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多维发力不断提升金山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
2023-09-26叶文娣
■ 叶文娣
近年来,金山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农业产业基础,以打造“科技赋能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样板”为目标,按照“一图二维三园四优五高”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主线,即围绕“一张蓝图绘到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把握人和物两个生产要素主要维度,以“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的“三园”建设为抓手,聚焦“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主导产业,最终达到高品质生产、高科技装备、高水平经营、高值化利用、高效益产出目的。依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技术支撑,立足特色产业,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都市型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示范样板,积极探索都市郊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山模式”。2021年,金山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在上海市年度涉农区乡村振兴考核工作中获评优秀。同年7月,金山区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被列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通过两年的共同努力,金山区于2023年4月列为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一、主要做法
金山区为上海市的农业大区,一直以来,大力推进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建设,农业生产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农业品牌美誉度逐年提高。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形成了以现代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为支撑、以农产品加工物流为带动、以特色品牌营销为亮点、以农业休闲旅游为活力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一)持续高位推动
围绕创建目标梳理形成了一个方向八大任务,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抓推进落实。成立金山区和上海市农科院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领导小组会议,并建立工作专班。区委书记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实施方案。区委、区政府召开农业数字化、乡村振兴等专题会议24次,其中,金山区政府与上海市农科院分管领导保持密切沟通,并带队拜访了市农科院各所、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加强工作对接交流,各条线多次互动开展工作对接,常态化推动共建工作。2022年9月20日至21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参加了在山西太谷举办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培训班,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共建的要求和方向。
(二)强化战略引领
作为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先行区共建工作被纳入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都市农业从“普适性”向“标杆性”优化,支持金山区做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紧密围绕农业农村部“八个一”共建任务,金山区制定共建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聚焦稻米、瓜果(蟠桃、葡萄、西甜瓜、草莓)、蔬菜(食用菌、番茄)和畜禽等金山特色优质产业,大力推进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和新模式示范。发展四大主导产业,打造高品质菜篮子和果盘子。金山按照“一图二维三园四优五高”工作主线,全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示范样板,基本实现都市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围绕一张蓝图绘到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建设农业智能化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三)优化政策支持
区委出台《金山区加快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金山区关于加强农业人才引进和激励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优化提升农业用地、人才引进、科技支撑等扶持政策。建立金融、保险、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机制,在全市首推“穗优计划”优质米全产业链建设,贯穿养地、选种、种植、加工、仓储、渠道、消费者全流程全产业链,为农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信息化对接和服务,形成优质稻米产购储加销联动的生态闭环,努力改变上海地产大米“优质不优价”“品牌杂散”的现状。积极争取市科技兴农项目等农业科技类项目向先行区共建倾斜。在建设类资金和科技类资金专项中设立针对先行区共建的项目。如在2022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设立了135万元专门用于先行区共建项目。
(四)深化共建合作
金山区与市农科院已有3轮共12年合作基础,通过共建先行区,平台不断夯实、领域不断拓展、机制不断完善,种源农业、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等领域联合攻关得到全面加强,持续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市农科院在金山建立了节水抗旱稻国际策源中心、果树试验站和84个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基地(村)/专家工作站,组建了粮油作物、食用菌、蔬菜、藤蔓水果、木本水果和畜禽6个专家服务团,为示范基地、合作社等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助推科技成果落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引育水稻、蔬菜、瓜果、玉米等新品种100余个。市农科院黄建春研究员、陆世钧副研究员长期驻扎金山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研发,指导培育双孢蘑菇和西瓜产业,将最新技术应用产业。陆续对接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部级科技创新技术平台授牌示范基地,推进基地与市农科院开展深度合作。
(五)加强宣传引导
对接新民晚报、农民日报、东方城乡报、东方网、上农新闻等媒体开展宣传。如农民日报、东方网等媒体曾报道,由市农科院玉米中心团队经16年攻关培育而成的富含花青素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沪红糯1号”,于2020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21年以100万元的价格成功进行转让、落户金山。2022年在市级以上平台宣传报道达50次。在“金山三农”区域公众号、市农科院官网开设“先行区共建”专栏,开展日常宣传,发布相关报道。围绕组织管理、共建机制、科技攻关、技术服务、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简报38期。成功举办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共建长三角专场论坛,以及种业、蔬果、食用菌、养殖等多项路演活动,来自市农科院的多项粳稻、鲜食玉米、双低油菜新品种和种子工程新技术,被长三角地区的多家种业企业如愿收入囊中,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批新品种和高效的配套技术(系)。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屏等公共平台开展先行区共建宣传,在联中、施泉等基地加强先行区共建工作及成效宣传。
二、主要创建成效
(一)夯实基础,聚焦发力,种源农业取得突破
开展“申优”系列水稻品种试验示范,优质高产的杂交粳稻新品系“申优R1”在全区试验示范效果明显,面对营养生长期和拔节孕穗期间长期遇到极端高温少雨天气情况,面上种植的水稻普遍穗型偏小,结实率比往年偏低,而“申优R1”仍能达到高产,抗逆性较强,具有很好的种植前景。节水抗旱稻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由上海市农科院自主研发培育的上海产大粒无核优质高效“申华”供应上海,具有大粒、无核、好种、丰产、肉厚、有酒香、风味浓郁等综合优势,一粒“申华”大葡萄的重量可达20克左右,而普通葡萄一粒10克左右已经是大粒了,且成熟期比普通葡萄早10天左右,施泉葡萄合作社已将“申华”作为主栽品种,也是沪上规模最大、条件最成熟的“申华”品种种植基地,亩产值至少可达6万元,种得好、卖得好的话,亩产值甚至可达10万元,可以与近年备受市场欢迎的“阳光玫瑰”相媲美。区内番茄品种结构实现了国内外品种的逆转,目前国内番茄品种占80%。国内蘑菇产业很难突出重围,目前国内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菌种全部依赖进口,而自主选育的双孢蘑菇优势新品种“申K6”,能有效改变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菌种依赖进口的局面,K6菇形圆整、菇型较大、菇体较白,较双孢菇工厂化主栽美国品种A15,品质更佳、产量更高、抗逆性更强,商品菇率达到90%以上。
(二)高效技术,减污添绿,进一步凸显绿色农业成效
不断巩固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突出绿色管控方向,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全力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插播喷同步除草技术、有机液肥料生态还田技术等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金山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被纳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绿色食品获证企业达106家,产品206个,绿色食品认证率达 27.44%,比上年增长 21.25%(2022年为22.63%),较 创 建 前 增 长 77.49%(2020年 为15.46%),并成功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区验收。探索形成了以联中合作社“稻麦秸秆-双孢蘑菇培养料-有机肥-蔬菜/林果种植”、松林楼房养猪场“猪-沼/粪肥-粮菜果种植”为代表的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典型模式。生态循环和生态种养模式,减少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如松林楼房规模化生态养猪场探索猪沼粮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猪粪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减少粪便污染,沼液施入水稻田,减少当季稻田化肥用量25%-50%。从2011年至2021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2%增长到80.13%。
(三)打响品牌,提质升级,逐步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
100多家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合作社和企业申请注册商标,金山小皇冠西瓜、天母水蜜桃、施泉葡萄入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种植产品,廊下蘑菇、金山卫蜜梨2021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金山蟠桃、枫泾大闸蟹入选2022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1年,番茄、蜜梨、葡萄、西瓜、猪肉获得“5金”。2022年,蜜梨、草莓、葡萄获得铜奖,葡萄和鸡蛋还获最受市民欢迎奖。3个基地获得“上海番茄十佳推介基地”,2个品牌获得“上海番茄十佳推介品牌”。金山独有的特色农产品“金山小皇冠”屡获市级评比金奖。“施泉葡萄”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优秀文化品牌等荣誉,其中包括了11个品种葡萄所摘得的全国金奖,成为上海自主研发的首个本土葡萄新品“申华”的沪上规模最大、条件最成熟的种植基地。“中国蟠桃之乡”吕巷,蟠桃种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皇母”品牌蟠桃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全国优质桃评比金奖、上海市知名品牌、上海市著名商标,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精品优质农产品,共有5个乡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吕巷镇和平村-皇母蟠桃、亭林镇后岗村-亭林雪瓜、枫泾镇新义村-锦绣黄桃、朱泾镇大芒村-珠丰甜瓜、漕泾镇水库村-淡水养殖)。形成“一葡二桃三莓四瓜”十大核心农产品品牌,拥有包括金山蟠桃、亭林雪瓜在内的3个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四)精准引育,注重培育,进一步强化农业人才队伍
结合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邀请专家团队来金山建立专家工作站,加大青年科技人员与青年农场主“手拉手·共成长”支撑科研示范基地建设的力度,建有上海农科院黄建春专家、上海农科院叶正文专家等10个区级专家工作站。与市农科院共同推进实施“农业青年成才合作交流计划”,金山区选派22名青年农业科技人员赴市农科院脱产培训学习。农技员黄俭、叶兰珍荣获202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刘小英、李守富入选2021年金山区优秀人才。开展菁鹰计划、头雁计划、农业经理人培训、实用人才培训。卢玉金荣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称号、左金莲荣获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乡村星主播称号。截至2022年11月,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462名,通过认定的达3908名,其中生产经营型1070名、专业技能型1884名、专业服务型954名。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区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72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0家、农业龙头企业31家。
(五)擦亮名片,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深化产业融合发展
芳香小镇、蘑菇小镇、水果小镇等特色小镇稳步发展,精一产,联二产,通三产,产业链条有效延伸,探索出大都市郊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山模式。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纳入首批全国137个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县)之一,被农业农村部纳入首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廊下镇被纳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重点引进以鑫博海为代表的中央厨房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引进先进生产工艺,采用标准化、工业化餐饮运营模式,建成集净菜加工、色拉及保鲜蔬菜加工、农产品冷冻干燥及生态健康食品加工于一体的中央厨房加工产业体系,集聚了鑫博海、亚太蔬菜、舜地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家,年产值超过40亿元。聚焦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一带一园四区”农业旅游集聚区,已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4家。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接下来,金山区将继续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共建工作为抓手,坚定不移走都市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前沿农业科技成果,努力打造成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
(一)加强科技攻关
聚焦本地番茄、食用菌、瓜果等特色产业,依托市农科院粮油作物、食用菌、蔬菜、藤蔓水果、木本水果和畜禽6大专家服务团,加强区内技术部门、示范基地与专家服务团对接,开展课题研究、新品种试验、新技术研究、技术难题攻关。
(二)培育优质企业
进一步打造科技孵化器、创新中心等“双创”载体,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群。尤其是突出“高”“新”特征,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重点推进番茄、双孢蘑菇、葡萄、蟠桃等特色品种的联合育种攻关,建立集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种业技术创新研发与良种产销的一体化体系。
(三)集聚人才资源
聚焦重点领域,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引育农业优秀人才,发展壮大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升技术指导能力。优化教育培训体系,持续开展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指导,进一步丰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让更多青年职业农民学习掌握实用性知识,不断增强青年职业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信心。
(四)加大政策支持
一方面,把农业科技摆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位置,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农业人才激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创新科技金融政策和信贷投放方式,鼓励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抓好招商引资
坚持“外招、内引、上争”全方位招商引资思路,广开招商渠道,吸引外商外资投资开发,引导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金山,发展面向市场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吸引汇聚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科教资源,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交易机构等功能型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成果对接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