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权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探究

2023-09-26潘佳佳

区域治理 2023年2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层面理论

潘佳佳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孵化和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强调各部门可以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协助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有针对性地对农村留守儿童安排监护指导、心理疏导以及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再次强调了要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应发挥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利用专业理论和技巧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主要概念厘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三农”问题的衍生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指的是在我国的农村中,因父母双方在外务工或其中一方在外务工而另一方不具备监护能力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和姑姑等亲戚照顾。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深刻反映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计算,我国存在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量的40%、全国儿童总量的22%。[1]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一是因为他们属于未成年人,尚未具备独立生存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导致他们缺乏营养,存在身体健康问题。三是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他们无法得到父母的直接照料,缺少父母关爱和有效的监护,致使他们内心孤独形成自我封闭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及社会化的发展。

(二)增权理论

1.增权理论的发展

增权理论又名赋权理论,这一概念最早由Solomon在1976年出版的《黑人赋权:压制性社区的社会工作》一书中提出。Solomon强调由于社会工作更多地集中在改变个体而不是社会制度,对于许多受到压制的人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包括间接性权力障碍和直接性权力障碍等一系列的障碍,因而社会工作在处理和消除障碍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在这个背景下,Solomon系统地建构了赋权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后来Lee提出,赋权理论应该将多重聚焦包含在其中,比如女性主义视角、文化视角、生态视角以及阶层视角等,丰富了赋权视角理论基础和知识架构的多元性。这些理论聚焦于个人权力、人际权力及政治权力,为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增权理论的概念及内容

增权理论对人抱着积极和肯定的态度,相信人是有价值和能力的,强调通过引导个人、家庭以及社区等采取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采取行动来改变自己当前的不利处境,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社会工作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无权感,让无权者获得权力,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生活。

增权理论还给予了社会工作者三个层面的介入启示:第一,个人层面上,帮助服务对象培养和发展更加积极、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第二,组织层面上,帮助服务对象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以便服务对象能够对自身周围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第三,政治层面上,使服务对象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此外,增权理论的主要内容还有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协助服务对象明确他们的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他们才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主体;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专业人员的知识与技巧是可以同他们运用和分享的。从总体上来说,增权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介入的过程。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成长问题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儿童期是一个特别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发展全面且快速,主要包括生理上的发展、认定、修正情绪能力的发展、认知方面逻辑思维的发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能力的发展等,儿童的发展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成长条件的缺失,他们在成长发展的过程当中会面临一些问题。

(一)身心健康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外出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受到文化水平有限和传统生活观念的影响,代为抚养的祖辈对儿童的照顾还是以“吃饱”为主,较少关心儿童的饮食搭配,造成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加上父母外出打工,家中缺少适龄劳动力,农村留守儿童不得不分担一些家务活和农活,繁重的劳动给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带来压力,使他们更加瘦弱不堪。 此外,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化,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多数留守儿童长期熬夜使用电子产品,影响留守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3]以上种种都会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

作为儿童,他们有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需要。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会感觉身边无人依靠,由此产生自卑感致使他们在生活中小心翼翼和沉默寡言。加上多数留守儿童由年纪较大的祖辈抚养,祖辈无法及时针对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给予关爱和支持,这种缺失会使得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由此而生。此外,根据研究发现,留守时间越长的儿童越容易出现焦虑情绪[4],这些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导致免疫系统和身体功能的下降。自卑感、孤独感以及长时间的焦虑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不善与人沟通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这些心理问题也间接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二)学习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学习成绩不容乐观。原因是一方面出于对孙辈天然的宠爱,祖辈往往不舍得强迫儿童学习,从而缺少长辈监督,因此天性爱玩的儿童也不会太过于重视学习。另一方面,受到祖辈文化素质与教育水平的限制,祖辈对于孩子的照顾仅仅只是在生活上,无法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会降低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此外,相比于父母,祖父母对于儿童在日常生活技能和基本的行为习惯等问题上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对儿童出现的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无法及时地引导和纠正。

(三)保护问题

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保护。儿童作为未成年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定形,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近年来,电脑和手机在农村普遍应用,网络世界也成为留守儿童的一个精神乐园,但由于儿童自身的三观尚未形成、心理防线薄弱和缺乏家庭的有效监督,他们对网络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难以辨别,容易在实际生活中效仿,陷入网络糟粕的陷阱。[5]加上在现实生活中,儿童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感染和周边不良行为的影响。[5]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会出现扭曲的情况。另外,部分承担留守儿童抚养责任的祖辈缺乏安全意识,较少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儿童较为危险的行为不能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无法给予有效保护,给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带来隐患。

三、增权视角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

儿童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儿童权利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对儿童进行具体的评估,利用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从儿童个体、群体、家庭以及社会不同的层面,为他们提供服务,创造儿童友好环境,帮助其免遭权益侵害,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灵活运用“增权”取向,把服务对象看作是具有多种能力和潜力的个人,通过个人层面、人际关系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增权[7],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力,从而满足儿童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受保护的需要以及社会化的需要。

(一)个人层面

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对父母充满了依赖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不仅造成他们内向自卑的性格,也会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化过程。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运用增权理论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化发展。

首先,在开展服务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到他们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心理上往往自卑而敏感。社会工作者应该坚持以尊重、接纳及个别化的价值观去同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接触,通过专业的价值理念和技巧,以真诚的态度去同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对儿童的需求和问题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方案,根据需要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和认知行为矫正等服务。其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大多来自于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可以充当亲子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采取适当的方式让父母明白时常向孩子表达爱的重要性,帮助父母和留守儿童形成定期联络的习惯,让儿童能时常获得父母的教育疏导和情感关怀。最后,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优势,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人际关系层面

人际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个人的能力不是由他人给予的,而是个人通过与社会互动并不断学习和锻炼出来的。而且,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意愿和倾向与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预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内向的心理,很少与人交往,这就使得他们无法通过人际交往获得认同感和学习的机会。在这个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将留守儿童聚集起来形成不同类型的小组,帮助他们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的小群体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会获得角色的认同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良性的环境当中慢慢社会化,逐渐融入社会生活中。另外,还可以通过联系学校和老师,向老师陈述儿童的问题请求学校的帮助,发挥学校的作用。

(三)社会层面

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来重心放在各种不幸儿童或困境儿童或边缘少年的儿童福利已经有些不适用,大规模的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儿童福利关注的对象。当前明确儿童权利和将儿童作为发展主体的儿童福利制度和政策还是缺位的,缺乏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福利机构和组织以及合理的组织保障。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自身作为社会政策倡导者的作用,通过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需求,评估他们的问题,并将自己的分析报告以及相关建议给予政策的制定者,代替弱势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8]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从社会层面上增权,让他们获得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

四、结语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同国家经济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解决他们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运用增权理论时,社会工作者始终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与心理需要,运用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和专业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潜能、发展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链接社会资源,使农村留守儿童在个人、人际及社会层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层面理论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