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机遇下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研究

2023-09-26薄建柱

西部学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专业

董 倩 薄建柱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 063210)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1]可见,“双减”政策的提出,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对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者、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者,应牢牢把握“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专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双减”政策是事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双减”政策下,教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力量[3]。“双减”政策的落地,关键在教师[4]。教师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战略布局,以“双减”的决心体现为民的初心,以“双减”的成效展示惠民的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更好地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5]。

“双减”政策是系统谋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6]。“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要求做了“加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双减”政策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T市参与“双减”工作的420名教师(见表1)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作为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承受的期望越来越高,压力随之增加。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一)教师自我提升与发展需求

调查中,涉及课后托管服务提供场所方面,发现除了教室作为必备场所,占到37.7%之外,图书馆、阅览室、操场、体育场馆等设施,艺术、科技等专业教室,实验室等占比共计62.3%(见表2)。“双减”政策实施后,各学校针对政策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容。例如,课后托管服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配备相应的场所及设施设备,聘请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落实“双减”政策,不是让学生的学习生活简单“轻松”起来,而是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起来,学生个性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表2 T市课后托管服务场所提供情况

在涉及课后托管工作人员类别方面,发现学校教职工参与课后托管服务工作占比56.2%(见表3),是推进课后托管工作的主力军。多种教学场所同时启动意味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发展才艺特长,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活动。其他非教学性工作,如课后的会议、量化评比、家校联系等依旧需要教师花费额外精力去完成。那么,常规教学工作加上学生拓展活动、非教学性任务,使教师工作量显著增加。

表3 T市参与课后托管工作的人员类别

(二)教师身心与期望压力

在调查问卷中,被问到“您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长”时有26.67%的调查对象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及以下,69.05%的调查对象平均每天工作8—12小时,4.29%的调查对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及以上(见表4)。

表4 T市教师工作时长

随着课后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各地学校周一到周五提供的课后服务时长平均每天为120分钟,在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具体时间点上,最集中的是15:30—17:30,“5+2”模式全面落实[7]。相比往常,教师日均工作时间增加2小时左右,相当于在日常教学基础上额外增加三课时,自由时间和精力被占据,休息时间缩减,工作时间延长。因此,工作繁重带来身体压力、业务不足带来心理压力、学生发展期望带来精神压力。

(三)教师自我认知与管理能力

在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到“您对当前工作的感受”时,44.76%的受访者表示感到疲乏,没有精力;4.29%的受访者感到烦躁,没耐心(见表5)。被问到“课后托管值班工作对您哪方面产生影响”时,认为课后托管值班工作延长自己工作时间的占比39.05%,认为工作和生活方面都受到影响的占比36.67%,认为自己生活方面负担加重的占比10.71%(见表6)。

表5 T市教师当前工作感受

表6 T市教师课后托管值班工作对自身的影响

部分学校日常工作任务繁多,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教师不得不把工作延伸到下班后完成,教师在工作与家庭中越来越难以做到平衡。工作与家庭失衡的无奈感,必然会为教师带来消极情绪。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的基本需求,如安全感、尊重需求等得不到满足,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工资收入得不到回报,致使其失去寻求高层次需求的动力,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有所降低[4]。

三、“双减”政策下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促使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精神、价值感知与发展追求既能正向影响教师工作强度的客观消耗,又能负向调节在职业要求、学校制度、社会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工作强度的主观感知[8]。

首先,教师应发挥自省性,增强教育理念认同感。深刻理解“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是每所学校、每名教师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社会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惯习,打破“抢跑式教育”思想,以科学的教育模式营造良好育人社会环境,营造和谐教育生态体系。

其次,应调动自发性,增强教师专业责任感。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与教育教学的知行统一,承担起社会责任,将个人价值融进社会价值之中。顺应“双减”政策潮流,聚焦优质课堂,主动寻求自我专业发展过程,提升教师自身内部发展动机,并实现外部动机的内化[9]。

(二)校内充分利用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方式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体,也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载体,责任需要进一步强化。

首先,整合人力资源,安排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到课后托管服务当中。在人员配置上,不同学科教师、不同教龄教师“混搭”,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势互补。此外,学校根据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满足本校用人需求,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10]。

其次,明确教师工作职责,精简工作事务,工作时间弹性制。2019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11]。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帮助教师正确处理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注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以及业务能力发展。同时,建议实行工作时间弹性制,教学时间为核心工作时间,早上预备、午自习、课后服务时间为弹性工作时间,优化时间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12]。

(三)政府建立长效保障,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长期处在高压下工作,势必会使工作质量降低,工作热情减退,单凭学校一己之力还远远不够。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政府应加强对教师的福利保障,增加课后服务的资金,必要时帮助教师解决基本住房等生活需求,保证教师劳有所得。同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制定活动政策,将当地文化特色引入课后服务,发扬地方特色的同时,开展红色教育;将非学科类第三方培训机构引入校园,建立合作,助力学生个性特点和特长发展;间接引导社区作为课后服务中的关键一环,分散学校及教师压力。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丰富课后服务的供给。

(四)明确家庭教育地位,实现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学生减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应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消除焦虑,切不可过度施压,也不能放手不管,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自控能力,以此主动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实现家校共育效果的最大化[13]。

在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下,学校努力完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宣传信、家长志愿者等方式,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减负每一重要环节,使其减少自身焦虑,减轻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更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四、结束语

“双减”政策下,教师是教学最直接的推动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任务与教学难度没有降低、家长对学生的期待没有减少的境遇下,国家和地方政策指引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坚定育人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借助学校主阵地作用,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教学研究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优秀师资力量。通过强化家庭教育地位,促进家校合作共育,与学生家庭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反思,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实现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专业
政策
政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