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怒江与澜沧江

2023-09-25杨馨宇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澜沧江怒江高原

杨馨宇

奔腾于横断山区的六条大江之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最終汇于长江,滚滚向东而去。而最西边的怒江与澜沧江,因为横断山脉南北走向的山势,没有汇入长江水系,而是一路向南流淌,最终流出国境,使得怒江成为了缅甸最重要的河流,澜沧江则发展成为湄公河。江水潺潺,滋润着中南半岛的广袤平原。

怒江,穿行于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他念他翁山-怒山之间,约300千米的河道被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夹峙,谷底到山巅的高差可达2000~3000米,这里是怒江大峡谷,峡谷内河床最窄处仅有几十米,江水奔腾着咆哮而过,声音震耳欲聋,响彻山谷。当地的怒族称这条大江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

而与怒江隔他念他翁山-怒山相望的澜沧江,谷底与山巅的高差,丝毫不比怒江逊色,这里的最高差甚至超过4700米。江水湍急,两岸山高谷深,岩石壁立,危险至极。

这两条从雪域高原相伴奔流的大江,彼此水平距离并不遥远,千万年来隔高岩与危崖相望,绘就了三江并流地区灿烂的人文光辉。

在滇西北向青藏高原腹地延伸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澜沧江与怒江在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中并行穿越,两条大江最近的距离甚至只有19千米。江水奔腾而过的巨响久久回荡在谷底,猛烈的峡谷风无时不在剥蚀着早已松动的危岩。澜沧江与怒江,都给人以险峻壮阔之感,但谁又能想象,澜沧江和怒江的风姿其实并不是只有这一种。

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冻云紧锁,天幕低垂。一条名为扎曲的河流冲刷着冻土层,雕刻着杂多草原的样貌,这条河流是澜沧江上源,而澜沧江干流源头就是扎曲河的扎阿曲,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这片最为接近澜沧江正源的草原上,蜿蜒流淌的扎曲河并不孤独,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散落在低山之间,这是青海高原极富代表性的景观,褐色的山体表面被植被所覆盖,虽说算不上茂盛,但的确印证着这里牧区的身份。

澜沧江所流经的玉树州杂多县区域,康巴藏族占据了当地藏族人口的绝大部分,这里将玉树牧区的康巴风情演绎到了极致。这些逐水草而居的康巴藏族牧民或许不知道这条日夜相伴的河流,最终会以4880千米的长度位居世界长河名录的第十位,但是在河道旁不时出现的玛尼堆和牛头碑,都说明这些爱憎分明的康巴人世代景仰着这条从唐古拉山顽强冲出来的水源。

当澜沧江流经杂多县东南部的昂赛乡后,便意味着这条大江正式离开了发源地唐古拉山,径直闯入了地形复杂的大横断山区。进入昂赛峡谷中的澜沧江干流一改草原上的宁静温和,低吼着,恍若飞行一般从赭红色的峭壁旁穿行而过。澜沧江上游部分带着奔放、坚韧与豪迈之姿,冲破横断山区的重重阻碍,一路向南奔腾,最终汇入遥远的南中国海。

与发源于唐古拉山东北山麓的澜沧江不同,怒江的正源位于唐古拉山主峰南麓的吉热拍格。这条名称稍显拗口的溪流在脱离冰川的护佑之后,直接深入高原腹地,大有一探羌塘高原的气势,随后水色清澈的措那湖接纳了这股水流,使得怒江在气候极端的藏北高原上能够稳稳生长壮大。这座名为措那的高原淡水湖泊,是青藏铁路上的一颗明珠。和纳木措一样,这是一个信徒经常会来朝拜的湖泊。传说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这座湖泊是“神湖”,而对于乘坐火车前往西藏的旅行者而言,措那湖则是他们对于藏地最初的记忆。

在措那湖吸纳诸多旅行者的赞叹与惊呼后,怒江开启了全新的探索与征程。它没有向西北方向深入整片高原最为神秘的羌塘,而是选择南下,在藏北高原上肆意激荡,最终成就了藏北高寒之地为数不多的草原牧场,西藏北部的重镇——那曲市的行政驻地色尼区,色尼区,原名那曲,是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黑河”,名称源于流经境内的那曲河,而这条河流,就是怒江上游的源头。

怒江离开那曲市色尼区后,最终挥别了无垠的草原,选择了与澜沧江一样的历练方式——深入峡谷。在比如县境内的塘俄村接纳支流后,一头扎进了藏北高原与藏东岭谷交融地区,这里是藏东北地区地理地貌特征最为复杂的区域,这片区域以比如县为中心,涵盖了雪山冰川、高山峡谷、丹霞地貌、草原牧区等多元景观,无论是历史,还是人文风景,都冠绝藏北。

茶曲乡,隶属于那曲市比如县,北邻羌塘高原无边的旷野,南接千沟万壑的岭谷深峡,这里是那曲地区气候较为舒适的地带,素来有“藏北江南”的美誉。也正是在这里,尚为清波的怒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急转弯,怒江流域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也在这里第一次出现。置身此处,很难不产生一种类似时空错乱的奇妙感受。目之所及之处,低矮的群山覆盖着茂盛的植被,搭配上藏地罕见的丹霞地貌,恍若置身中南地区的丹霞丘陵山地。

比如县的飞速发展,与怒江息息相关,县城中随处可见怒江相关的元素。当人们站在怒江岛公园,脚下的江水依然清澈,隔江能够望见山腰上绸带般的公路,那是通往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最高峰—萨普神山色蒲岗日的重要旅游通道,达姆寺、怒江第一湾都在这条公路之上,同时,这条公路也是连通藏北、藏东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生命线。

茶曲乡盛产虫草,这里还算舒适的气候,使得虫草生长茁壮。起初山路艰难,茶曲乡的虫草难以销往外面。后来,政府沿着怒江开辟了前往藏东北虫草交易重镇比如县的公路,至此打开了茶曲虫草销往拉萨甚至全国各地的经济要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遥望怒江,将时间倒回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来自中原王朝的和亲队伍同样将怒江大峡谷选为通过藏东北,深入卫藏(西藏古称)地区的理想路线。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由长安出发,经河州(今甘肃临夏)进入青海,先后经过青海湖和玉树进入吐蕃境内,在途经茶曲乡比如县一带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个风水宝地,便决定停下歇息。文成公主在茶曲乡停留半年多,教授比如人民纺织、水磨、天文历算等技艺,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渐渐地,茶曲乡也成为了唐蕃古道上的一大重镇。

澜沧江与怒江因为被横断山脉南北走向的山势所影响,两条大江只得向南俯冲,进入云南。连同金沙江一道,在地质构造条件下,被紧束于60~100千米的狭窄地带。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中间夹持两座山脉,平行流动了近170千米,最窄的时候,三江两山仅有70千米,这便是著名的“三江并流”。随后,金沙江摆脱横断山脉的控制,调头北上,与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汇合流入长江。而澜沧江与怒江则继续南下,直到流出国门。

在白馬雪山与云南省第一高峰梅里雪山的夹缝中流淌的澜沧江,选择向下深切,巨大的垂直高差造就了世界罕见的深邃峡谷。在德钦县尼农大峡谷谷口,澜沧江拐过一道大弯,烈日之下的山壁寸草不生,江水呈现厚重的深红。兀立此处,背后就是冰崩声响彻山谷的明永冰川。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端坐身后的云端,江对岸更是陡直的山体,虽然视线被高山阻挡,但白马雪山或许将从浓雾中显露真容。

梅里雪山的另一边,怒江与澜沧江遥遥相望。从西藏一路南下的旅程中,怒江一向引人惊慌,从寸草不生的干热峡谷,到丙察察通道上的大流沙,人们不敢在怒江咆哮的江水前驻足,进入云南后,怒江深深嵌入了一片世外桃源——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的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这里拥有云南最引人入胜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民俗,尤以傈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这些世代居住在此的少数民族,他们村寨中的垛木房,生产、生活用具都独具民族特色,村中保存有其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还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怒江第一湾位于丙中洛南部,平静的怒江流到此处,被悬崖峭壁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再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

此处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平原上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景色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处处都是田园风光。

流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后,怒江与高原作别,拥抱热带风情浓郁的孔雀之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润泽这片富饶的边地后,怒江流出国境,开启中南半岛的崭新航程。

而澜沧江的旅程则更加曲折,它在离开高原后先是在临沧孕育了佤族聚居区域和拉祜族聚居区域的独特少数民族文明。接着,又继续向南流淌,流过中国最大的普洱茶产区,最后抵达了植被葱茏的热带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也是它流出国门以前的最后一站。

在西双版纳,人们习惯骑着电单车沿澜沧江纵览宽阔的江面,也习惯在江滨浅滩放下一盏盏蕴含美满祝福的水灯。傣族泼水节时,当地人更是会齐聚江滨展开狂欢。与雪域高原的湍急迥然不同,热带地区的澜沧江温和平缓,有很多人习惯像东南亚一样称澜沧江为湄公河,这条国际长河在这里即将挥别流淌了数千公里的祖国,将与怒江一起,滋润国门之外的土地。

怒江与澜沧江,皆是发源于雪域高原的涓涓细流,一路在高山中奔腾,接纳支流,最终奔向遥远的南中国海。一路风尘一路苍茫,道不尽并流齐驱的山河大势,道不尽润泽文明的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澜沧江怒江高原
跟着怒江走一走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澜沧江源头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澜沧江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