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湖北省沙洋县为例
2023-09-27向慧向定龙
□向慧 向定龙
沙洋县是湖北省九大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素有“鱼米之乡”“小汉口”之美誉。如何更好突出特色、彰显优势,创造先进经验,发挥样板作用,实现粮食产业由“大”到“强”转变,保障粮食安全,是沙洋县肩负的一个重要课题。
沙洋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
产粮大县地位突出。沙洋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具有丰富优质的粮油资源。根据统计,沙洋县现有耕地约194 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约125 万亩,产量在75 万吨以上;优质油菜种植面积约70 万亩,产量约11.5 万吨,粮油产量位居全省首位,粮油大县的地位突出。全县现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2 家、从业人员166 人,纳入统计的地方民营粮食企业40 家,全社会拥有粮食仓容82.5 万吨。近5 年来,年均收购粮食60.6 万吨。
粮食产业基础较好。近年来,沙洋县不断加强农村耕地质量建设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紧抓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使粮食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大幅改善。2021 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2.05 万亩。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田的灌溉保障和抗灾害能力,沙洋县大力实施灌区配套设施续建和现代化改造工程,提高了农业产出率。为了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沙洋县进一步强化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其中插秧机保有量位居全省首位,全县农业机械化率在85%以上。除此之外,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产业附加值,沙洋县积极谋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搭建了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和再生稻生产示范基地等平台,在农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收益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粮油加工龙头较多。2004 年粮食流通市场化之前,全县除13 家国有粮食企业外,没有一家民营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因为没有龙头企业的成长,也就没有精品名牌的诞生,粮油产品基本上算是“三无”产品。沙洋县花了十多年时间,通过对外招大引强、对内培优育强,形成了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大米加工企业50 强——湖北洪森实业(集团)为核心,龙池、环星油脂实业等6 家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以红华粮油等12 家市级龙头企业为后劲,竞相发展的格局。打造了“洪森”“龙池”等中国驰名商标,以及一批全国、全省精品名牌。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发展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52 家,全年优质稻米出产量超过70 万吨,油料产能近2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粮油生产基地。
农业改革成效凸显。近些年,沙洋县通过不断探索,持续深化农业领域改革,使得农业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激活。在农业合作社改革方面,沙洋县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全国试点,该项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不断提升农业用水综合效益,在全县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全面节水、有效供水、合理用水的良好机制,亩均降低生产成本8元以上,完成农业水价改革24.4万亩任务,如稻虾共作等优质示范农业产业相继涌现,农业效益成倍凸显,农村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除此之外,沙洋县还持续巩固深化按户连片耕种、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村公益服务等改革成果,激活了乡村发展资源要素。
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策扶持有待优化。一是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沙洋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在二三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上都不足,政府的财政税收有限,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国家虽然对粮食生产大县有相关的奖补政策,但是对于沙洋发展农业还是杯水车薪,难以弥补沙洋为保障粮食安全而付出的成本。二是最低收购价涨幅不高。近年来,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高的年份为2016 年,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1.38 元/斤,此后逐年降低,其中2018 年下降幅度最大,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1.26 元/斤,虽然此后粮食收购的最低价有小幅上涨,但是每次涨幅都不高,根据2022 年公布的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来看仅上涨0.01 元/斤。相反农药、化肥以及种子等物价上涨,农户种植成本逐年递增,当前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与农户预期相差甚大。同时稻谷最低收购价启动时间,迟于沙洋县稻谷上市时间。沙洋县农民稻谷收割时间大部分集中在8 月中下旬,由于此时湖北省未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加之农户劳力和自家存粮设施不足,农民收获的稻谷直接出售给粮食经纪人,没有得到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惠,不利于农民增收。
种粮效益有待提高。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降低生产成本,国家连续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民减负,从表面上看农民的收入确实有所提高,但是如果将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幅度考虑进去,农民的种粮效益实际上是大幅度下降,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沙洋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有58 万余人,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常住人口仅有39 万余人,减少了32%,年平均减少率为近4%。沙洋农业生产大镇曾集镇常住人口数仅23782 人。从走访的3 个村来看,户籍人口在村生活的比例最高的不超过60%,一般在50%左右,且年龄结构偏大,主要劳动力集中在55—65 岁。这使得农业生产既缺乏劳动力,又缺乏技术性人才。
产业链条有待完善。一是生产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空心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带头人合作意识不强,创新引领带动性上还存在差距,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亩均产值上,沙洋的亩产效益仅1000 元,农产品合作社实体化运转进展缓慢,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不强。二是加工环节,农产品深加工严重缺乏。产业发展资源依赖性强,“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总体处在价值链中低端。三是流通环节,品牌化程度不高。沙洋县虽然是农业生产大县,但是农业加工企业却是多而不强、小而不大。目前,沙洋县仅有一家粮油国家级龙头企业(洪森集团)。农业品牌多而不强、杂而不响,目前还没有农产品入选所在行业全国十大区域公共品牌,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企业发展有待突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粮食购销的市场化调节逐渐成熟,基层粮食收储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发展瓶颈。一是企业生存困难。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经营权限有限,只能通过收购、仓储等方式获得收入,一旦未启动最低收购价粮食预案,加大出库力度,便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企业生存发展举步维艰。二是企业管理压力大。随着粮食系统企业改制、人员分流,基层站点人员锐减,加之基层站点分布广、库点多,需要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企业管理压力和责任不断增大。三是员工年龄结构老化。当前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员工年龄结构普遍老化,青黄不接、断层现象突出,50 岁以上员工占比达68.5%,且大部分员工超过55 周岁,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难以适应当前新要求。四是仓储设施老化。沙洋县国有粮食仓储设施普遍建于20 世纪90 年代以前,最早有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原建造标准过低,全部为砖混、砖木结构的平房仓,密闭、保温、隔热性能差。同时,仓库布局不合理,大都是按行政区划布局建设的,大多数库点地处偏僻。总体规模偏小,大多数库点仓库容量在5000 吨以下,不适应规模化管理要求。仓储设施投入不足。由于企业改革,基层企业实行市场化经营,无力对仓库进行较大程度的维修。
对策与建议
在政策扶持上做“加法”。想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就必须让农业生产有利可图,这离不开政策上的扶持。需要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对产粮大县的奖补资金,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大力支持农业发展;需要完善农业配套设施,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维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需要改革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给予农业生产经营者直接经济补贴,让粮食生产者真正得到实惠,使补贴资金能够真正对粮食生产发挥激励作用。改最低收购价为目标收购价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粮食的收购价格,由政府兜底保障农民的生产效益,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现象的发生,让农民收入有保障,群众生活少受影响。
在生产成本上做“减法”。一是必须在“量”上做文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原本的中低产田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成一批高产田,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必须在“质”上下功夫。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加大在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以与科研院所合作和平台为依托,聘请相关科技人才进行技术攻关,生产一批绿色健康、质量上乘的农产品。三是必须在“率”上想办法。持续深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好稻田灌溉与节水问题,既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产业链条上做“乘法”。一是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积极推广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吨粮”模式,规范发展稻田主体综合种养;推进油菜扩面提质增效,以高油酸油菜的种植为抓手,扩大种植面积;发展水生蔬菜基地2 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1 万亩。二是突破性发展现代农业。在统筹推进“五个一”工程的基础上,菜籽油的生产作为沙洋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建成投产荆品油脂20 万吨高油酸生产线,办好油菜花旅游节和油菜产业高峰论坛,进一步打响高油酸“农谷壹号”品牌,打响高油酸菜籽油品牌。三是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依托郭店楚简等特有历史文化资源和70 万亩连片油菜种植等农业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途径,加快水美乡村试点建设,持续擦亮“最美油菜花海”、雷都樱花部落等特色农旅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在企业负担上做“除法”。将部分国家政策性粮食分配给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储存,最低限度维持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的运转。恢复原来50 元/ 吨的收购费用和每吨94元/ 年的储存补贴标准,弥补近年来粮食收购过程中卫检仪器、电费、机械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增加。在保障现有体制机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品种、品质,细化收购价格,按照优质优价、依质论价的原则开展政策性收购。中储粮拨付给委托收储企业的国家最低价粮食收购费用和储藏补贴,可采取合理合规方式直接拨付给企业,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的资金投入,确保国有粮食企业始终保持政策性粮食收储功能,履行职责,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