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冬季绿地活动情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以石家庄市典型社区公园为例

2023-09-26申依宁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受访者公园设施

申依宁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1],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基本国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促进“健康老龄化”十分必要,这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占有更突出的地位.城市绿地空间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效益[2].老年人体力有限,距离居住区较近的社区公园成为其进行户外活动的首选.社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地独立,基本设施齐全,能够为附近居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供场地[3].

目前,一些文献主要从绿地景观角度进行研究[4-7],往往忽略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情况,且较少结合特定的气候条件.本文以石家庄的冬季气候条件为背景,综合分析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冬季在社区公园活动的情况、对社区公园的使用评价情况等因素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改善策略,以期为其他北方城市冬季社区公园提高适老性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石家庄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平均气温为-3℃~7℃,西北风较多,常有降雪出现[8].根据河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 日,石家庄市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47%,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9].因此,石家庄适宜作为此次研究的背景区域.

依据研究目的制定筛选标准如下:一是社区公园规划布局合理,景观构成要素丰富,既有植物、水体、山体等软质景观,也有广场、景观建筑等硬质景观,同时配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可以吸引老年人入园进行娱乐、休闲、健身等活动;二是公园服务半径在500 m 内,居住区建成时间大部分在10年以上,居住区人口密度在75%以上,且老年人口相对较多;三是公园的可达性较高,老年人到达公园的阻碍较少;四是公园有一定的知名度且方便调研.通过筛选,在石家庄市主城区内确定元南公园、时光公园、丁香园公园3个社区公园作为研究区域,相关信息见表1.

表1 样本公园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根据石家庄市的冬季气候特征,充分考虑雨雪、温度、风速等天气情况,选定在12月中下旬开展本次调研.6个经过培训的调研人员在选定的3个社区公园内随机选择老年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公园发放调查问卷100 份,3 个公园共回收问卷300份,选择60岁及以上且近期无重大心理创伤和生理疾病的247份问卷作为有效样本.

问卷包括4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状态;第二部分是冬季社区公园老年人的活动情况,包括活动时长(h/次)、活动频率(次/周)、活动类型[10],其中,活动类型分为社交亲子类、运动健身类、休闲娱乐类3种[11];第三部分是老年人对社区公园的使用评价情况,包括景观类型的多样性评价、交通可达性评价、环境安全性评价、设施舒适性评价,每项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最低0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最高4分,表示“非常满意”;第四部分是受访者心理健康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心健康指标(WHO-5)进行测量[12],量表共分5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法,各条目最低0分,表示“没有”,最高5分,表示“一直”,量表最高分为25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13分以内则表示可能存在情绪低落的情况[13].

2.2 数据处理

对247份有效样本进行整理,利用Excel表格对各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相关基础数据.选用SPSS 26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以受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以冬季社区公园老年人活动情况为自变量,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考虑到受访者的个体特征可能在分析中产生干扰,因此将其作为控制变量.选用SPSS 26中的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冬季社区公园受访者活动频率与其个体特征及社区公园使用评价情况的关系.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247名有效受访者中,男女数量相当,男性119人,占48.2%;女性128人,占51.8%.年龄集中在60岁及以上、80岁以下,占85.4%.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仅有34人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有97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独居老人较少,仅为41人,占16.7%,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和子女共同居住.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表

3.2 冬季社区公园老年人活动情况

受访样本中每次活动时长在0.5~1 h的人数最多,为114 人,占46.2%;每次活动时长低于0.5 h的人数最少,仅为21人.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社区公园老年人冬季单次活动时长

有60.8%的老年人冬季每周到社区公园活动7次及以上,其中7~10次的有119人,10次及以上的有31人,仅有29人每周到社区公园活动不足3次,占11.7%.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社区公园老年人冬季活动频率情况

受访样本中,老年人在社区公园内主要进行运动健身类活动,人数为117 人;休闲娱乐类活动次之,有86人;进行社交亲子类活动的人数最少.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冬季社区公园老年人活动类型及占比

由此可知,虽然石家庄市冬季气候寒冷,会有冰雪覆盖等恶劣天气出现,但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仍然较高,并更倾向于进行运动健身类和休闲娱乐类活动.

3.3 受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情况

绝大部分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仅有15名受访老人自测评分低于13分,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受访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得分情况

3.4 受访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影响因素探究

根据统计数据,采用SPSS 26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表7中,模型1为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模型2为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叠加自变量后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况.模型1中,R2=0.132,说明控制变量能够解释因变量变化原因的13.2%,即受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情况有13.2%与其个人特征相关,其中,受访者的年龄和居住状态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显著;模型2中R2=0.563,说明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叠加自变量能够解释因变量变化原因的56.3%,即受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情况有56.3%与其冬季在社区公园的活动情况相关,其中,活动频率可以显著影响受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呈现正向影响,即受访者冬季到社区公园活动的次数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表7 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5 冬季社区公园老年人活动频率影响因素探究

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8.

表8 活动频率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系数

由表8可知,冬季社区公园老年人活动频率既受老年人个体特征情况的影响,也受到其对公园使用评价情况的影响.受访者的年龄与其活动频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冬季老年人到社区公园活动的频率降低,这是因为老年人对严寒气候的耐受力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抗寒能力逐渐下降.社区公园的景观类型多样性、设施舒适性、环境安全性、交通可达性均与受访者活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虽然石家庄冬季气候寒冷,但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且倾向于进行运动健身类和休闲娱乐类活动.

(2)老年人社区公园活动行为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主要通过增加活动频率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冬季老年人社区公园活动频率受其年龄负向影响,受公园景观类型多样性、设施舒适性、环境安全性、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

4.2 建议

(1)提升社区公园景观类型的多样性

一是科学规划设计,丰富空间布局类型.在进行社区公园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构建丰富的空间类型.开敞型空间满足老年人集体性活动如广场舞、健身操等的需求,半开敞型空间满足老年人小群体活动如合唱、朗诵等的需求,封闭型空间满足老年人单独性活动如乐器练习、练唱等的需求.二是合理利用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在社区公园规划设计时,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场地资源,使公园内尽量包含水体、地形、植物、园林建筑、景观小品等各类型造景要素,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游览体验需求.

(2)提升社区公园冬季植物景观类型的多样性

北方城市受冬季气候寒冷的影响,社区公园内植物景观类型单一,大多植物叶子凋落,仅有少部分常绿植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丰富冬季植物景观类型.一是选择落叶后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进行造景,如金枝国槐落叶后枝条呈金黄色、红瑞木枝条呈红色,从而丰富冬季植物色彩;二是增强植物配置的多样性,采用观赏特点不同的植物种植搭配手法,如常绿与落叶搭配,观叶、观花、观果、观枝干相互搭配等,既可以丰富植物景观,也可以避免冬季植物景观大面积凋敝;三是基于植物的生物学规律和园林美学原理对落叶植物的枝干进行整形、修剪,创造出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姿态,提高植物的冬季观赏性.

(3)提升社区公园设施的舒适性

一是休憩设施要设计合理,分布科学.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容易疲劳,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对休憩设施的需求量大且质量要求高,因此在社区公园内要根据场地的类别科学布置休憩设施,如在较长的道路两侧布置单独的坐凳或直线型长椅,座椅要朝向景观好的一侧,以满足散步疲劳的老年人使用;在广场四周布置“L”型的条凳、桌椅组合或者采用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满足集体活动(广场舞、健身操)疲劳的老年人使用,同时也为观赏集体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休憩设施;在健身器材周边的休憩设施以单独的坐凳或者简单的桌椅组合为主,尽量把场地留给健身器材.休憩桌椅尺寸选择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座椅高度控制在400 mm~450 mm,座面宽度控制在450 mm~550 mm;双人椅长度控制在120 mm~150 mm,靠背倾角控制在100~110°.桌椅尽量避免使用石材类,其冰冷感不利于老年人身体健康,且其表面光滑被冰雪覆盖后存在安全隐患,可以选择木质材料,既保暖又安全.

二是健身设施要类型丰富,位置适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条件的老年人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不同,因此在选择健身设施时,既要有满足相对静态运动的漫步机、扭腰器、腰背按摩器、大转轮等器材,也要有运动强度较高的健骑机、健身车、划船器、跑步机等器材.公园内的健身器材使用频率高,因此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维护与检修,避免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在公园内为老年人设置专门的健身设施区域,在此区域内除了放置健身器材外,还可以增设一些儿童游乐设备,满足老年人边运动边看护儿童的需求,同时还要增加物品摆放和储存设施如便民挂钩等,便于老年人存放随身物品.除此之外,老年人的方位感较弱,记忆力减退,为了使其在活动时能够清楚、准确地定位,在面积较大的社区公园内要设置清晰易懂的标识系统,尤其是在公园入口处、道路交汇处等.

(4)提升社区公园环境的安全性

一是构建无障碍空间.为使老年人在社区公园内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户外活动,应将无障碍设计贯穿于整个公园.在公园出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入;在连续的台阶处设置扶手或者增设坡道,方便老年人上下;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方便老年人使用;标识系统要字迹清晰,信息准确,方便老年人阅读.二是优化照明系统.夜晚仍有老年人会进入社区公园进行户外活动,由于老年人视力逐渐下降,因此在园区内需要有良好的光线.在公园出入口、广场四周、各活动区域内、园路两侧安装照明设施,保证公园整体亮度.在关键区域如坡道、台阶、水体边缘等位置安装照明设施.在公园出入口处、广场四周设置高杆灯,在小型活动区域内、园路两旁、各类设施周围设置低杆灯,在台阶边缘、水体边缘采用线状灯带,使老年人既能看清整体,也能看清局部.除此之外,在光源选择时,要尽量避免强光直射,可以用灯罩形成漫反射,或者采用带状、面状光源,提升照明设施的舒适性.三是配齐急救设备,加强安全巡护.在社区公园管理处储备常用的急救药物和设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医疗急救培训,以便为需要紧急救助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在老年人主要活动区、卫生间等位置安装醒目的报警装置,方便老年人遇到危险时及时报警.保证监控摄像头覆盖全园,同时增加日常巡逻人员,定期维护园区各类设施,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5)提升社区公园交通的可达性

在各主干道及与各居住区相邻的位置处设置出入口,方便从各个方向来的老年人顺利进入社区公园,避免绕路.在社区公园内要设计清晰的路网系统,提高全园的可达性,一级园路连接各活动空间,二级园路连接活动空间内各景观节点,三级园路深入各景观节点.在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尽量选用防滑、透水的材料,并根据场地条件设置合理的排水坡度,要及时清理路面的积雪及落叶,避免路面湿滑,防止老年人跌倒摔伤.

猜你喜欢

受访者公园设施
今天,你休闲了吗?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民生设施非“摆设”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在公园里玩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