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2023-09-26张逸翔杨炜峤云南财经大学

商场现代化 2023年18期
关键词:信息企业

■刘 琨 张逸翔 杨炜峤 云南财经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结合2021 年发布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不难看出国家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视程度,而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情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情况一方面正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高质量的碳信息披露对于提高上市公司融资能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也能更好地从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情况中发现问题所在,以便进行宏观调控。

一、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从近年看,相关政策对企业重大碳信息披露的规定越来越规范,“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的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低碳能源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低碳排放交易市场政策。在我国的“双碳”政策背景下,2021 年12 月11 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企业必须对碳排放数据加以公开。但截至2021 年年底,主动披露碳信息相关内容的中国A 股上市企业只占20%左右,且披露内容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在“双碳”政策精准落实到国内所有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存在消极披露甚至粉饰数据的现象,大量上市公司从管理层到员工都缺乏碳信息披露意识。

我们发现,已有的关于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中,大多都提到国内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现状不容乐观,对于企业碳排放的监管并不严厉。赵前(2022)研究发现,当前的碳信息披露质量、内容、覆盖范围都无法满足交易市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石晓和姚文英(2022)认为我国碳信息披露数量及比例不容乐观,尤其是钢铁制造、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热力供应等碳交易市场中重要的行业,披露数量虽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披露比例仍然不高。2021 年国内上市公司各类碳信息指标披露率如表1 所示。

表1 2021 年国内上市公司各类碳信息指标披露率

二、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标准并不明确,相关披露内容缺乏实用性、可比性。很多上市公司还未认识到高质量碳信息披露能够为其带来的战略性竞争优势,碳信息披露自愿性不强,披露水平不高。多数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碳信息没有经过独立第三方来进行审计,其披露的信息实用性低、可信度存疑,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碳信息披露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制度理论建设不完善,碳信息披露法律体系尚不成熟。事实证明,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尽管我国目前有关于碳信息披露的政策文件,但这些文件的有关内容缺乏针对性,在碳信息披露具体要求上容易出现遗漏。在理论建设方面,国外碳信息披露起步早,理论基础扎实,至今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碳信息披露制度,而我国碳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进展缓慢,理论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无法可依使上市公司披露的碳信息主观性强,披露不计后果,行业乱象丛生。

2.碳信息披露自愿性不强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对碳信息披露的积极度不高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受获利最大化观念的影响依然较大。根据万得数据库收集的信息,截至2022 年年底,披露其碳排放总量的A 股上市公司不到400 家,其行业分布如图1 所示。从行业分布来看,金融行业的自主披露率较高且自主披露公司个数较多,这是由于金融业面临的相关监管要求较高,而其他监管不太严格的行业自主披露的表现都不太理想。从整体来看,普遍存在自主披露率较低、自主披露个数较少的现象,上市公司对碳信息的披露缺乏主动性,在信息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和公开渠道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权,披露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甚至有些公司在年报或环境报告中对于碳信息的披露从未更新。企业碳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的具体表现为:我国定期进行碳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碳试点省市的重点排放企业,披露动机主要源自政府的强制性要求,其余大部分企业如没有强制性要求就不会主动披露相关信息,有的企业还存在为降低信息披露成本而隐瞒或粉饰碳信息的现象。企业缺乏对碳信息披露的科学合理认识,即使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关注度日趋提高,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碳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挂钩,但仍有许多上市公司过度重视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在“双碳”背景下主动披露高质量碳信息能够为企业带来的长期且持久的战略性竞争优势。

图1 各行业A 股上市公司碳排放数据自主披露情况

3.缺乏碳信息披露的监督

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缺乏对碳信息披露的行业监督和内部监督,具体表现为企业相关碳信息审计的缺失。碳审计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控制与监管力量,对于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早日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非常关键,但由于碳审计覆盖面广、复杂性高且针对性强,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迟、发展历程短,使我国碳信息披露行业与内部监督的实际性操作并不完善,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较轻,国家对于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要求只限于自愿性披露,强制披露碳信息的法律法规尚未全面落实,已实施的一些规章制度对上市公司碳信息的披露质量和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社会监督方面,虽然低碳生活的概念已经普及,但国内主流媒体基本没有关注过我国“双碳”战略下重点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与碳信息相关的报道几乎没有,社会公众对“碳达峰”“碳中和”“低碳”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较浅显的生活和娱乐层面,对上市公司这一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不能在社会公众和舆论层面形成有效的监督。

4.碳会计人才储备不足

当前,人才缺失是我国推进“双碳”政策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我国高校并没有开设碳会计方向的专业,也没有相应的课程、教材、培养计划,相关专业人士大多由社会组织自发性培养,碳会计人才在培养源头就存在巨大空缺。其次,很多现有企业中没有设立与碳信息披露相关的专业部门和人才队伍,而碳会计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又非常依赖会计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使得企业缺乏对碳信息披露的管理能力。此外,对于碳会计人才的考核和管理,我国尚未明确碳会计人才的考核标准和职称要求,也没有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使我国碳会计人才的职业路径规划不清晰,加之如今国内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量并不理想,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我国碳会计人才流失严重。

5.缺乏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标准

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碳信息多为带有主观性的定性文字描述,而非精确客观的统计数字,仅依靠定性描述无法分析企业碳信息披露情况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变化趋势,数据可比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来源纷杂,表内披露位置分散,目前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渠道繁多,散布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年度财务报告附注和ESG 报告的不同位置,有的甚至只在互联网上才能获得少量可靠性低的信息,极少有上市公司采用独立的碳信息披露报告,想要收集各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所需成本极大且收效甚微。各方面均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不规范、披露方法和披露位置杂乱不堪、没有一致性且缺乏统一标准,进一步导致企业对碳信息的披露无从下手,不同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要素的侧重点参差不齐,不同上市公司之间、同一上市公司不同年度之间的碳信息数据缺乏可比性,最终使得利益相关者无从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来做出合理决策。

三、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对策

1.加强碳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

政府应该建立清晰严格的碳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与修订现行的《会计法》,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使企业碳信息披露由自愿转为强制,明确碳信息披露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营造良好的信息披露环境。同时,完善会计准则,将碳会计纳入会计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碳信息披露做严格监督,严控企业碳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良行为。最后,制定合理的定价制度,由政府主持搭建碳信息披露平台,在上市公司与相关审计评价机构间建立联系,利用价格机制辅以政府宏观调控,使碳信息披露成本清晰可计量。

2.提高信息披露积极性,健全碳信息披露程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环保政策的落实,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要求日趋严苛,高水平的碳信息披露正成为企业未来的一种核心竞争力,上市公司应当从战略管理层面提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从长远角度看,在如今“双碳”背景下,完善企业碳信息披露带来的长期收益远超短期信息披露成本的投入,重视碳信息披露并不断提高其质量被认为是企业向外释放的积极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减轻企业融资压力,提升企业价值。上市公司应当摒弃短期思维,增加披露信息的定量分析以及货币性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科学性和可比性,一步步增强企业碳信息披露的意识和水平,以最终产生战略性的竞争优势。

3.建立分类分层的碳审计体制

由政府、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审计主体通力合作,形成“政府—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层次的碳审计全覆盖体制。政府层面的审计应以政策为导向,以法律为手段,指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碳审计活动,监督相关重点行业的上市公司开展碳信息内部审计,在我国碳审计体制中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上市公司参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上市公司碳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财政部批准发布的相关应用指南与案例讲解,尽快形成一套成熟、符合实际操作的碳信息审计流程,出具专业性的审计意见与审计报告。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在碳审计工作上相互监督制约,在相互制衡的过程中为政府完善我国碳审计体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探析碳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对于我国碳会计人才缺失的问题,首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订单式培养,学院可开设相关方向的特色专业,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碳会计人才,并组织学生去公司实习,进行实操训练,巩固理论知识,从而在源头上解决人才缺失问题。其次,企业管理层应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有意识地招聘从事环境相关专业的人才,并通过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碳会计知识的集中培训,针对环保与碳信息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开设讲座,丰富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修养和实践水平,强化环保观念,促进其碳会计素养和技能的提高。

猜你喜欢

信息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