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探索
2023-09-25郭晓芳曹红梅
■郭晓芳,曹红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内涵,旨在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共同发展。本文在充分分析高职土建类专业特点的前提下,从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意义、探索思路、典型案例、问题和反思、改进策略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充分发挥学徒制培养双主体育人和双身份学习的优势,提出了适合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范式。
一、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注重高职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整体优化,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土建类专业对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很有必要。
(一)建筑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建筑业智能化的突飞猛进,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对于BIM技术、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求,高职土建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于智能化、信息化的工程项目实际。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培养掌握建筑业新知识和先进技能的高职土建类人才是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必然
传统校内教室为教学场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有着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发挥出来的弊端。当前土建类专业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需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指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职业教育教改探索的方向。
(三)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特点
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力学与结构、工程设计及施工等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极强。工程设施反映了一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建设工程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而发展起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意义
探索符合土建类专业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徒制培养双主体育人和双身份学习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徒实操能力和创造力,理解和掌握教学重难点,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校企双方职责共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创新合作机制,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1]。培养符合新型建筑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BIM技术、智能化建造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三、现代学徒制培养实践探索思路
(一)实现专业设置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土建类专业设置与建筑产业需求对接,制定并实施企业师傅与学校老师双导师指导。积极开展探索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员工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程体系建构、课程标准编写、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具体教研过程,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保障措施。
(二)校企合作将教育过程转换为项目生产过程
将学生实践项目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区域专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需要。
(三)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形成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充分落实国家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关键岗位、不同工种从初级到高级的岗位职业标准、教材、规范等。尽早将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于建筑的设计、施工、成本核算、运维等环节的工程思维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中,在课程体系中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课证融通[2]。
(四)开展职业证与毕业证融通的职业技能训练
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和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结合,不仅为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的各个岗位的实习任务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双证互助互补,实现毕业与就业职业岗位、市场需求、科技进步的对接。
(五)共建岗位模拟式的实训基地
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办学优势,引企入校,参与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完成技术创新与应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教师与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企业人员兼职专业课教师。使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成为学生实训的平台,更是教师积累实践经验、企业人员丰厚理论储备的场所。
(六)校企互聘,共同打造双导师、双师型教学团队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催化剂是教学团队,培养并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是关键。重点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引进校外高精尖专业人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专家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形成一支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导师、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
四、太原城市学院建信班阶段性现代学徒制培养典型案例
太原城市学院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2018 级曾经开展过一届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被山西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X”(BIM)职业技能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具有一定的学徒制培养经验、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和固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合作单位。2020 级建信专业前期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在前期铺垫的基础上,太原城市学院与省内知名A 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安排建信班13 名学生于第五学期赴企业开展实战项目式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时长3 个月。
(一)A公司与本专业对口,秉持“育人才”的发展理念
A 公司以培育山西建设项目信息化、数智化品牌,构筑山西建筑产业新业态,打造山西建筑行业数智化领军企业为使命,秉持“做服务、育人才、树品牌”三位一体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建筑数智化领军企业,积极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以新动能促进新发展,为区域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数智赋能。
公司对BIM类人才、建筑动画技术、智能建造类人才内在需求量大;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培训能力。这样能够为学院现代建筑专业群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开展学徒制培养期间,A 公司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设施设备;按师徒比例1∶3 选派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师傅;在学生管理方面,具有人脸识别打卡系统、多级审批权限请假、每日一篇学习日志等制度,在学生“吃住行”方面精心安排、考虑周全、条件优渥。
(二)建信班第五学期现代学徒制培养实施过程
在学生入企之初,企业进行专业知识的摸底考试并征求学生意愿,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学生特点进行项目分配及带岗师傅安排,表1 为分组情况。为完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建信教研室安排3 名校内教师每周轮流赴企业配合培养工作。
表1 现代学徒制合作育人师带徒安排表
之后根据以上安排,企业与学校按照签订的框架协议、现代学徒制双方培养协议、三方协议开展培养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带徒师傅严格落实师带徒责任状,做好指导、督促、考核工作。
2.学生严格遵守A 公司管理制度、认真服从工作安排,积极主动学习,每日一篇学习笔记,以保证在实习期间学有所获。
3.校内老师积极配合企业完成本次现代学徒制培养相关事宜,做好学生的教育、监督、管理、考核工作。
企业学习三个月以来,建模同学进行项目土建、机电模型搭建,并对模型进行初步优化,进行机电模型核查,配合公司报表统计汇总数据,参与制作投标文件等,协助培训部整理习题,收获颇丰。
12 月开始,学生准备企业学习的收尾总结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学生完成现有项目后与师傅交接工作;第二,将在企业学习的过程性资料交给学校;第三,签订离企承诺书和确认单;第四,完成考核,校方与企业共同给出考核单。
(三)现代学徒制培养成果清单
为了更好的给下一届开展学徒制培养工作积累宝贵经验、为模块化教学提供实际工程案例,教研室对过程性资料及最终成果进行整理收集,如附表1 所示。
附表1 现代学徒制培养资料成果清单(校方)
(四)现代学徒制培养成效
案例通过学校与A 企业的教师、师傅对学生的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学院及系部在本学期开展的学徒制培养工作中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学生培养效果显著,为后续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此次学徒制培养特点之一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企业以真实项目展开教学、发布任务,以企业的标准验收学生的模型并给出评价,作为学徒制培养结束后考核依据和学校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平时成绩组成部分。
学生的建筑工程土建和机电建模能力、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方面提高较快,同学在自身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还带动鼓励身边同学积极学习,增强了学习信心,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真实的案例驱动式教学不仅为学生的核心岗位能力的实践提供了教学条件,同时也为后续岗位技能培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用实训资源。
2.职业技能与“1+X”(BIM、装配式)等级证书融通
培养过程对标国家产业需求,重点强化学生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等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参与实战项目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培养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1+X”(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学徒中95%的学生一次性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初级考试并获得证书,50%的学生通过中级考试并获得证书,远远高于同类非学徒培养的学生的通过率。
3.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
学校教师通过在企业跟岗实践,及时掌握了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深入了解了山西省首例建筑装配式住宅项目BIM施工应用案例。企业师傅通过讲座、授课、指导实训等深入教学一线传授宝贵经验。初步建立了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模式,为后续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的持续开展储备了良好的师资团队。
4.初步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
近一年来,太原城市学院与A 公司先后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学习三方协议,进一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机制和职责,明确学生津贴、有关保险及相关政策,实施合作项目的方案;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会议,制定了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期间还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建筑动画技术、智能建造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在合作过程中,太原城市学院初步建立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5.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见雏形
太原城市学院初步建立了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为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标准,促进以现代学徒制为代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符合“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制度。
随着2020 级建信专业学生师带徒学习工作的深入,太原城市学院与A 公司将会继续按照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精神,从细微处着手,继续将教育工作做到实处,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第一标准,以学生安全与健康为管理准则,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学生到学徒没有做好过度
在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师带徒学习初期,从校园初入社会,虽然他们听学习热情很高,但不适应师傅的严厉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职业规划不清晰、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学习成了被动接受。他们对人际关系如何处理产生疑问,师徒关系处理欠佳,对师傅缺乏敬畏之心。实践教学在企业中进行,在工作环境中学习不同于在学校学习,学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二)校内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校外跟岗师傅缺乏教学经验
校内教师的辅导范围不够明确,缺乏专业性。安排在企业辅导学生的老师多数为学校的专任教师,校内教师对自己所带课程的专业知识较为熟悉,而学生参与的项目是专业大综合,入企后出现跟岗教师辅导存在困难的问题。
企业师傅缺乏教育高职学生的经验方法,与学生的沟通缺乏技巧和策略[3]。虽然企业师傅掌握着专业前沿知识和技术技能,但是没有教育学生,特别是和青春期学生沟通交流的经验,需要在后续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中前期做出铺垫。
(三)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管理制度、考核标准不够完善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深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企业参与较少,教学计划虽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但企业标准还未制定。
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员工,不适宜完全按照公司制度管理;学生离开校园后依然按照学校的校规校纪约束学生也不现实。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的育人机制还不够全面和完善,需要在考勤、考核、上下班管理等方面根据框架协议、现代学徒制双方协议、三方协议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考核细则[4]。
(四)联合育人实施过程中企业方实质性的效益不大
现阶段政策对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支持力度不大,造成自愿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较少,参与企业获益不大。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试点学生人数少,素质较差,对试点企业解决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意义不大。第二,试点企业当下也无实惠政策可以享受。第三,试点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实习岗位、选派师傅进行辅导,为学徒创造学习环境提供设备和食宿,增加了直接成本。学徒培养结束后学生面临毕业,人才的流失也使企业增加了间接成本。
六、改进策略
为了后续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有序开展,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出改进。
(一)提炼项目案例知识点,融入专业课程
学校以企业真实使用的项目为校内教学案例素材,总结提炼挖掘项目案例,并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融通,从学生入校后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为第五学期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做好铺垫。
(二)加强实践学习的同时,明确职业规划
学生入企前校内指导老师要从职业规划和职业操守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师带徒的业务传授教学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三)班主任贴近学生,确立信任,增强学生信心
在学徒制培养过程中,校内指导老师的工作重点放在解答学生的专业问题上,安排班主任定期去企业了解学生心理情况,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之外的问题,并且指导学生如何与企业师傅有效沟通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上,班主任首先要与学生共情共理,掌握实际情况后进行客观的分析。他们应针对学生个性化思想进行开导,化解矛盾,增强学生自信。
(四)进一步细化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实施等配套措施
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中开展现代学徒试点工作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从多方位角度积极寻求更多企业合作进行符合本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进一步扩大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规模。使学徒培养模式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校企合作培养提高人才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办法、实施方案、资金管理等制度,推动高职土建类职业教育有序发展。
(五)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岗位能力
校企双方要进一步明确需要培养的核心岗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鼓励项目组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的申报并将成果转换为课程建设内容[5]。深入优化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岗位的职业标准、对应教材等。
(六)激发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机制
从政策方面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从社会、行业、企业多个层面激发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进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七、结语
将现代学徒制教学应用于高职土建类专业是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改革模式,高职院校应该借鉴知名学校的典型案例,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培养土建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克服教学改革的困难,制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建设项目知识,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