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3-09-26水清清
水清清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 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上,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给予口腔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口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健康、心理健康、自我保护能力及日常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口腔健康相关指标、不良情绪、自我保护能力、日常生活质量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等口腔健康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SAS、SDS等不良情绪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SES和ESCA等自我保护能力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4个维度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牙周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口腔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口腔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理护理;口腔健康教育;牙周炎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9--04
牙周炎的发生与发展与菌斑微生物侵袭有直接的关系[1],牙周支持组织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甚至被破坏,主要临床特征为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牙周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慢性牙周炎,患者多为成人[2],其次为青少年,进展速度较慢,偶有急性发作的情况,晚期牙齿会松动,或有移位,伴发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及口臭等病变[3],诱因主要有口腔卫生不佳、吸烟、精神紧张等,亦有研究表明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关系。从治疗角度来看,牙周炎治疗方案较为复杂,主要以局部基础治疗为主[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干预或是手术治疗,日常还需要予以科学维护,预后与病变严重程度、并发症、患者治疗意愿、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情况等多方因素有关[5]。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月- 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上,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人。纳入标准:①因牙龈出血及肿胀等典型症状入院检查;②经影像学等多方检查,与我国新版《牙周病防治指南》有关牙周炎诊断一致[6];③此前未使用治疗性的抗生素药物;④对日常用药已过试敏试验。排除标准:①相关恶性肿瘤性疾病;②严重心血管病;③全身感染性疾病;③重度肝功及肾功异常;④精神障碍。
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 60岁、平均49.24±2.68岁;病程1周~3个月,平均1.02±0.22个月。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5~60岁,平均49.08±2.92岁;病程1周~2个月,平均1.05±0.19个月。上述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做定期的口腔保健与检查,配合常规健康教育。保持口腔清洁,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控制牙菌斑的生长。在饮食方面,提醒患者多吃鲜果蔬菜,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常规的教育方式主要有:科室内宣传知识,出院指導,分发健康知识手册等。
1.2.2 观察组 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开展心理护理以及口腔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加强心理护理:①对患者心理状态做全面评估,尤其是因慢性红肿、出血及口臭等问题导致的自卑心理、压抑心理,通过沟通初步掌握其性格特点,且心理干预计划一定要以患者间的差异性为参考;②对患者表示尊重与理解,以此建立信任关系,引导患者慢慢的说出自己的困惑,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不便以及对美观程度的担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安慰及鼓励为基础,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为其寻找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渠道,开解患者心结并由此建立信心,这对改善患者依从性非常重要,且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护理礼仪,还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以积极的态度、亲和的语气来面对患者,使其充分了解疾病治疗方案,必要时可列举成功治疗案例,放松其状态。
(2)加强口腔健康教育:①综合评估,评价牙周状况,主要为菌斑、牙石改善情况,确认有无不良修复体或食物嵌塞的情况,其牙列是否整齐或有缺损,对佩戴矫正器的患者予以更多关注,了解口腔卫生习惯以及患者对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确认有无张口呼吸、吸烟或是晚上不刷牙等不良习惯等;②教育方式及内容,最好做面对面的指导,由专门的宣教护士,在宣教室内进行保健知识讲解,利用视频等素材及投影等信息化设备进行演示,强调自护的重要性,详述日常生活及居家护理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网络宣教的方式,与患者在微信上联系,或日常推送,或公众号发布,或设立专栏并由专人负责,其科普口腔健康知识,设定工作时间,以便于患者进行咨询,关于电话随访工作,主要针对牙周康复的情况,每个月一次即可,同时叮嘱患者到院复诊;③其他内容:在饮食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以营养均衡、膳食合理为原则,对于糖类、脂肪及人体所需蛋白质、微量元素进行摄入量的控制,避免食物过硬而对牙齿造成不必要损伤,避免因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而诱发一些炎症反应;加强口腔清洁护理指导,强调口腔正确的清洁方式,使用教具模型,边演示刷牙方式,边指导护理要点,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并选择合适的牙膏类型,尽快改掉单侧咀嚼、不刷牙等不良习惯。
1.3 观察指标
(1)口腔健康情况:分析患牙的指标主要有: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袋深度(depth of periodontal pocket,PD)等,评价标准均以《牙周病防治指南》标准为参考[7]。GI、BI、PLI等指标评分范围从0~3分,分数越高,表示患牙情况越严重;PD则以探针测量值为标准,健康者≤2mm,数值越大表示炎症越严重。。
(2)心理健康状态:采用焦虑(SAS)及抑郁(SDS)等心理量表进行分析[8-9],得分≥50分时,表示有负性情绪表现,得分越高时,表示受检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
(3)自我保护能力: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a-gency,ESCA)进行分析[10-11],GSES量表共计10个项目,每项评分为1~4分,满分4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信心越强;ESCA量表共计43个项目,每项评分0~4分,满分172分,分数越高则自护水平越高。
(4)日常生活质量:采用(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SF-36)生活量表进行评分[12],主要从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ging,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等4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健康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I、BI、PLI、PD等口腔健康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等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等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我保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SES和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GSES和ESCA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4个维度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上述4个维度的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牙周炎为口腔科常见疾病且好发于成年人[13],口腔清洁不到位且患有基础性牙周病为主要发病原因[14],尽早确诊并科学治疗可有效避免牙齿松动、脱落等不良后果及其他并发症,且临床经验表明,治疗效果会受到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心理及精神狀态、牙菌斑自控效果等多方因素的影响[15],疾病的慢性进展会给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引起患者情绪低落、烦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在临床治疗方面,不仅加强了基础护理,同时也将关注点转移至牙周炎患者的心理健康及自护情况之上,此次研究证实,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在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且加强了心理护理及口腔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其牙龈指数有所下降,牙龈出血以及菌斑生长的情况均得到了改善,牙周袋深度也变得更浅,这提示我们患者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这对病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后,教育方式有了创新、教育内容有了扩展,帮助患者积累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16],尤其是一些科学的自我护理方法,也养成了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研究中,经过护理干预,加强了心理护理及口腔健康教育,使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改善,这一结果与何易[17]在2022年中的研究数据高度一致。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健康进行了专项的、全面的评估,进而开展了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更直接的情绪疏导工作,基于心理学理论并提供了最贴心的心理咨询服务,给予了患者以更心理上的支持。从患者角度来看,主观能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自我效能感、自信心方面,另一方面体现在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方面[18],这与细致化教育内容、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关,同时也与负性情绪改善后,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有关,这种积极的、正向的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整体生活质量有了改善。具体表现为加强心理护理及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组患者,其SF-36量表评分相对更高,这就说明不仅是躯体疼痛及相关症状得以解除,其口腔牙齿功能也得到有效恢复,心理状态更加理想、情绪表现更为稳定,能够尽快的回归并融入社会生活之中,真正达到迅速康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牙周炎的护理方案中,应当考虑加强心理护理并细化口腔健康教育,这对于有效控制菌斑、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改善生理及心理层面的不适,还可以促使患者主动的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这对于稳定情绪、提升自信、归回正常生活均非常重要,整体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4 参考文献
[1] 张菊,孙传明,崔旭.六步行为认知护理结合Teach-back沟通法对牙周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4):76-78.
[2] 黄种波.老年人牙周炎与睡眠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60-62.
[3] 周翠丽,姚玉娟,陆娟娟.视频教育结合强化口腔护理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79-81.
[4] 陈钦,李金焕.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牙周炎患者焦虑状况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3,29(1):150-153.
[5] 曾晓丹,陈炎炎,肖育梅.回授法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95-98.
[6] 杨慧霞,陆春霖.自我护理模式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数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2):1492-1495.
[7] 雷冰,赵珊梅,刘瑾,等.Cox健康互动模式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指导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2,38(11):659-663.
[8] 杨晓彤.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牙周炎患者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6):195-196.
[9] 覃沅华,周燕平.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伴焦虑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1):165-166.
[10] 馬乐.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牙周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S1):209-210.
[11] 田源.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3):143-144.
[12] 谢芬,庞红霞,孙小春,等.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病人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作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4):547-550+554.
[13] 王莹.慢性牙周炎患者护理中知信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19-22.
[14] 李美丽,李冬敏,魏巧丹,等.优质护理对老年牙周炎患者生活质量和咀嚼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9):131-132.
[15] 刘广源.心理暗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有效性探讨[J].心理月刊,2021,16(18):21-23.
[16] 彭宏.在牙周炎患者中实施心理干预与口腔健康教育护理对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 37(21):133-134.
[17] 何易.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护理对牙周炎患者的作用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3):89-90.
[18] 裴雪峰,李海东,白燕.心理干预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伴有焦虑症状的中重度牙周炎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5):78-79,81.
[2023-06-15收稿]
作者单位: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