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效能联动机制”的早期活动管理模式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3-09-26邵世蓉邓天芳刘莎莎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痉挛脑出血住院

邵世蓉,邓天芳,刘莎莎,叶 锋,王 亮,吕 桃

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德阳 618000

脑出血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居第2 位。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大约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5%,我国脑出血的比例更高,为18.8%~47.6%。且脑出血是全球范围内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发病1 个月的病死率达35%~52%[1]。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出血的早期诊断率明显上升,病死率降低,但致残率仍高居不下。这种高致残率除与卒中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有关,还与早期是否选择有效干预方式以及发病后“肌肉痉挛”密切相关[2]。长期以来,临床中对于脑出血术后痉挛的评估及其运动指导主要由康复师进行,使护士产生依赖心理,忽视脑出血后痉挛问题,进而使得早期抗痉挛康复效果低于期望水平。早期抗痉挛康复需要照护者共同参与,但目前对照护者的康复护理培训较少,患者往往因发生痉挛而被忽视,严重影响其康复效果。因此,临床上对早期活动及良肢位摆放的管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效能联动机制旨在优化管理模式,使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协调,产生1+1>2 的效能[3]。本研究将“效能联动机制”运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管理,组建一个以护士为主导的医、护、技、患多团队联动体系,共同制定并落实早期活动管理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5 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4 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7 例。对照组男79例,女48 例;年龄37~69 岁,平均年龄(52.4±10.1)岁;平均住院时间(5.6±1.9)h;平均出血量(57.4±7.5)mL;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37 例、丘脑28 例、外囊30 例、其他32 例。观察组男80 例,女47 例;年龄36~70 岁,平均年龄(52.7±10.3)岁;平均住院时间(5.8±2.1)h;平均出血量(56.9±7.8)mL。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39例、丘脑27例、外囊32 例、其他29 例。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4],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且行手术治疗。(2)发病24 h 内,预计生存期>3 个月。(3)无严重的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4)患者及家属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出血病、脑梗死、帕金森、舞蹈病、重症肌无力、癫痫等其他影响肌力的疾病。(2)端脑、脑室、脑干和小脑出血。(3)脊柱、骨盆、四肢存在不稳定的骨折。(4)既往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医院制定的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包括病情观察、止血、降压、营养支持等)进行护理,及参照《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5]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活动方案进行康复护理,良肢体位摆放由护士翻身时进行实施;病情稳定后,由康复师进行常规活动,具体活动方案由康复师制定。

观察组则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即基于“效能联动机制”的早期活动管理模式,组建一个以护士为主导的医、护、技、患多团队联动体系,共同制定并落实早期活动管理模式。实施细则具体如下:(1)若患者在白天手术,则术后立即由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康复师共同完成评估(意识、生命体征、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行床上活动(良肢位摆放、床上被动运动、床上主动运动)。术后昏迷不能配合但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护士行良肢位摆放(1~2 h /组,8 组/d),康复师协助进行四肢肢体功能锻炼(15~20 次/组,3 组/d);术后清醒能配合患者,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活动,抗阻运动(15~20 次/组,3 组/d),护士协助其进行良肢位摆放(1~2h /组,8 组/d 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评估,如有异常给予干预。营养师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进食方案。(2)若患者手术在晚上结束,则术后立即由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完成评估(意识、生命体征、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行床上活动(良肢位摆放、床上被动运动、床上主动运动)。术后昏迷不能配合但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护士行良肢位摆放(1~2 h /组,8 组/d);术后清醒患者,护士协助其进行良肢位摆放(1~2 h /组,8 组/d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指导患者行握拳训练、直手、直腿抬高训练、臀桥训练等(15~20次/组,3组/d)。术后24 h 内完成神经外科医生—神经外科护士—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科医生的联合评估及诊疗,完成医护技一体化查房,根据病情及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早期活动计划。协助患者进行床边训练,营养科医师给予其营养支持,心理医生给予其心理干预,护士对其进行床上活动指导,并进行各环节联动情况的协调与督促工作。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活动方案及相关健康教,并指导患者家属参与其中,分别从安全保障方面、依从性管理方面给予支持。(3)根据患者术后24 h 内进行的早期活动方案实施情况,制定接下来的实施方案。卧床休息患者,护士行良肢位摆放(1~2 h/组,8 组/d),康复师进行四肢关节活动,抗阻运动(15~20 次/组,3 组/d),起坐训练(床头摇起15~30°,休息3~5 min,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15°,直至90°,保持30 min,至少8 h);术后可下床活动患者,康复师进行起坐训练(床头摇起15~30°,休息3~5 min,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15°,直至90°,保持30 min,至少8 h)、站立训练(第1 d,5 min/次,3 次/d ;第2 d,10 min/次,3 次/d ;第3 d,15 min/次,3 次/d)、步行训练(第1 d,80 m/次,3 次/d;第2 d,100 m/次,3 次/d;第3 d,150 m/次,3 次/d)。同时每天记录活动落实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1 d、术后7 d、术后14 d测定以下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评分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出院或转康复科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加四分位数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NIHSS 评分、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情况

观察组术后第1 d、第7 d、第14 d 的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两组患者FMA 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 d、第14 d,观察组FMA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第7 d,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 d,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s) 分

组别NIHSS FMA Barthel对照组(n=127)观察组(n=127)t值P值术后第1 d 9.7±3.7 8.1±2.2 4.189<0.05术后第7 d 7.4±2.3 6.1±2.2 4.603<0.05术后第14 d 6.1±1.5 4.6±1.4 8.239<0.05术后第1 d 35.4±10.9 35.9±10.8 0.367<0.05术后第7 d 40.8±8.6 47.7±9.2 6.174<0.05术后第14 d 48.5±10.3 62.7±11.1 10.568<0.05术后第1 d 30.5±11.4 30.8±11.7 0.207<0.05术后第7 d 31.9±11.8 32.2±12.2 0.199<0.05术后第14 d 40.7±11.6 48.3±12.5 5.022<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 例,肺部感染2 例,颅内感染1例,压疮1例,消化道出血5例,便秘4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5 例,肺部感染9 例,颅内感染5 例,压疮6 例,消化道出血12 例,便秘13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便秘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例(%)

2.3 两组患者住院成本及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术后总住院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成本及满意度情况

3 讨论

脑出血疾病的临床特点之一是发病迅速,确诊后需立即采取积极治疗。目前多采用开颅或微创手术治疗,虽疗效显著,但术后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6]。患者的预后不仅与手术效果有关,还受到术后康复护理的影响。早期活动管理旨在联合医、护、技、患多团队体系,为脑出血术后患者提供早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本研究发现,治疗14 d,观察组NIHSS 评分、FMA 评分、Barthel 指数均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便秘等并发症也更少。

分析其原因,“效能联动”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协调来弥补对方的不足或损失,所产生的总效果超过单个行为有效成果的总和。近年来,效能联动机制在我国经济、政治、公共管理改革方面的应用已有显著的效果。有学者[6]研究联动护理机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患者的近远期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明显提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脑出血发生后,脑部会立即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与分子相关反应,炎症反应参与脑损伤的整个病理过程。基础研究[7]发现早期活动可以抑制患者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痉挛”最早是由英国的Lance 于1980 年提出的,认为痉挛系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由于牵张反射兴奋增加引起的以速度依赖性的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伴随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它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最早出现在脑卒中后7 d,常表现为患侧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易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增加跌倒风险,严重制约着患者的康复效果。国外学者Mee等[8]强调早期正确的良肢位摆放与维持能够降低痉挛的发生率,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

综上所述,基于效能联动的早期活动管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住院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成本。

猜你喜欢

痉挛脑出血住院
妈妈住院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