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管理的探讨

2023-09-27窦宗信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耕地

窦宗信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最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的一个主要指数,展开优质耕地的建设,提高耕地的质量、农业用地的比例,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加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生产条件,对确保粮食安全有了很大的帮助。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概述

1.1 “高标准农田耕地”的涵义

高标准农田耕地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具有很有规律的土地平整,配套设施完备,粮食生产稳定,同时还可以保证周围的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很强。因此,在高标农田的建设内容和目的方面,都要比基本农田更高。高标农田既包含了已建成的基本农田,也包含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总体而言,高标准耕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标准耕地要与区域的自然、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高标准耕地建设的重点在于提升土地的地力等级,提升土地的品质;高标准耕地的建设要以合理的规划结构为基础,以实现高效的空间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以高标准耕地为依托,推动技术发展的不断革新;五是采取的各项措施要充分起到保护与发展的效果,使高产、高效、稳定、有效的农田得到充分利用。

1.2 农用地品质提升和经营的重要性

当前,一些地方的农用地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尤其是农用地的数量与质量。从数量上来看,城镇发展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尽管存在着平衡用地补偿的政策,但是,这必然会造成占多补少。而在使用与补偿的关系上,由于补充耕地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就间接造成了耕地建设的总体质量下降。此外,使用有机肥料均会导致农田品质劣化,单产降低,对粮食总产构成了威胁。所以,一定要对农田进行保护,提升农田的品质,强化农业生产,确保基础物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3 高标准耕地的多维收益分析

高标准耕地的效益可分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由两个方面来度量并反映出来的。生态效益是指工程给工程区域带来的综合利益。以单株水分利用效率为评价对象,以提高单位面积水分利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以三个三项为评价指标来评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指该工程对受惠人的社会需求所产生的利益。社会效益指标由四个三个指标来度量和反映:项目支持度、设施改善、村民收益和项目满意度。

2 我国高标准耕地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重新建、轻存量”

目前,某县城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十分注重,对上级下达的新增加的任务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如果过分强调高标准农田的创建工作,很可能会忽视对存量高标准农田的改造与后期保护。首先,在已经进行了评估,并入库的高标准农田,它将不再持续推进集中连片工程,在某个地区,它通常会要求单个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面积不少于66.67 hm2,并且会着重在粮食产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的界定上进行建设。但是,高标准农田工程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满足这些要求将会变得更加困难,最后,不得不将一些果树菜地也列入了其中,这就造成了政策的目标发生了偏差,很难提升高标准农田的粮食安全。另外,部分高标准耕地因设施破坏严重,对其更新改造的要求也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因为使用年限较长,后期管护机制不完善,加之建设时标准不统一,建设水平较低,造成了部分库存的高标准耕地设施损坏,无法正常使用,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升级。最近几年,尽管已经将改造和提升的工作纳入了整体,但是因为缺少将工作分解和下发,使得现有的高标准农田的改造和提升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2.2 经费的渠道比较少

某县高准农田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中央和省财政提供,部分地区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社会资本的投入水平不高,筹资途径不够多,造成了各级县市的高标准农田的财政压力大,而且,某县政府没有建立高准农田的专项基金,其年度分配的比例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所以,经费的分配比较散乱,很难落实,也不能有效提升经费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不能及时的资金拨付是比较常见的。在早期,由于招标进度会推迟开工时间,在中后期,会让建设方的工作热情下降,进而耽误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在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资金仍然没有足额到账的情况,这就给建设单位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有损于政府的信用。

2.3 较高等级的农用地资源比较贫乏

因某县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分散,难以开展机械化耕作,全县集中连片农田面积约为7 333.33公顷,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7.41%,远远小于全省的平均值,且全县储备的可开发荒地、荒滩及其他土地大多位于坡度陡峭、交通不便的坡地,难以开发。此外,在较早的时候,在某个县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人们对其的理解仍然是有误区的。他们以为古田县有丰富的水源,所以在发展的时候,人们常常忽略了对农业的重视。在土地开发整理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能够对耕作层的表土进行有效的去除,因此,如果没有能够对耕地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就会导致土壤变得肥力不够,从而无法达到种植的要求。一些地区还会出现为了通过验收而大量的施用肥料的情况。

2.4 矿山开采和处理方式粗放型

全省共有128座煤矿,每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只有1座,以小矿占绝大多数。伴随着对矿山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了水土流失、植被退化、水源枯竭,尤其是金属矿石和石料矿石的开采与处理,以及对土地的污染日益严重。村庄内的散乱地更多的是村庄与村庄的相隔比较遥远,而且基本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土地的集约使用程度也不高。

3 提高高标准农用耕地质量的对策

3.1 重视存量改造

对于以往投资标准较低、缺乏长效管护、设施损毁严重的这部分存高标准农田,已经失去了当前标准所需要达到的标准,不能够真正发挥出高标准农田的重要作用。所以,就需要对这部分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而某县农业农村厅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已经建成的高准农田展开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应该尽量摸清地块边界质量等级、不达问题的内容,并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评估结果为依据,也是为了让改造能够落到实处,农业农村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将改造任务和新建任务两个方面都作为约束性指标,同时进行分解下达,并具体指明改造面积和拨付资金。同时,对有关耕地建设的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为已有高标准耕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同时,还应建立起以农民为主建成后养护制度,由各受益者按照一定的比例交纳养护费用,形成养护基金,农田改造下的灌溉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标准农田灌溉体系

3.2 成立专项资金

经费分配渠道不畅通和投入力度不足是导致经费分配不及时的重要因素。某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高准农田建设基金,以确保基金的拨款能够与工程进度同步,并能够满足项目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要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留出足够的空间,在提高对土地收入的扶持程度的同时,还应该尽量扩大资金来源。首先,应该与政策性银行及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尝试利用“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直接融资。其次,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重点,以急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吸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筹集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3.3 健全农用地验收的长期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等别的提升,某县要积极完成每年市政府下发的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并持续对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评估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要强化沟通与合作,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标准,一起参与到耕地验收工作中,如果出现弄虚作假、敷衍应付、土壤肥力不够达到不到种植条件的项目,要坚决整改到位后,再进行验收。为了做到“量”和“质”并驾齐驱,某县城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指标评估;与此同时,还要对后期监进行强化,组织定期监督检查,充分利用卫片检查机会,对各种非法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制止,保证新开发整理的耕地资源不被破坏,最终建立起了套耕地管理的长效机制,以保障农田耕地高标准建设后的长效使用。

3.4 根据矿区土地情况对其进行复垦

某县城共有128座矿井,其中矿区面积36.41公顷,占县城工业和矿产资源总量的10%。为了推动该区的综合治理,对某县的水资源进行改良,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大对耕地的治理。伴随着大部分矿山关停后,并对其周边地进行了相应的修复工作,从而变成了如何提升耕地质量的一个难点,废弃矿坑回填用地如图2所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与自然条件相适应,并对复垦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土质等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进行量体裁衣。

图2 废弃矿用地回填

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遵循宜耕则耕的原则,尽可能将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复耕。这样,不仅对矿山进行改进,还实现对矿山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从而达到对矿区进行全面提升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部分农田仍处于低利用效益阶段,部分耕地仍面临着灌溉困难的局面,对此需要当地政府结合管辖地农田的基本情况,制定合适的农田建设政策,推动本地耕地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期提高农田利用效率与农户收入。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保护耕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田创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