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实施
2023-09-27熊江明
熊江明
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 铜仁 554200
引言
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综合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开展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工作为满足住宅小区的功能性需求要确保各类资源的充足供应。然而,住宅小区工程在建设期间的能源损耗量极大,违背了节能环保理念的发展要求。基于此,在对住宅小区建筑工程进行协调性规划设计工作时,应有效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可循环利用材料、节能技术等减少住宅小区的能源损耗,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为建筑领域长效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 绿色低碳理念
绿色低碳理念即为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基于社会发展趋势所提出了有利于社会综合经济长效发展的改革战略,是对传统生产模式加以创新、调整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并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可从根源把控资源应用情况,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增加,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在绿色低碳理念不断渗透下,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模式逐渐成为各领域发展的主要结构体系,其强调了对各类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在多项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出多项整合资源的环保优势,加快当前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提高各类能源、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加强了各领域的经济发展,减少了各类资源的成本投入,实现了社会各领域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
鉴于此,在对住宅小区建筑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时,要注意加强整体意识,深度融入绿色低碳理念,依照绿色、低碳、环保的规划要求对城市住宅小区的建筑结构进行协调设计,坚持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区域地理环境、气候变化、资源优势等开展规范化设计工作,切实将绿色低碳理念体现在住宅小区的结构规划中,由此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住宅小区建筑的功能性,实现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绿色低碳理念下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基本要求
2.1 减少能源消耗
基于绿色低碳理念,在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依照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设计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设计,规避高消耗产品的使用,为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可优先选用绿色环保性建筑材料代替传统建材,在满足住宅小区功能性要求的基础上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另外,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较为复杂,其涉及了多项专业内容,在具体建造过程中的污染源也各不相同,为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理念的融合优势,要结合住宅小区的内部构造和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节能建材,强化建筑材料的针对性,切实将不同节能性材料的环保优势发挥至住宅小区日常运营过程中。
2.2 节约资源
立足于资源节约角度,可从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入手。就水资源而言,在对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布局进行综合分析后,可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增设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设备安装至住宅小区内的合适位置,通过回收、净化再利用的方式为住宅小区提供水资源。并且,此方式还能大幅度提高整体住宅小区的保温性能,增强建筑隔热功能[2]。另外,还应加强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资源节约目的。
2.3 整体绿化
依托绿色低碳理念对住宅小区实施规划设计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小区内的绿化设计,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和绿色住宅小区的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小区内的绿化带或花园进行规范化设计,根据区域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气候变化等选择成活率高、适合区域生长的植物,通过科学配置提高植物环保性能,利用不同植物的空气净化和湿度调节等功能对住宅小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予以全面改善。在此基础上,还可利用再造水景观和自然水网在住宅小区内构建小气候的自然生态圈,由此增加小区绿化覆盖面积,发挥小规模绿化的应用价值。
3 绿色低碳视域下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生态性原则
在具体规划建造过程中,要确保单体建筑同整体建筑所处区域的协调性,项目设计师要全面了解住宅小区的基本信息,充分掌握周边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采取可行性的规划设计技术、贯彻生态性原则加强住宅小区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融合深度,依照生态性原则对住宅小区外部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具体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都需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减少工程建造期间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避免造成自然生态失衡。
3.2 经济性原则
提高绿色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设计进度应强化经济性原则,结合节约经济增强住宅小区建筑的功能性,实现对工程投入成本的有效控制。开展具体规划工作前,要先明确住宅小区的建设定位,确定整体工程及各环节的预期成本,在绿色低碳理念下节约建设投资,通过整合规划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3]。
3.3 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原则主要强调了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绿色住宅小区整体规划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等诸多因素,充分了解当地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遵循地域性原则对绿色住宅小区进行设计时,可在基于对区域文化元素和自然资源的了解对其应用优势得以精准提取,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同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体现区域建筑的设计特色,促进地域文化和住宅小区建筑的契合深度,为小区居民营造舒适、温馨的文化氛围,努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文化绿色建筑小区。
4 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有效策略
4.1 综合分析环境因素
对住宅小区建筑周边环境进行分析不仅能掌握环境污染问题,还要根据实际环境对如何实现低碳环保设计工作予以深入探究。针对住宅小区建筑的节能设计,工程设计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构建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明确各项资源要素,确保空间规划布局能满足绿色住宅小区建筑规划的实际需求。在具体设计中,设计师应加强现代化住宅小区规划及空间规划的科学理念,对自然环境、周边环境及经济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展开科学、严谨的评估工作,以多维度视角出发确定最佳的绿色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保证绿色住宅小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同城市发展要求相协调,由此提高绿色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质量。
4.2 落实绿色建筑与生态绿地的规划
为保证绿色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质量,强化其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在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中要落实绿色建筑与生态绿地的规划,基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开展高效化的住宅小区建筑生态绿地的规划建设工作。以绿色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为起点,制定科学、完善的绿色住宅小区规划方案,强化规划设计技术的有效性,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要对住宅小区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区域环境进行全方位分析,加大建筑土地和空间的管制力度,合理控制其占地规模,进而为绿色建筑的规划工作奠定良好基础[4]。设计师也要根据绿色建筑及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建筑景观的设计,融入一些生态绿色的规划设计,平衡城市生态系统,提高住宅小区的空气及生态质量,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
另外,可灵活选用现代化技术加快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应用。相关人员可通过RS技术、GIS技术及GPS技术等先进科技提高空间布局规划的设计质量,强调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科技水平。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规划设计部门可对生态规划技术、住宅小区生态系统的敏感区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生态安全及生态功能等进行准确评价,为后续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确保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4.3 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的灵活运用
为满足绿色住宅小区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求,提高住宅小区的低碳性和环保性,应结合住宅小区的建设标准、结构建造形式和投资成本灵活选用绿色施工技术,在保证绿色施工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其规范化操作进行全面管控,保证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当前,在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及建造环节,应用较多的绿色施工能技术由装配式技术(如图1)和全装修式施工技术,同传统施工技术相比,此类绿色施工技术每平方米便能节省能源约18%,减少水资源消耗量约60%,降低工程木模板消耗约84%,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根据住宅小区的建造位置,可结合区域光照时间、风量等基本元素对室内空间的布局结构进行设定,保证室内环境光照充足,减少室内能源的使用。
图1 装配式绿色建筑结构示意图
4.4 选择合适的绿色低碳型材料
绿色低碳型材料是保证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顺利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的基本保障。正式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前,工程设计师要深入现场进行勘察,全面了解住宅小区建筑周边环境、规划项目、整体结构特点等基本信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规划成本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多方位对比编制完善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并确定合适的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其应根据不同施工项目、不同部位的使用功能选择贴合度高的环保型材料,以免材料选用不当影响建筑装饰装修的施工质量[5]。
就墙体材料而言,可优先选择水泥轻质隔墙板、加气混凝土砌块、钢丝网架泡沫板以及活性炭墙体等保暖性能强、隔热性能良好的新型材料。选择门窗玻璃材料时,可对住宅小区所工程的区域气候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在充分掌握室内外温差的基础上选用LOW-E玻璃、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等材料、采取可自由调节的形式开展具体作业。在对整体建筑工程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后选择性价比高、质量优、节能效果好的环保型材料,充分发挥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价值,达到绿色住宅小区建筑节能式规划设计目的。
5 结束语
同传统住宅小区相比,融入绿色低碳理念的住宅小区有着较为明显的节能优势和低碳特点,其可在满足整体建筑结构功能性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损耗,加强可用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使用率。与此同时,还要综合分析绿色低碳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多项影响因素,合理利用新型环保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以多维度、全方位视角出发实现绿色住宅小区的低碳环保规划要求,强化整体项目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