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生态调度试验及效果分析
2023-09-25徐薇,丁胜祥,陈音超,朱其广,崔福宁
徐 薇,丁 胜 祥,陈 音 超,朱 其 广,崔 福 宁
(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 2.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湖北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3.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创新团队,湖北 武汉 430010; 4.长江水利委员会 水旱灾害防御局,湖北 武汉 430010; 5.云南华电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 言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其中石鼓至攀枝花为金沙江中游河段,这里水能资源丰富,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根据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金沙江中游河段按9级方案开发。其中,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6座水电站相继投产运行。梨园水电站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的第三个、已建的第一个梯级水电站,于2015年投产发电,梨园水库总库容8.05亿m3,正常蓄水位1 618 m,相应库容7.27亿m3,死水位1 605 m,调节库容1.73亿m3,具有周调节性能。
金沙江流域以虎跳峡为界,上游属典型的高原鱼类区系,金沙江中下游为高原鱼类和江河鱼类交错分布的过渡江段,以江河平原鱼类区系为主[1]。根据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承担的《金沙江干流中游江段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水生生物专题》成果,金沙江中游共记载鱼类149种,其中干流分布有鱼类146种(包括特有鱼类52种)。随着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建成运行,河流自然生态系统逐渐改变为湖库生态系统,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于鱼类而言,原来适应于底栖、急流等环境的产粘沉性卵的鱼类,逐渐移向库尾或支流流水河段,由于生境萎缩、食物匮乏,种群数量明显下降[2];长薄鳅、长鳍吻鮈、圆口铜鱼等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由于多数产卵场被淹没,鱼类资源严重衰退[3]。迄今,对金沙江干流鱼类早期资源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江段[3-7],中上游江段相关研究偏少[8]。相对金沙江下游梯级及三峡水库而言,对金沙江中游梯级建成后鱼类资源变化的相关资料也不够丰富[9-11]。
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是一种兼顾生态的综合调度模式,以生态目标、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达成妥协或优化为目的,是流域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12]。作为减缓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主要措施,近年来生态调度已在溪洛渡、向家坝、三峡、丹江口等长江干支流大型水库开展了促进鱼类繁殖的人造洪峰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3-15]。针对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开发对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环评意见明确要求:采取生态联合调度降低电站建设运行对水文情势的影响(环办函〔2009〕436号文件);梨园水电站应深入开展水库生态调度技术研究,在鱼类生殖季节尽量加大下泄流量,并模拟天然洪水,刺激鱼类产卵(环审〔2012〕21号文件)。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和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基于多年监测数据,分析了鱼类分布、鱼类繁殖习性,鱼类产卵所需的适宜水文条件,首次提出了梨园水库适宜生态调度时机[16],并结合水文预报编制了生态调度方案。在此背景下,梨园水电站于2020、2021年相继实施了两次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本研究通过同步开展鱼类早期资源和水文环境要素监测,旨在分析鱼类自然繁殖对水文环境要素变化的响应,初步评价生态调度的效果,并提出生态调度优化建议,为探索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提供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采样方法和步骤
采用常规的江河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逐日采集鱼卵和鱼苗[17]。早期资源采样断面设置在距梨园坝址下游20 km、水洛河河口上游1 km处(N27°45′37″,E100°22′1″),研究区域及梨园坝下采样位点如图1所示。采样的网具为弶网,网口呈半圆形,网衣为圆锥体形,直径1.0 m,网长2.0 m,网口面积0.4 m2,网眼40目。收集卵苗的网箱长0.4 m,宽、高均为0.3 m,由矩形木框支撑成长方体形状,网箱的近底部开一个圆形口,用于与弶网尾端连接。
图1 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及梨园坝下采样位点示意Fig.1 Sketch map of the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and the sampling site under the Liyuan Dam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时间为2020年6月20日至8月18日、2021年6月1日至7月30日,每年持续60 d。采样频次为上午7:00~9:00、下午16:00~18:00各1次,每次持续1~2 h。采样的同时,记录采集时间、卵苗数量,观察发育期,同步测量流速、水温、透明度等。水文要素信息由梨园发电分公司提供,包括梨园电站入库流量、坝上水位、出库流量、坝下水位等逐日平均数据。
1.2 样品处理和鉴定
所有采集到的鱼卵和鱼苗都进行种类鉴定,尽量鉴定到种,无法鉴定到种的至少到属水平。样本数量较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形态学观测法。该方法需要将采集的鱼卵统一培育成鳔形成期的鱼苗,再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鉴定,采集的鱼苗则直接固定后鉴定。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一般直接用DNA测序的方法鉴定物种,采集的卵苗无需培养,直接用95%酒精保存待用。DNA测序鉴定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样品整理→样本制备→PCR扩增→PCR产物测序→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本研究中,鱼卵样品直接采用DNA测序方法、鱼苗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逐日采集的卵苗数量、采集时间、网口面积和流速数据计算卵苗密度,以逐日断面平均流量数据推算卵苗日径流量,用来反映卵苗资源量的日变化。监测期间,逐日卵苗资源量的加和,用来反映鱼类的产卵规模。根据鱼卵发育时间和江段的平均流速反推鱼卵的漂流距离,用来反映鱼类的产卵江段。参考曹文宣等[17]的方法,鱼类卵苗资源量估算方法如下。
(1) 采集期间卵苗密度为
(1)
式中:d为采集过程中单位水体体积通过网口的卵苗密度,个/m3;n为采集过程中累计获得的卵苗数量,个;S为网口面积,m2;v为网口流速,m/s;t为采集持续时间,s。
(2) 卵苗断面流量系数为
(2)
(3) 采集期间的卵苗径流量为
Mi=di×Qi×C
(3)
式中:Mi为第i次采集时段内通过该江断面的卵苗数,个;di为第i次采集的卵苗密度,个/m3;Qi为第i次采集时的断面流量,m3/s;C为卵苗平均密度相比系数。
(4) 非采集期间的卵苗径流量为(用相邻两次采集的卵苗径流量及其间隔时间进行插补计算)
Mi,i+1=(Mi/ti+Mi+1/ti+1)ti,i+1/2
(4)
式中:Mi,i+1为第i与第i+1次采集时间间隔内的卵苗径流量,个;ti,i+1为第i次和第i+1次采集时间间隔,min。
(5) 卵苗总径流量M与卵苗日均密度d′表示为
M=∑Mi+∑Mi,i+1
(5)
d′=M′/(Q′×C×t′)
(6)
式中:d′为某一天内估算的卵苗密度日均值,个/m3;Q′为某一天的断面平均流量,m3/s;t′为一天24 h,取值86 400 s。
(6) 产卵场位置表示为
D=V×T×3.6
(7)
式中:D为鱼卵漂流距离,km;V为江段平均流速,m/s;T为相应水温条件下“四大家鱼”胚胎发育时长,h。早期资源监测断面以上距离D的位置即为推算的产卵场。
2 结果和分析
2.1 梨园生态调度试验条件
梨园水库生态调度的目标是在坝址下游江段水温达到18 ℃以上,满足相应的起涨流量和来水条件时,通过持续增加水库出库流量的方式,人工创造出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繁殖的持续涨水过程。监测结果表明,金沙江中游断面监测到圆口铜鱼、长薄鳅、长鳍吻鮈等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
根据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关于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生态调度相关成果,梨园坝下满足目标鱼类产卵的水温、流量边界条件为:产卵河段水温达到18 ℃以上;起涨流量超过1 250 m3/s后,逐步加大下泄6 d以上(日均增幅约100~400 m3/s),将出库流量增加到2 560 m3/s以上、坝下水位总涨幅大于4.29 m。在综合分析产漂流性卵鱼类所需的流量、水温条件后,满足金沙江中游河段目标鱼类繁殖的时期主要集中在5~7月份[16]。为保证生态调度效果,梨园水库生态调度试验宜安排在6月下旬择机实施。
2.2 梨园坝下水温和流量变化
2020~2021年调查期间坝下日均水温、日均流量变化过程如图2、3所示。2020年的水温变化范围为18.0~19.8 ℃,平均值18.8 ℃,流量变化范围2 458~4 918 m3/s,平均值3 992 m3/s;生态调度期间,水温总体呈下降趋势,降幅约1 ℃,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持续涨水5 d。2021年的水温变化范围17.6~21.2 ℃,平均值19.4 ℃,流量变化范围1 099~3 426 m3/s,平均值2 139 m3/s;生态调度期间,水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幅约2 ℃,流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持续涨水10 d。两年调查期间以及生态调度期间,水温和流量变化模式差异明显。
图2 2020~2021年调查期间梨园坝下水温变化过程Fig.2 Varia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below the Liyuan Dam in 2020 and 2021
图3 2020~2021年调查期间梨园坝下流量变化过程Fig.3 Variation of river flow below the Liyuan Dam in 2020 and 2021
2.3 漂流性卵苗种类组成
2020年采集到不同早期发育阶段个体共计174尾(粒),包括鱼卵52粒(含寡卵7粒)、仔稚鱼122尾。2021年采集到不同早期发育阶段个体共计494尾(粒),包括鱼卵204粒(含寡卵24粒)、仔稚鱼290尾。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共获得鱼类27种,统计了两年间梨园坝下江段漂流性卵苗的种类组成及年际分布,见表1。其中,典型的产漂流性卵鱼类有圆口铜鱼、中华金沙鳅、中华沙鳅、长薄鳅4种。
表1 2020~2021年梨园坝下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Tab.1 Species composition of fish eggs and larvae below the Liyuan Dam in 2020 and 2021
2.4 漂流性卵苗丰度组成
统计了2020、2021年监测期间的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包括密度和径流量),见表2。两年鱼卵总径流量分别为743万粒、1 507万粒,仔稚鱼总径流量分别为1 323万尾、1 811万尾。从丰度范围和均值来看,2021年鱼卵和仔稚鱼的丰度均明显高于2020年,其中鱼卵丰度为2020年的2.44~3.38倍,仔稚鱼丰度为2020年的1.37~2.03倍。
表2 2020~2021年梨园坝下鱼类早期资源密度和径流量Tab.2 Density and runoff of fish eggs and larvae below the Liyuan dam in 2020 and 2021
目前,梨园坝下监测到的4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中,以长薄鳅为绝对优势种,两年分别占到鱼卵总量的93%和97%。圆口铜鱼、中华金沙鳅、中华沙鳅等种类比例极低。这些鱼卵的发育期包括多细胞期、桑葚期、囊胚期、原肠期等,据此推算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位于梨园水电站坝下约10 km的范围。
2.5 鱼类繁殖活动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2.5.1水 温
监测期间的最低水温,2020年为6月29日的18 ℃,2021年为6月9日的17.6 ℃,基本达到该区域鱼类繁殖的下限水温18 ℃。2020~2021年梨园坝下卵苗密度与水温逐日变化,如图4、5所示。鱼卵密度与水温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表现为鱼类在水温下降阶段不产卵或产卵量减少,而在水温升高阶段产卵量明显增加,表明水温是影响该区域鱼类繁殖的主要因子。鱼苗的多寡与水温变化没有明显的响应关系,但鱼苗的峰值区间仍出现在水温较高的阶段。
图4 2020年梨园坝下卵苗密度与水温逐日变化Fig.4 Daily varia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of fish eggs and larvae below the Liyuan Dam in 2020
图5 2021年梨园坝下卵苗密度与水温逐日变化Fig.5 Daily varia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of fish eggs and larvae below the Liyuan Dam in 2021
2.5.2流 量
根据两年调查结果,鱼卵丰度在6月份整体偏低,6月底至7月初进入鱼类繁殖高峰。2020~2021年卵苗密度与梨园出库流量逐日变化如图6、7所示。鱼卵密度与出库流量之间有一定的响应关系,6月份流量处于较低水平时,鱼卵丰度整体偏低,部分时段有零星产卵活动;2020年7月中旬随着流量的急剧增加,鱼卵丰度显著上升;2021年6月下旬至7月初,流量缓慢持续增加的过程中,鱼卵密度达到监测期最高值。
图6 2020年梨园坝下卵苗密度与出库流量逐日变化Fig.6 daily variation of flow discharge and density of fish eggs and larvae below the Liyuan Dam in 2020
图7 2021年梨园坝下卵苗密度与出库流量逐日变化Fig.7 Daily variation of flow discharge and density of fish eggs and larvae below the Liyuan Dam in 2021
鱼苗在整个监测期均能采集到,2021年结果表明流量在适宜范围内变化时(1 000~2 500 m3/s),鱼苗丰度随出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流量高于2 500 m3/s,鱼苗丰度不再持续增加。2020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整个监测期流量在2 500 m3/s以上,且鱼苗丰度变化过程与鱼卵丰度变化有相反的趋势,7月中旬流量急剧增加的过程中,鱼苗丰度却很低。
2.6 鱼类繁殖活动对生态调度的响应
2.6.1生态调度产卵种类和产卵规模
2020年共有圆口铜鱼、长薄鳅2种鱼类出现产卵响应,产卵规模0.16×106粒;2021年共有圆口铜鱼、中华沙鳅、长薄鳅3种鱼类出现产卵响应,繁殖规模5.3×106粒。2021年生态调度期间的产卵种类和产卵规模均高于2020年。
2.6.2目标鱼类产卵对生态调度的响应
2020~2021年生态调度期间鱼卵密度与出库流量的关系如图8、9所示。2020年圆口铜鱼是在生态调度落水过程中产卵(6月28日柱状),长薄鳅在生态调度涨水(6月22日柱状)、落水(6月29日柱状)过程中均有产卵。2021年圆口铜鱼是在生态调度起始阶段的缓慢涨水又突然落水时出现产卵(6月25日柱状);中华沙鳅是在生态调度落水后再次涨水时出现产卵(6月27日柱状);6月28日以后流量增幅进一步加大,长薄鳅出现产卵高峰。另一目标鱼类长鳍吻鮈在两年间均未调查到产卵繁殖活动。
图8 2020年生态调度期间鱼卵密度与出库流量的关系Fig.8 Egg density and flow discharge during ecological operation period in 2020
图9 2021年生态调度期间鱼卵密度与出库流量的关系Fig.9 Egg density and flow discharge during ecological period in 2021
3 讨 论
3.1 水库生态调度效果影响因素
3.1.1水 温
鱼类繁殖活动的启动与环境水温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水温的变化往往引起鱼类繁殖生理机能发生适应性调整,从而提早或延缓性腺发育和成熟产卵的时间[18]。高坝大库建成后,库区水温分层明显,坝下水温往往出现延迟和平坦化现象,表现为春夏水温偏低、秋冬水温偏高[19-20]。这种水温情势变化扰乱了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活史节律,例如溪洛渡-向家坝水库运行造成了铜鱼达到产卵积温的时间延迟,推迟了产卵时间,缩短了铜鱼产卵期[21];三峡水库蓄水后4~5月水温平均降低2 ℃,四大家鱼首次繁殖时间由4月中旬推迟到5月中旬,繁殖季节压缩近1个月[22]。国外研究大坝下泄流量与温度对克兰威廉黄鱼产卵的影响发现,如果大坝下泄水温不宜,即使在适当的时间提供合适的水力条件也不会引发产卵;当下泄水温在不低于19 ℃,并保持温度稳定或增长的条件下下泄时,才能成功刺激克兰威廉黄鱼产卵[23]。
综上所述,水温应满足大多数鱼类适宜的繁殖范围,是水库实施生态调度的前提条件。对于梨园水电站而言,2020年度生态调度期水温基本达到鱼类繁殖18 ℃的要求,但调度时水温出现明显的下降,且出现监测期间最低值,与后期的升温阶段相比,鱼类产卵活动明显减少(见图5)。2021年度的水温情况则刚好相反,生态调度起始水温为19 ℃,水温不仅满足了鱼类自然繁殖的要求,并且生态调度期间水温逐渐升高,适宜的水温条件更有利于鱼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发生。
3.1.2流 量
江河洪水周期变化对于聚集在河流周围的生物是一种特殊的信号,鱼类等水生生物依据这种信号进行产卵、孵卵和迁徙等生命活动[24]。在国内,基于四大家鱼产卵规模与涨水过程的高度相关性,研究提出了三峡水库的“人造洪峰”条件来满足家鱼产卵的生态调度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3]。以圆口铜鱼为代表的河道性鱼类,产卵繁殖活动也需要洪水过程的刺激,洪水过程伴随着涨落水的变化,只要流速和水位适当改变,涨水和落水都可以促使其产卵[25]。然而在天然河流中,鱼类自然繁殖是在一定的流量范围进行,流量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繁殖发生。Yao等[26]研究发现,超过8 d的高流量事件将完全破坏科罗拉多河格伦峡谷大坝下游虹鳟和宽鳍亚口鱼的产卵生境。王煜等[27]模拟得出当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从20 000 m3/s增加大40 000 m3/s时,四大家鱼产卵场加权可利用面积急剧下降。Chen等[28]通过试验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高于1.4 m/s),四大家鱼的胚胎孵化和仔鱼发育会受到抑制,进而提出在三峡生态调度涨水4 d后流量需要迅速下降以支持孵化和仔鱼生存。
综上所述,生态调度过程的具体实施,除了首要考虑水温条件,流量范围及其过程变化是否满足目标鱼类的自然产卵繁殖需求,也是影响生态调度效果的另一重要指标。
3.1.3繁殖亲鱼及生境
参与繁殖的个体、性比、性腺发育状况等生物学因素,能够影响亲鱼的群体数量和繁殖规模,进而间接影响生态调度实施效果。根据笔者单位多年来在金沙江中游调查的渔获物资料,随着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中华金沙鳅以及裂腹鱼类等流水性特有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见图10)。以长鳍吻鮈为例,由于野外条件下性成熟个体极少,性腺存在发育迟滞现象,且为完全同步产卵类型,受到梯级开发的不利影响更甚[29]。这可能是近两年均未监测到长鳍吻鮈发生繁殖的主要原因。
图10 梯级开发前后金沙江中游特有鱼类在渔获物中的重量比例Fig.10 Weight proportion of endemic fishes in catch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before and after cascade development
脉冲水库和按需定量的水电站下泄流量会限制适宜生境的质量和数量[30]。圆口铜鱼为典型的江河流水性底层鱼类,在具有卵石底质的急流浅滩处产卵,产卵场仅局限分布在金沙江中下游江段[3]。金沙江中游6座梯级水电开发造成干流几百公里的流水生境演变为首尾相连的水库生境,能够作为圆口铜鱼产卵场(急流浅滩生境)的适宜面积严重萎缩,目前仅残存在金安桥、阿海、梨园的库尾及其上游的流水江段。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在梨园水电站坝下可以繁殖,但流水江段长度有限,即使顺利产卵,但受精卵孵化流程不够,进入阿海库区后的个体可能面临难以成活的风险。当前在繁殖群体退化、适宜生境萎缩的背景下,仅仅通过单个水库生态调度的手段来恢复圆口铜鱼种群,其效果有待持续观测和考量。
3.2 梨园生态调度效果差异分析
2020~2021年生态调度期间鱼类产卵规模分别为16万粒、530万粒,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33倍,表明2021年生态调度效果更明显。根据2.1节提出的梨园生态调度试验条件,将推荐方案的调度参数与2020~2021年两次试验的调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实际生态调度流量过程的满足情况,初步探讨影响梨园生态调度效果差异性的原因。如表3所示,2021年生态调度期间的水温、持续涨水时间、坝下流量总涨幅、水位总涨幅等关键水文参数均超过了推荐方案条件,并且优于2020年的参数值。此外,2021年调度的起始流量和洪峰流量更接近推荐方案,相反2020年由于调度时起始流量偏高,限制了流量总涨幅和持续涨水时间这2个参数值。根据2.5节结果,水温在适宜范围内时,水温越高,鱼类产卵活动越频繁;江河流量在适宜范围内时,随着流量的增加,产卵规模也增加。
表3 生态调度实施的水文参数与推荐方案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recommended and actual index on ecological operation
综上分析,在不考虑鱼类繁殖群体及性腺发育差异的前提下,2021年更适宜的水温条件、更优越的水文条件,是鱼类产卵规模更大的主要原因。
3.3 梨园水库生态调度优化建议
本研究表明梨园坝下鱼卵密度与水温有明显的响应关系,即鱼类在水温下降阶段不产卵或产卵量减少,在水温升高阶段的产卵量明显增加。进一步说明水温对鱼类的自然繁殖至关重要,因此生态调度的启动时机依赖于水温条件是否满足。2021年梨园生态调度的起始水温为19 ℃,水温达到了鱼类自然繁殖的要求,并且生态调度期间水温逐渐升高,适宜的水温条件可能是生态调度效果好于2020年的主要原因。综上分析得出,在水温需求方面,起始水温达到鱼类繁殖要求是实施生态调度的前提条件,升温过程则是生态调度起到作用的保障条件。
通过对比两年生态调度参数的满足情况得出,与2020年相比,2021年生态调度期的起始流量和洪峰流量处于适中范围,持续涨水时间较长,累积流量涨幅较大,这种洪水过程可能更有利于刺激亲鱼的产卵繁殖,产卵规模相应较高。因此,在流量需求方面,起始流量适中、持续且缓慢的涨水过程更适合于梨园坝下江段大多数鱼类的繁殖需求。然而,生态调度期间圆口铜鱼都在涨水后的落水阶段产卵,表明洪水过程中的涨落水变化对刺激其繁殖发生可能更重要,但限于采集的圆口铜鱼鱼卵数量十分有限,其自然繁殖与水文变化的响应关系有待于持续观测。
4 结论与展望
2020~2021年连续两年开展了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促进特有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及其效果监测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鱼卵密度与坝下水温、出库流量有积极的响应关系;生态调度期间监测到圆口铜鱼、长薄鳅、中华沙鳅等鱼类的产卵活动;水温、流量条件是两年生态调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水温需求方面,起始水温达到鱼类繁殖要求是实施生态调度的前提条件,升温过程则是生态调度起到作用的保障条件;在流量需求方面,起始流量适中、持续且缓慢的涨水过程更适合于大多数鱼类的繁殖需求。
梨园水电站生态调度试验是首次对促进产漂流性卵特有鱼类自然繁殖的有益尝试,但限于该区域调度经验和相关数据不充分,文章只是定性分析鱼类繁殖对生态调度水文条件的响应,需要持续开展监测研究。在金沙江中游生境萎缩、鱼类资源衰退的背景下,单一水库实施的生态调度效果有限。建议尽快启动梨园、阿海等梯级水电站的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延长流水江段长度,保障鱼类早期存活的适宜生境范围。另外,需要综合采取有针对性的物种保护和栖息地修复措施,以有效应对当前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对水生态的累积影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