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2023-09-25于丽
于 丽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和精通多门语言,还要具备强有力的创新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对高校“韩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需进行创新研究,要梳理国际化创新型韩语人才培养的内涵和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型的韩语教学理念和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探究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从而积极构建国际化韩语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构建教材体系。应从培养目标和方案、课程设置和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培训和国际交流、教材的开发与编写等方面,探究高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途径、渠道和方法。这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关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工程,建立一个“韩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从教师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学评估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创新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韩语人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
为此,由庄智象撰写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一书,对“韩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作者以国际化发展趋势为时代背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理论指南,立足于中国高校外语教育实际和国情,立足于当代国际化外语人才与人才发展战略需求,在对比分析了世界各国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理念、培养政策和制度、培养方法和手段等问题基础上,系统探究了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符合国际行为通则的、符合外语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律的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途径和教学模式。全书由理念篇、实践篇和建构篇三部分组成。作者思考了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培养优秀外语类人才的问题,探讨了有关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一系列问题,试图积极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之路。为此,作者从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界定和背景、意义和目标、战略和策略、内涵与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并从外语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与评估体系构建等进行了专题研究。
在书中,作者首先阐述了国际化人才的界定及素质。所谓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定义,在国家、企业、学校和个人角度等不同视角其定义不同。站在国家角度从国家管理、培养和使用角进行定义;站在企业角度注重的是国际化人才,评价人才能力的标准是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高低,企业对国际化人才最大要求,就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站在学校角度更注重教育结果和人才培养过程,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资源和手段等方面;站在个人角度主要是那些国际上知名人士对国际化人才的理解,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国际通用知识和对国际规则的掌握。要想达到上述境界,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实践训练。而所谓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相关国家领域专业知识、世界各国交往礼节和国际规则,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国际形势做出理性判断和提出应对措施,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从容应对国际交往事务和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其次,论述了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目标。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意义,在于以国际化培养为主线和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前提,以提高外语人才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方面要接近国际化需求,不断创新外语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与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创新,以及构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而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外语人才;实施国际化师资队伍塑造战略和实践教学,设计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效整合培养资源和增设跨学科跨文化课程,按照国际普遍适用标准培养学术型、工程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调整外语课程设置和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论述了实施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战略与策略。国际化作为外语人才培养的战略选择,需要构建国际知识和语言知识相结合的专业知识体系,创新是外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创新型人才也是我国获得高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我国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要立足本土和放眼世界,适应创新需求不断完善外语教学模式的国际化,逐步推进“外语+国际化实践”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了解辩证法,培养他们批判主义精神,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开拓国际视野。还要培养专业人才国际化,引入创新概念以构建国际化课程新体系。突出创新特色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国际化,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创新思维以引导大学生视野的国际化。还论述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界定。阐述了国内教育界对创新型人才内涵的理解、创新型人才内涵的国际定义。还进一步阐述了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内涵与组成结构,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目标、战略性与紧迫性。深入探究了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作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是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关键是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核心是鼓励探究思维。
随着中韩两国经贸的广泛合作与交流,“韩语+”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有助于加强中韩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韩语人才成为当下高校韩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高校韩语教学方式比较老旧,科目设置和师资专业领域比较单一,学历不均衡,跟风开设韩语专业,专业认可度低,留学生资源利用率低,多维度思维人才培养意识薄弱。因此,为探究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增强韩语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需要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强化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
“韩语+”复合型人才需具备有较强的韩语应用实践能力,如扎实的韩语知识基础、较强的韩语运用实践能力、娴熟的韩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还要拥有娴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韩语语言专业知识基础;还要拥有韩语复合型的知识储备结构,熟练掌握与韩语商务复合型相关工作的具体应用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韩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还要拥有韩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创新能力竞争,这就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鉴于当前我国韩语教学中还存在教学理念滞后、师资短缺和水平不高、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忽视韩语专业的特殊性、缺失人文性熏陶和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笔者认为培养“韩语+”复合型人才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与对策。首先,要确立“韩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模式。与日俱增的中韩两国贸易往来急需大量的韩语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知识面广、韩语商务水平较高、韩语知识结构完整和较强的韩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制定“韩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本校韩语教学实际情况并要有所突破创新,做好精准规划让培养目标更加切合实际,使发展规划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吸收国内外一些优秀的韩语复合型优秀人才进校传授经验,树立先进的韩语教学理念与方法,探索一条符合中韩经济贸易商务实况的人才培养道路。
其次,探索构建“韩语+”复合型人才的课程设置,这对韩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设置一些有关商务和文化的韩语课程,让学生了解韩国文化和学习到韩国商务专业知识。韩语商务课程有助于大学生触类旁通韩语商务知识,更有利于今后工作开展和自身发展。适当增加韩语商务的社会实践课程,运用所学的韩语商务知识以有效解决韩语商务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升韩语社会实践能力和商务创新能力。还要努力打造高水平“韩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韩语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育人立德为己任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尽其所能和发挥光芒。韩语师资队伍不但要心系祖国教育和关心国家未来,还要具有丰富的“韩语+”知识结构和国际视野。还要积极构建中韩两国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韩国语言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韩国高校语言教育教学经验,以促进我国高校韩语教学的发展和解决韩语教学中的新问题。还要扩大中韩两国人才交流,加强与韩国知名高校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韩语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中韩学术活动,以获得韩国高校科研成果和分享办学经验。
第三,探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韩语+”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渠道、方法和手段。根据韩语复合型人才需求进行定位和改革办学体制,推进韩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根据人才市场实际需求量对韩语人才进行合理有效配置,还要协同创新和发展交叉学科,以提升“韩语+”复合型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水平,实现由语言技能型向专业知识型转变,坚持学科本位逐渐向学科交叉转变,通过课程合理设置和协同创新培养出兼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国际化人才。还要改革“韩语+”复合型人才校管理模式,以形成特色化办学,立足于国情和校情及专业特点,整体设计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还要以人为本加强韩语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坚持以中国文化为立身之本;加强韩语办学效果的国际化比较,扩大国际交流规模,积极营造学校国际化氛围,以培育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能力。最后,构建复合型“韩语+”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加强校企联合、优化课程体系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韩语+”复合型创新性人才。还要构建有效的韩语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操练韩语语言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业务技能。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经过实习老师指导不断重组自我知识结构,不断提高韩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