 年,日本适逢经济高速增长期。所谓“泡沫经济崩溃”一词,是日本经济不景气的通称,具体是指1991 年3 月到1993 年10 月这段时期。笔者开始在大学任教的时候,正好赶上泡沫经济崩溃的时期。此后,经济力逐渐得以好转。众所周知,2008 年9 月15 日,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由此引发世界性金融危机,造成经济一度衰退。由此出现“泡沫经济现象”,进而导致“投资者期待值膨胀,形成与新冠疫情现实危机相背离的泡沫经济危机,各国政府财政运营近乎崩坏”的局面。日本和国外的大学同样都被这种经济困境所左右。

尽管如此,古今中外,人们用手写字的行为,在不同国度和地区孕育出多元文化。伴随着现代社会IT 化、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身心乖离状况越来越严重,产生各种各样的障碍。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大国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决定人类行为规范的首先是语言,通过将口语形式书面化表达,形成了文明文化。在东亚的汉字文化圈中,基于这种书写化的传统,文明文化得以开花结果,这正是通过长年积累后构建出的文化基础。人们如果想要找回最初的本性,对“用手写字”做重新认识应该是最好的途径。即使书写同样的文字,也是十人十色、千差万别,不会有一例是相同的。对于一衣带水的邻邦,首先要通过用手书写,了解对方,了解自己,相互谦虚恭敬的心态非常重要。这一切,如果不尽可能地从年轻人和担负使命的新一代开始着手做起,书道的未来就不会有进展。[5]

猜你喜欢

书道书法笔者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老师,别走……
法外求法象里生象——李怀杰的书道情怀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书法欣赏
精研硬笔书法 悟修传统书道
书道佛心两相宜——书法家得一先生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