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爱“外交”的金沙人

2023-09-27紫欣

奇妙博物馆 2023年9期
关键词:玉琮成都平原金沙

紫欣

诗仙李白曾在《蜀道难》的开篇感叹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意思是说四川地区历史悠久,但是道路险峻,长久以来都不与外界联系。可见在李白心目中,深居成都平原的金沙人和其他时期的古蜀人似乎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然而,考古发现向我们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十节青玉琮吗?这件珍贵的文物有22.2 厘米高,上大下小、内圆外方,中间有个一通到底的圆孔。它之所以被叫作十节青玉琮,是因为全身被划分成了十段,用精美的青玉制作而成。

这件玉琮虽然出土于金沙遗址,但是考古学家们对比掌握的各类证据,发现它其实并不是金沙人制作的。

首先,这是一件青玉玉器,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同时期的玉器材质明显不同。此外,这件玉琮每一节的四角都雕刻有纹饰,组合起来看就像是一张人脸。凸起的长方形横棱上刻有细密的平行线,像是一顶羽毛帽子,帽子之下的圆圈和三角形图案看上去就像是人的眼睛,眼睛下方又被工匠雕刻出一个凸起的圆角长方形,就像是一张大嘴巴。这些纹饰是良渚文化中晚期的代表纹饰,雕刻工艺也与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如出一辙。

杭州市和成都平原相距1500 多公里,考古学家推测,这件玉琮应该是4000 多年前,由生活在浙江杭州一带的良渚工匠制作而成,后来辗转被生活在十分遥远的一位金沙人获得,并在他的家族中代代相傳下来。

十节青玉琮是“外地人”,它的玉器伙伴连弧刃玉钺(yuè)也不是“本地人”。

初看上去,这个造型圆圆的器物并不像是斧子,不过它却带有斧头上那样的刃口,是四道连弧形,锋芒尽显中还透着流动之美。它的身体左右两侧各有两组锯齿状的凸起,就像是一对小翅膀,很是可爱。这样的器物,在四川省成都市甚至整个西南地区都十分少见。

考古学家们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它的亲戚——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的玉戚(qī)璧。你看,它们是不是长得很像呢?或许连弧刃玉钺就是诞生于二里头,而后辗转来到金沙。

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厅内,一组叫作凹刃玉凿的器物让人印象深刻。它们整体是长条形的,上宽下窄,看上去就像是今天的“穿鞋神器”鞋拔子。

这类器物目前在我国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没有被发现,只在成都平原和广西、云南等地出土过。令人意外的是,这类器物在位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泰国等地被发现过。难道金沙人曾和居住在今天东南亚地区的人们有过来往吗?事实上,真的有这种可能。

金沙遗址中还曾出土一件制作精美的玉贝,它的样子与一种只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暖水区的海贝十分相像,这说明金沙人在和当时东南亚人的交流中亲眼见过这种来自大海的特产。

如今,这条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出缅甸、印度至中亚、西亚的交通古道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当时的金沙人很可能已经借助这条商路,拓展了属于自己的国际贸易。3000多年前的金沙人并没有因为交通不便而停止探索世界的脚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很多文物是金沙人积极与外界交往的最好证明。

猜你喜欢

玉琮成都平原金沙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华西系玉琮功能新蠡测
当远方不再遥远
玉琮谜踪
如果……就……
基于因子分析的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压力评估
2017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古代玉琮的鉴定(下)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