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硬双秀 笔墨浸人生

2023-09-25林元弼

中国篆刻 2023年9期
关键词:软笔硬笔毛笔

林元弼

受 访 人:林元弼(以下简称:林)

采 访 人:姚海通(以下简称:中钢)

时 间:癸卯六月

采访方式:微信

中钢:你在硬笔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请谈谈你硬笔创作风格的形成?

林:惭愧!谈不上成就,更谈不上什么样的创作风格,再说现在说风格还为时尚早。

回顾前几年,从我第一次参加硬笔书法赛事至今,发现一路走来,自己的创作面貌的确一直在改变。从最初的比较生涩稚嫩到现在融会贯通,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有比较明显的不同。这源于自己学习的不断深入,涉猎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源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现在的小楷创作,因为接触了钟繇、王宠、八大山人等的作品,力求在结构上的险绝;因为杂学旁收了行书、篆书等,力求在用笔上劲健灵动;又因为学习了墓志及二王手札等,力求在碑帖上的融合及章法气息上的贯通。就这样,如今的创作也就慢慢有了自己的风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没办法做到更好的深入,总是浅尝辄止,自然也没办法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由专至博,再由博到专,学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钢:软硬双修,成绩斐然,聊一聊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如何并驾齐驱?

毛笔书 琴窗艺苑联

林:说到软硬兼施,是兴趣使然,也是工作所需。记得在上普通师范学院期间练过一段时间的软笔,接触了《九成宫》和《曹全碑》,学习不算深入,倒是临池不辍。参加工作后,软笔完全搁置,由于职业和工作的需求,开始更多地进行硬笔的学习与创作。2017年起开始尝试进行硬笔投展参赛,也取得一些成绩。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曾经一起参加硬笔赛事的朋友入展十一届国展,这一下子激起我的转战软笔的欲望,也看到了一线希望。2019年开始投中国书法年展,没想到真上了。经过两年的努力,自己也顺利地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软硬兼修的这几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自学也有网络学习,有尝试更有探索。如今毛笔硬笔同时临习,已成生活日常。虽深知人毕竟精力有限,若无法舍弃一些,便很难有新的突破,但因为热爱,会不断探究学习,直至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中钢:请分享一下你在书法当中最成功的经验?

林:谈不上最成功的经验,不过结合自身在书法学习方面的成长经历,谈几点最深体会与大家共勉。首先学习刻不容缓,能走出去学习效果更佳,尤其是现场感受专家或大师的讲解与示范,书友间的交流与探讨,都能使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其次是大胆地投展参赛,因为它可以促使你提高,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跌倒中成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最后是无论软笔还是硬笔,若是想在艺术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追求,一定要植根传统,研习古法。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由此我建议初学者最好能够深入研习一碑或一帖,从笔法到字法再到章法,逐一学习研究,要不断思考与体会,同时能够触类旁通,方能有所收获。正如清代梁献《学书论》中有云: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径。

中钢:书法即人生,请讲一讲你与书法之间的故事?

林:书法即人生,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这句话阐释了书法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书法的体验和修行,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境界。无论是追求艺术的美感,还是面对人生的挑战,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和经历。

每个人的人生都如同一个字,一笔一画地构成,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价值观念等都如同字的结构和神韵一样,在不断地变化和演进中。书家在创作时,需要注重笔画的变化和协调,让字看起来美观、和谐。同样,在人生中,我们也需要注重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丰富和有意义。因此,书法可以看作是人生的象征,它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变化和追求。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艺术修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丰富和有意义。清代刘熙载《艺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要说我与书法之间的故事,平淡无奇,但实际上书法增加了我不少生活的乐趣与人生的厚度。依稀记得孩童时曾因为写字受表扬也被批评过,也因为一直有在爸爸爷爷身边耳濡目染的机会,所以早早就喜欢上书写,然一直未能得到专业的引导而裹足不前。直到上了普师后,才有模有样地临帖,学习唐楷,真正打开学习书法的一扇窗。随着学习的深入,越觉得自己专业知识匮乏,书写技能缺失,所以后来才一路走一路学,我的学习多数以自学为主,结合网络的学习,偶尔一两次到外地集训几天。真正正儿八经拜师学艺是没有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因为如此吃了不少苦头,走了不少弯路。想想如果从小能够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学习和指导,或许今天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要说印象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到山东临沂参加中书协举办的年展面试,面对一道道的理论题,我只有慨叹: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不过这样的经历却能促进我的成长与提高。如今不惑已过,我十分庆幸接触了书法,不再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各种应酬上,能潜心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乃是人生一大乐事。

硬笔书 蔡襄《京居帖》《离都帖》

硬笔书 二王手札

硬笔书 松雪斋题跋选抄

硬笔书 《画禅室随笔》选抄

毛笔书 玉兔诗四首

猜你喜欢

软笔硬笔毛笔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硬笔小作
丁逸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辅导教材精选课堂之软笔② 隶书的基本技法解说(续)
画画小工具 毛笔
天津市首届“津美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选登(软笔)
硬笔楷书3500字
软笔临写宋米芾《苕溪诗帖》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