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天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
——以《长江的惊叹号》为例
2023-09-26◆李伟
◆李 伟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汉大学在校学生田天就在《当代》杂志发表了报告文学处女作《白头吟》,此后他即以极大热情和主要精力投入到报告文学的采写及文体探索中。
近四十年来,田天著有《你是一座桥》《田天报告文学选》《好男当兵》《向父亲倾诉》《蒹葭苍苍》《一生就做一件事》《逃出北大奔向清华》《天若有情》《父亲原本是英雄》《长江的惊叹号》等多部报告文学作品,并先后获得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两次)、中国传记文学奖、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湖北省青年文艺“金凤奖”等多项专业奖项。
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先霈所言:“报道时代的热点问题,宣传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重要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讴歌时代新气象,弘扬时代主旋律,是田天报告文学的最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凸显了田天报告文学创作的强势与优势所在,诠释了田天报告文学走向成功、产生全国性影响的重要谜底。”
2022 年6 月,武汉出版社以30 万字篇幅出版了《长江的惊叹号——田天报告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长江的惊叹号》),收录田天多年来创作的7 篇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真实再现了葛洲坝工程建设、武汉长江二桥兴建、武汉郊区1998 年迎战大洪灾、湖北对口支援四川抗灾、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先进事迹、武汉电视台“都市茶座”发展等“长江元素”,展现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市民的精神风貌,表达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和“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形象。
以《长江的惊叹号》为例,我们认为,田天以极有辨识度的“田天式”文学品质和美学精神,用卓尔不群的写作姿态追踪英雄,构建崇高;擦亮凡人,点亮微光;书写信史,讴歌时代。其浓烈的家国情怀、民本温度以及文体认知自觉,提振了报告文学介入读者、介入生活的信心。
叙事时空的完整性和镜头段落
如今报告文学作品数量多,质量却鱼龙混杂,材料罗列式、文件叠加式主题窄化、形式单一、单向度的作品,比比皆是。怎样创作出入脑入心的优质报告文学作品,打开读者和时代的期待视野,田天报告文学在实践中的审美创造,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长江的惊叹号》的真实美:报告文学强调真实,田天打破艺术品种的固有程式,作品中常常运用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的真实美学技法,这种新现实主义美学,强调叙事时空的完整性和镜头段落,《征服长江之梦》中,作为“国家叙事”作品,写葛洲坝合龙,镜头段落连贯。推拉的镜头,远近交织,当晓风拂开层层迷雾,晨光在江面缓缓散开的时刻,长江在等待……接着作家详细叙述左岸、右岸的卡车、推土机等,静待截流,景深镜头变为长镜头,由静到动,大江江面已经速小到100 米、80 米……10 米,万双眼睛盯向激流汹涌的龙口,人们的心提到嗓子眼!可是这时,“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当25 吨重的特制四面体石块投入龙口时,眨眼间竟被流速每秒7 米以上的水流冲得无影无踪,这么庞大的物件被长江当成了稻草!”关键时刻,工程师钱金奎采用地锚原理,将四面体石块连成“葡萄串”,他还自告奋勇,冒着被江水裹挟而去之险,爬上巨石,拴了四次,终于拴成,随后,推土机手吼叫着冲向“葡萄串”,“一声巨响——成功了!”这种真实、连贯的特写,是现实的真实,也是属于作家个体的真实体验,只有作家将审美客体和审美的合目的性达成,作品的感染力才通过读者及物性的现场感,得以自觉生成。
追求真实美,田天从人物个性化上进一步开掘,用场景真实和行为真实展现作家输送的审美真实,反映出特定环境和艺术氛围中的人物气象,外化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征服长江之梦》中叙写湖北省老省长张体学,当时是葛洲坝工程总指挥长,当下级向他汇报,要修一条公路,以便适应机械化施工需要时,他问修一条什么样的公路,多长多宽?下级回答“不知道”,张省长立刻抓起电话接通了省委,要秘书“你马上拿上皮尺,给我量一量洪山大道的路宽,马上去!我一个小时后听你的回话。”不到一个小时,秘书打来电话说:中间宽车道18 米,整个路宽40 米。张省长立刻决定,通向工区的路就按这个宽度施工。这段叙述中,我们不仅看到一个工作雷厉风行的老领导形象,也看到真实个性的审美投射,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物我交融得以呈现。
“消化后的情感”富有感染动能
《长江的惊叹号》的情感美:艺术都是表情达意的。列夫·托尔斯泰是艺术情感论的代表,他认为,艺术的功能与使命就是在人际间建立普遍的情感联系,艺术品的水平取决于情感的真诚、独特、清晰所产生的感染力。他说:“艺术起始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便在自己的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标志表达出来。”在《笑洒江城》里,田天写艺术家夏雨田,生命垂危时还在病床上为《都市茶座》写稿子,因为常常迷糊,写着写着就睡着了,笔掉了也浑然不觉,稿子上落下墨迹,一旦醒来又拿起笔,可是前面写了什么根本记不住,稿子上就冒出一些重复的句子,甚至连结束语也没有来得及写好。那段时间,由于疼痛剧烈,进入抢救状态,只好等缓过这一阵再继续写。在写《漫画衣装》时,夏雨田“体内胸水、腹水多达40 公斤,压迫呼吸,导致整夜无法安眠,他不能靠,也不能躺,痛苦不堪,只能在椅子上坐着,竟然连续坐了27 个日夜。”作家笔锋饱含深情,以叙述加上白描式干净、朴素的语言,传达感动过自己的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对观众的赤诚,读者内心的情感体验和主人公和作家融为一体,真挚性和感染性生发的情感审美在三方循环,彰显无穷的艺术魅力。最后,夏雨田发明了“创作止疼法”,他疼得直冒汗,打针也无济于事时,他突然对护士大叫“拿纸,拿笔”,护士不知情,以为艺术家要写遗嘱了,他却写起了独角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种真诚、独特的情感观照,用外在的标志“创作止疼法”淋漓尽致凸显出来。
情感性是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情感是作品的生命,而依托情感折射的人物秉性,则为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了瞬间永恒感。田天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作家精挑细选的,人物独特的个性,赋能读者的美学体验,读来让人过目不忘,久久回味。《你是一座桥》中,吴天祥请一位上访者吃过一百多次饭,上访者是刚从监狱出来,找不到工作,没有住处,偷偷睡在公汽上的孤儿。吴天祥还将为女儿买运动鞋的几百块钱,给另一位上访的贫困户孩子买了衣服,被女儿抢白“我不是你女儿,一双鞋也舍不得买”。还说父亲“对别人是‘大款爷’,对家人是个小气鬼,对自己一毛不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吴天祥的复杂心情和独特个性形成艺术反差性,既有对亲人的亏欠和内疚,也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扶助,但是最终,情感的中心还是定位自己服务的对象为普通老百姓。主人公在情感和理性的取舍过程中,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情感审美传达独特,传达路径清晰,而作家赋予的“消化后的情感”,是真挚的,也是富有感染动能的。
将人物设定在有特定意义的文学现场
《长江的惊叹号》的形象美:文学反映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显示了作家的笔力,而其审美高度往往决定作品的高度,同时昭示作家文学修养和思想认识的高度。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中说:“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将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中,化‘真’为‘美’,化‘善’为‘美’,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引起人的美感。”《长江的惊叹号》在热点大事中,塑造人物形象,寻找人物的“美点”,反映普通情感和人生态度,显现作家的艺术趣味:以小切口反映社会变迁,以小我反映大时代。
《征服长江之梦》中“长江王”林一山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除了人物富有典型性和时代性,主人公有自己的独特思辨精神之外,还得益于作家的零距离抒写。我们知道,一开始,林一山不主张修建葛洲坝,认为条件不成熟,而主张先建设三峡大坝。随后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他身处逆境,一方面想方设法将各类人才疏散到农场,一方面给中央打报告。在长办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周总理指示:“长办不要改组,也不要撤销,凡是有用的人都留下来,把设计搞出来!”虽然长办的一些科技人员得以幸免,但是林一山却被关进长办锅炉房旁边的地下室。“地下室阴暗潮湿,下雨天有道道水流横冲直撞,于是他寻来沙土,开始了一个人的筑坝试验……”作家选取林一山遭际绝境之时的真情、执著、痴迷片段,以小见大,以个体的不幸,反映整个水利工程举步维艰,将个体精神层面的审美体验,映射于读者,使人物形象得以鲜明放大。
康德说:崇高使人感动,优美使人迷恋。刻画人物形象,田天有时把宏大的主题细分化、细腻化,将人物设定在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文学现场,用与主人公匹配的极高的生活浓度语言,次第显影主人公的崇高境界。
《长江的惊叹号》里写建设长江二桥,作者采写建桥者时,有个场景,富有意味地设置在一个正在建设的桥墩上,桥墩从基底算起有190 米高,水面以上大约120 多米高,桥墩截面积20 平方米。这个大墩上是工作区,也是生活区,风浪大时,你会觉得墩子在摇摆,不免头晕眼花。“四面江水,八面来风,你的家飘飘摇摇,晃晃悠悠。”一位铁道部大桥局副总工程师说:在修一桥时,由于风浪太大,运输食品的船无法靠近桥墩,只得空投馒头给墩上的工人。二桥墩上有职工食堂,食堂师傅每天从岸上买回蔬菜、鱼肉,运上船,攀爬每天都在升高的铁架,变着花样给工人们做菜。作家没有直接书写建桥者加班加点,斗酷暑,战寒冬,辛苦异常,而是侧面显现,写出一名厨师的日常,新鲜而真切,用浸透生活汁液的语言,赋予人物独特的审美感染力。
不同表述姿态都能找到“喜感”
文学产品的消费是由文学传播达成的,新时期中国报告文学经历三次浪潮后,迂回前进的路径,给优秀报告文学作家新的启示,报告文学需和时代、人民无缝契合,自洽入心,还需要在审美客体、审美发生、审美方式上投入更多思考,着眼回归常识,捍卫报告文学的文体尊严,正如田天所言,“报告文学不是文学的报告,而是报告的文学”。
《长江的惊叹号》的语言美:田天的语言,简洁、诗意、朴素、真诚、生动、幽默,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像家常菜一样,合乎胃口、读得舒心。
写武汉郊区抗洪,作品开篇的“同心同德抗大洪”,作家笔下诗意的豪迈和悲壮,跃然纸上,在聚焦几位抗洪英雄后,连连设问:“谁倒下去,化作一道挡水的堤?谁站起来,化作一株防浪的树?”简洁、凝练,用及物的挡水堤、防浪树,弥漫抗洪勇士的英雄气息,画面感定格,意境深邃。言简义丰、语气铿锵的灵魂叩问,情感浓烈。
田天对于重大主题叙事,站位精准,往往还会根据不同人物,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述姿态,无论讲述什么故事,塑造什么人物,即使环境再艰难,人物命运再坎坷,作家都能找到主人公的“喜感”,这就是幽默笔法的人性化雕刻,幽默里有些许乖讹,而乖讹里隐藏着主人公的人生际遇和作家独特的思想审美旨趣。
《第二战场》写1998 年武汉郊区抗洪,在对新洲区英姿飒爽的指挥长吴梅英的人物塑造上,作家采用符合写作现场的人物接受方式:抗洪老百姓调侃56 个小时没有合过眼的吴梅英说:“吴书记防洪成了仙。”简单一句话的语言张力,胜过千言万语的溢美之词,没有窄化人物,也没有宽化现场。由于长时间的疲劳作战,吴梅英还闹过不少笑话。一个笑话说,吴梅英钻进汽车,以为司机睡着了,便大吼一声:“怎么不开车?”谁给她开车呢?车上根本没有司机。真实的情况是,那天她昏昏沉沉钻进汽车要去巡堤,吼了一声,才弄清是钻错了车。另外一个笑话,是说她看见一条红绸条幅,错当衣服,问道:“谁的裙子晾这么高?”真实情况发生在那天深夜12 点,她看见刘镇村的横幅被大风吹落,说了一句“去叫个裁缝来弄好!”还有一个笑话,说她睡觉时能接手机,而且思路清晰,指挥得当,真实情况是第四次洪峰过境时,她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副指挥长劝她小睡片刻,关掉手机,突然听到手机响,她一骨碌爬起来,才没有错过一次报警,原来她根本就没有关手机。她的手机号,防汛民工都知道,436 次险情,她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排除。作家深入人性、人情深处,写出人物戏剧性的“喜感”,一方面,巧妙地将防汛民工的紧张心理和防洪危情化解,把指挥长疲劳到极点的情态客观表意,体现其责任心,避免扁平化人物出现;另一方面,从读者的审美感知上,体会到有血有肉、富有人情味文学形象的感染力。
这种幽默语言,田天作品中随处可见,表现建设长江二桥22 岁女吊车司机爬上30 米高的吊机扒杆,作家举重若轻:“看上去就像一片树叶,仿佛江风随时会把她吹下来,她不但不会被吹下来,而是来回检修,如履平地———她被戏称为‘空中小姐’。”
作家用朴素、幽默的语言,看似闲笔的元叙事,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写得机智而有巧思,充满人性之美。
话语质感闪现在故事推进中
著名文学评论家丁晓原说:“注重叙事,讲究叙事艺术,是报告文学对读者生命本能的一种满足,是对基于生命自在的审美奥秘的一种尊重。”报告文学书写,故事性直接作用于文本的文学性生成,作家重视故事,有益于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主题昭示的达成。田天的报告文学,叙事意识明晰。独具慧眼的取材,精当巧妙的表现手法,将一堆纷繁芜杂的故事素材激活,这得益于作家采写时不辞劳苦的行走、独到的审美眼光和结构故事的非凡能力。
《征服长江之梦》的故事美:在情节设置上,独具特色,田天用浪漫和写实相结合的笔法结构篇章,叙述节奏起伏有致,缓急相应,构筑的错落行文之美,可圈可点。
《征服长江之梦》以葛洲坝建设为线索,以时空交错结构故事,穿插思想观念变更,使故事演绎出科学真理的光辉,折射时代的变迁;《长江的惊叹号》写长江二桥建设,运用平行结构,以我视觉中的亲历,串起建设者起伏的命运过往,再有心理写真“加持”,看似间接推进大桥建设,实则诠释了建设者的精神动力,二桥的每个建设者都有奋斗的高光时刻,密集的人物故事小高潮结成二桥这个大大的惊叹号;《第二战场》运用辐射技法结构故事,郊区抗洪英雄谱散点聚焦于同心同德抗大洪的故事中,每个故事的差异性和稀缺性,演奏出多声部的抗洪交响乐;《笑洒江城》是复线型结构故事,在展示《都市茶座》创办、发展的艰难过程时,作家浓墨重彩书写舞台背后诸多名流的辛勤付出;《给你一个新家园》是单线结构故事,笔法凝重、迫切,体现举全省之力对口援建在地震中受灾的四川汉源县;《武汉有个土家湾》是阳光散射结构,围绕武汉土家湾叙写相关物事;《你是一座桥》是一线串珠结构,所有故事围绕吴天祥的爱民情怀展开,体现其为人民服务的一言一行。作品集每个篇章结构故事方式迥异,角度变换,审美体验新奇。
重视读者审美奥秘的求解,是田天故事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田天重视阐释故事的向度和维度,不时闪现的传奇色彩,给故事带来极强的可读性:《武汉有个土家湾》中“改土归流”的传奇,演绎强制废除“杀人不请旨,亲死不丁忧”,由朝廷改派“流官”治理背后的奥秘。关于土家族的命名,作品中一位姓田的姑娘1950 年进京观礼时,解释自己不是苗族,而是土家族的故事,解答了读者的探秘之问。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在《纪实创作真谈录》中说:“中国当代纪实文学在严格遵循事件真实性的同时,很需要有意识地向小说甚至戏剧做法倾斜,运用现代小说叙事的优良技巧,创造和使用精美语言,注重伏笔、悬念、结构等创造法,以增强文学性因素,提高作品的血肉生命含量。”
在《长江的惊叹号》里,很多故事融合了小说技巧,追求故事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注重戏剧性矛盾冲突,注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创意性改变了读者眼中一般报告文学的滞涩感,将人物的时代境遇和个性刻画紧密结合,故事里的歌曲、传说、神话、歌词、谚语、民谣、习俗、顺口溜等民间文学元素,显现独特的故事传播力量,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也拓展了报告文学叙事学的边界。
以对话推进故事,以对话点睛人物,也是田天报告文学的一大特色。作家时常独具匠心地设置独特的对话语境,不遗余力地铺垫、伏笔、闲笔、照应、描写、复沓,使其跟随故事行走,有时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对话,立竿见影实现故事效果。新实践美学认为,文学是一种话语实践。这种话语,有些形态是对话,但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对话,而是通过作家思想传达和艺术思维的转化后演变的文学话语,显现文学意义的生成。田天报告文学中的说话人和受话人,处于特定的社会语境关联处和情节关联处,使话语质感机敏地闪现在故事推进中。
《你是一座桥》中有个因为打架坐过监狱的小汤,出狱后想开一家诊所,可是没有执照,也没有门面,他信访时滔滔不绝,要是有了门面,“看到谁的牙不好,我就让他去我那里走一趟。几分钟就还你一副健康整齐的牙齿。牙疼不是病,疼死无人问——我就偏偏要问问你的牙……”吴天祥说:“执照的事情,门面的事,我们帮着你联系办理。”小汤说:“吴主任,有你这句话,我不吃饭也饱了。”“哎呀,你是不是饿着肚子?”“昨天吃过了,不饿!”“那你今天早饭、午饭都没吃?”“没关系的,这不算什么。我曾经创造过两天没吃一口饭的纪录。”简单的对白,为故事随后的展开作了很巧妙的铺垫,人物的诧异感、陌生化以及读者刨根问底的阅读心理,也照顾到位。文本中,一个经常饿肚子的年轻人,还如此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一定会有出息,完全颠覆了读者对信访者的认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只要心没死,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英国艺术史家、作家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牡蛎要制造一颗完美的珍珠,需要一些物料,需要一颗砂粒或一块小东西,以便围绕它形成珍珠。”田天所用的物料即是人物独有的文学品性——精神价值取向,用对话或者其他形式包裹。
《长江的惊叹号》用象征笔法,叙写故事的文本思想内蕴,也是一大亮点:《你是一座桥》的小引,用镜头语言,描绘一扇窄窄的门,上方是“人民来访接待室”。别看门窄,毫不起眼,“但是,你能够通过这扇门,走进党和政府温暖的阳光里。”细细回味,这扇门,是心门、也是希望之门。《给你一个新家园》中汉源县新县城主干道和次干道的命名,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折射兄弟省份互帮互爱的点睛之笔。
密集的故事细节,意图打造精彩的情节。田天善于将人物看似不经意的日常细节,植入故事叙述的核心层,凸显主人公形象,平衡故事节奏。
《你是一座桥》中吴天祥办公室的杯子,新买了十二只,有十一只被上访群众砸了,“没说上三句话,砰!茶杯就在你眼前愤怒地开花。”吴天祥到一位上访群众的家中调查,冷飕飕的冬天,祖孙俩床上的被子,好薄!“他看着赵小英老人把被子卷起来,这床棉被跟一只枕头差不多大小。”生动、准确、朴素,细节张力十足,浮现一名信访工作者体察民意、为民奉献的艺术形象,也反映出那个年代底层老百姓的贫寒生活。
《长江的惊叹号》细节绵密,每个篇章各具特色。这些细节里,我们体察到作家的用心、用情:援建四川省汉源县的一位项目总工,两个月不能回家,想刚刚出生的孩子时,只能在电话里听一听孩子的哭声;夏雨田患病后,脚肿得穿不进鞋子,可是为了节目效果,硬是穿了二十多分钟才穿上,他自嘲说自己的脚,先像猪蹄,后像蹄花,现在像哑铃。病床上,夏雨田对插满全身的医用管线调侃,“我这也是网络化呀”……
作品里所有形神兼备细节的迷人之处,和曲折的故事呈现、人物的秉性、作品的审美属性有机交汇,艺术韵致既柔性又刚性,这与作家田天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思想深度密不可分。
四十多年来,田天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报告文学的质量把控,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反映出时代最强音,这是时代的感召,也是作家的写作自觉,正如田天自己所说:“报告文学要追求一种个性化的唯我所有的文学气质和美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