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赋能文化兴县
2023-09-27丁德君
丁德君
中共绩溪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对此,需要我们全面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守正创新,高效赋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致力“双创”转化 提升县域传统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许多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优秀观点和时代基因,县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要空间载体,尤其需要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做好“双创”转化,进而加快县域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步伐。
就徽州文化而言,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徽州地区的典型呈现。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元年(公元535 年)的绩溪县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区和发源地之一,迄今已有1488 年历史。县域内1000 年以上历史的村有25 个,31 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1400 余栋保存完好的徽州建筑,5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保29 处,县保49 处;不可移动文物454 处,馆藏文物达2000 余件套;有徽墨制作技艺、手龙舞、徽菜3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花车转阁、民谣、祭社、三雕、髹漆等24项省级和63 项市级、133 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绩溪借此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重要区域,以及“中国徽墨之乡”“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绩溪山水富集了1800 多种植物基因、32 种珍稀动物,涵育出了众多的徽州文化精神元素:如以巨商胡雪岩为代表的贾而好儒的徽商精神,以龙川胡氏宗祠正厅两厢20 扇隔扇门木雕荷花图案为寓意的和谐理念,以“努力做徽骆驼”为喻义的坚韧朴实人文风格,以创办亚东图书馆并刊印发行了许多进步杂志与书籍、大革命时期曾印刷和发行过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的现代著名出版家汪孟邹为代表的“绩溪牛”吃苦耐劳品性,还有记载于绩溪族谱宗祠之上,铭记于绩溪民众内心之中的众多家风家训所留下的蒙养孝亲、劝学乐业等家国一体观念,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存经过“双创”转化后,应是绩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具优势的文化软实力。
掌握文化经济学理论 构建文化经济思维
任何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背后都有着文化因子的驱动。文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文化领域经济关系和文化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兼具文化科学和经济科学双重特性,旨在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矛盾关系,揭示文化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运行机制与运动规律。它能够为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构建文化经济思维就是要树立文化产品意识、市场观念,重视文化产品经济效益,养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文化产业的文创思维。这样,当县域优秀特色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创意,变成可听、可视、可读、可体验的产品之后,县域文化经济就有了稳固的发展根基。就绩溪县域而言,需要我们剖析千年徽商与徽州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探寻徽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规律,融合文化内涵、经济模式与创意思维,聚力文化经济实践。2022 年,绩溪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实施“文化兴县”的发展定位,制定《关于推进“文化兴县”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幸福绩溪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精神支撑和文化支持”。在具体部署和安排上,制定了“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大力实施文化融旅工程”“实施文化事业繁荣工程”三大工程的重点工作,谋划了一批涉及徽州文化经济的重点项目。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基地和课程体系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利用示范县的创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的品牌保护与开发;非遗和民间艺术传承利用体系的构建;以徽墨、徽雕、徽菜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产业链打造;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绩溪·糸巷”美食城、云栖山院文创城、电竞产业园的持续建设;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油菜花节、安苗节等大型民俗活动和登山赛、自行车骑行赛、皖浙天路自行车爬坡赛等全国性体育赛事的接续举办;“文化兴县”专项基金的设立等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徽州文化生产力的释放和激发带来了量的跃升和质的突破,在疫情还未过去的2022 年,截至11 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约349.56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3.33 亿元。
加快文化人才培养 走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人们更多的财富转向非物质的精神消费,而精神消费的文化产品需要专业人才的创新与创造,为此要加快县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壮大,及时获取和运用文化产业领域的科技研发成果,走好文化科技创新之路。
在县域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壮大上,一要制订专门的人才政策与培养规划,设立人才自主培养成长资金。二要建立健全县域文化人才发现、吸纳、使用、成才的全链条健康成长机制,在识别选拔、教育培训、引导服务和管理评价等重要环节,营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环境土壤以造就县域内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三要充分利用高校高职、科研院所以及民间研究组织在县域特色文化人才培养壮大中的中坚作用,及时、可持续地为县域文化事业的兴盛和文化产业的繁荣输送实用专业人才。
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上,《“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就“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从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和应用、构建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四个方面作出了部署和安排,为我们走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之路指明了路径、规划了举措,需要我们按其要求遵照实施,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着力让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化、文化产业科技化、产业集聚股份化、文化产品数字化、产品营销网络化、市场营销分众化与国际化,学会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县域特色文化的精华进行跨时空的时代化、信息化创新。对绩溪县域而言,宜当着力赋予徽派的建筑、雕刻、书画、徽墨、徽菜、工艺、演艺、康养等文化产品以现代科技元素,实现徽州文化创意的数字化、版权化、跨界化、全球化;着力推进徽州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的紧密结合,熟练运用流量转化、体验付费、服务运营等文化经济新模式,着力不断完善“云、网、端”通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让徽州文化产品适应现代人的消费感知与消费需求;着力推动文化事业部门与文化企业单位合力打造集徽州文化知识理论、产业产品、景区景点、旅游电子地图查询、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等“学、研、产、商、管”一体化的线上线下展示交易综合服务智慧平台,激发文化消费需求,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构建起徽州文化产品产、供、销产业链条,从而为徽州文化产业带来现代活力、广阔市场和稳定收益。
总之,“文化兴县”是一项内含政策导引、产业融合、资本运营、人才支撑、机制保护、市场监管、绩效评价等众多生产要素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领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学活用、统筹兼顾,团结奋斗、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