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局因子分析法的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
2023-09-25蒙大斌张容祯
蒙大斌 张容祯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134)
1 引言
绿色技术的概念最早是由Braun 和Wield 于1994 年提出,其定义为“减少环境污染与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1]。后来有学者从创新的角度研究绿色技术,提出了有关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如马媛等将开展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创新活动定义为绿色技术创新[2]。本文在当前概念的基础上,将绿色技术创新定义为一系列旨在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评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评价指标的主要关注点分为3 个方面:投入、产出和效率。侧重于反映投入的评价指标通常是采用地区研发投入占能源消耗量的比值[3];旨在反映产出的评价指标通常是绿色技术专利申请数[4]或专利授权数[5];侧重于反映效率的评价指标通常是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等投入产出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系统评价[6]。
鉴于此,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不同于以往单一指标,综合选取各种指标并采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行系统评价,使其所反映出的信息更为全面。
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
本文在遵循严谨性、可获得性和完备性的原则上,从经济与产业、市场与环境、研发与投入3 个方面,设计了一套由3 个目标层、10 个准则层、21 个具体指标构成的测度体系,见表1。
表1 绿色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来源
研究过程中涉及的指标数据覆盖了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原始数据来自2010—2019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地方统计年鉴,其中某些年份的几个空位数据基于线性插值法完成补充。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主要基于降低维度的思想,分析研究给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将复杂的原始指标合成为几个公因子。全局因子分析是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由不同时间尺度的观测值组成的三维时间序列数据表,使分析变量更客观、更具可比性。
本文计算出的综合得分代表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core 为综合得分;wi为第i 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i=1,2,…,n;Factori为第i 个公因子的得分。
3.2 研究过程
本文运用SPSS 26 软件对2010—2019 年30 个样本地区共21 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前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实证分析后得到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值为0.837,其大于0.600,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P 值为0.000,说明研究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即指标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全局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提取出的前5 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9.11%,可以代表初始变量的大多数信息。
3.3 研究结果
3.3.1 公因子
(1)第一公因子(F1)的方差贡献率达29.04%,在反映区域产业规模的基础上,还体现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投入力度,综合性强,将其命名为“区域综合实力”。
(2)第二公因子(F2)的方差贡献率达19.58%,主要涵盖各研发资源,将其命名为“研发资源基础”。
(3)第三公因子(F3)的方差贡献率达15.61%,重点反映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状况,将其命名为“研发外部环境”。
(4)第四公因子(F4)的方差贡献率达7.69%,反映了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将其命名为“创新激励强度”。
(5)第五公因子(F5)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19%,体现出了环境规制政策的强度,将其命名为“环境规制水平”。
各公因子的具体指标构成如表2 所示。
表2 旋转后的公因子载荷矩阵和指标构成
3.3.2 综合得分
2010—2019 年我国30 个省(区、市)绿色技术创新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3。由表3 可知,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30 个省(区、市)中绿色技术创新综合得分超过均值的有14 个,说明我国约有54%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综合得分不高。
表3 2010—2019 年我国30 个省(区、市)绿色技术创新综合得分及排名
从地区来看,综合得分呈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特点,排序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这正好符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中,东部地区的综合得分为0.424,远高于其他3 个地区,说明各地区之间的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相互拉动的积极作用力较弱。
从省域来看,广东、江苏、山东分列前3 名,综合得分前6 名的省市均来自东部地区,综合得分前10名的省市中只有2 个来自西部地区。而综合得分排名最后的6 个省区中,除海南和吉林外,其余4 个省区均来自西部地区,反映出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利用2010—2019 年间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形成了一个绿色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体系,采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众多指标进行归纳提炼,得出了5 个公因子,依照其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分别命名为“区域综合实力”“研发资源基础”“研发外部环境”“创新激励强度”和“环境规制水平”。
总体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欠发达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亟待提高。
4.2 建议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1)打破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壁垒,促进各区域协调进步。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要充分吸纳技术红利,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实现资本的有效引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要注重优化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水平和协同效应,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发展。
(2)营造对绿色技术创新利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要加强引导,建立更为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通过优化各项方针政策,促使创新要素向绿色产业集聚,推动市场环境向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制定适合本地区行之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