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3-09-25杨婧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文/杨婧(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道路。202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 万亿,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 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推进制造业的发展。
一、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安徽省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先后实施轻工大省、工业强省、制造强省等战略,迄今为止,成功举办过五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新兴工业大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 位、中部地区第1 位。全球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中有10%来自安徽省,液晶显示屏每100 台中有20 台在安徽省生产,全国每3 台冰箱、4台洗衣机、5 台空调中就有1 台是安徽制造。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安徽省工业经济的关键增长点。近年来,安徽省制造业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高技术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在一批重点产业和领域中不断突破,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动能。
1.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从2012 年到2022 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 位,连续11 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安徽省举全省之力建成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在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并跑领跑,催生出更多“从0 到1”的原创性成果。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等“国之重器”相继问世。实施专项推进行动,全面入轨运行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8 家,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4 个,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92 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0家,居中部地区第1 位、全国第6 位。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跻身全国十强。2012—2022 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2022 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7%,较2012 年提升了10.9 个百分点。
2.高技术规模不断扩大
2021 年,安徽省规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20 年增长27.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3.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3.8%。战略性新兴产业中,2021 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较2020 年增长了3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了31.2%。安徽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规模优势凸显,通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累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 余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1 万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1 个。成功举办第七届工业设计大赛,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0 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84 个,开发省级新产品567 项、工业精品109 个。
3.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共同推动5G 与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融合应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显示,2021 年,我国有16个省市区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 万亿元,其中就包括安徽省。安徽省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2 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中,合肥市稳居数字经济新一线,相较2021 年前进2 位,居第12 位。《安徽省加快5G 发展专项协调小组关于印发加快推进5G 场景应用行动计划(2020—2022 年)的通知》中,提出了包括实施“5G+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动5G 应用示范园和5G 产业园建设等19 条工作任务。挖掘了一批5G 和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应用的典型案例,将5G 应用列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内容。制定精准有效的支持政策,对企业加大奖补力度,不断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自2021 年以来,全省已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30 个,进入国家试点示范36 个;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175 个、数字化车间869 个。2022 年,全省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 户,居全国第1 位。在基础支撑方面,全省已累计建成5G 基站8.5 万个,规模总量上升至全国第10 位。
二、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量规模小、占比低
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只相当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1/2 和1/3 左右。安徽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26.4%,不仅明显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低9.4 和8.1 个百分点),也低于江西省、湖北省和河南省。
2.结构层次低,龙头企业少
安徽省工业结构偏“重”,主要集中在钢铁、化工、水泥、煤电等传统产业领域,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超40%,高端产业发展相对不足。规上工业企业数仅1.94万户,只有江苏省和浙江省的40%左右。中国民营制造业500 强中,安徽省企业入围数量仅16 家,远少于浙江省的97 家和江苏省的84 家。
3.两化融合低,数字经济规模小
安徽省“两化”融合不足。2020 年,安徽省两化融合指数为5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中等位次,工业软件水平落后,多数工业软件依赖外部供给。数字经济规模仅占全国的2.9%,仅分别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1/2、1/5 和1/3。
4.供需对接不够,产学研渠道不畅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不够,“产学研金服用”互相脱节、信息不畅、各自为战。2022 年,全省共登记22874 项应用技术成果,但其产业化应用率仅为41.54%,产学研协同合作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等较低层面。
三、推动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安徽省制造业基础良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等优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把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近年来,安徽省强力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但多数产业还是处于“单兵作战”状态,龙头企业不大不强问题普遍存在。要顺应制造业分工细化趋势,聚力打造优势凸显、特色鲜明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选准有优势、有前途的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和功能上的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力争通过3~5 年的努力,实现“4116”目标,培育形成4 个万亿级产业、10 个千亿级产业。要积极谋划布局,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量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先导产业,实现“变道超车”。
2.把工业互联网赋能作为重要引擎
工业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平台载体,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拥有数据汇集、智能分析、资源配置等强大功能。安徽省必须抢占工业互联网关键赛道,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赋能产业和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拓展。把功夫下在平台建设上,着力打造多行业多领域平台群,支持“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再建设一批综合型、行业型和专业型平台,鼓励产业转型需求迫切、制造资源聚集度高的园区和地区建设区域型特色平台,进一步完善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资源汇聚和功能升级。要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应用场景开放,引导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促进企业流程再造、要素配置、降本增效。
3.把产学研融合发展作为关键动能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要通过“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的综合优势,形成创新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各类创新要素在企业中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需求、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推动“科大硅谷”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的建设,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聚焦重点产业链和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力量攻关,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要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快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和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促进更多中小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在互联网上,实现产学研直接对接、直接交易。
4.把创新手法打法步法作为重要路径
在新发展格局下,仅靠传统的方式方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难以奏效,必须创新思维理念,拿出实招硬招高招。一要坚持顶格战法大力度“双招双引”。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要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精准招商,落实“顶格”战法,用市场逻辑完善产业专班工作体系,发挥好商协会“平台”作用,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社会资本,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二要更加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制造业的发展就像失去了翅膀,飞不起来。要持续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培训。通过“政府母基金+政府产业基金+市场基金”方式,推动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要聚焦科创板、专精特新板,深入实施企业上市“迎客松计划”。三要锲而不舍促进园区提档升级。要充分学习借鉴沪苏浙好的做法和经验,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开发园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通过“亩均论英雄”改革撬动园区升级,把错配、劣配、低效配的资源要素,从落后产业里“挤出来”,引导和倒逼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区域集中,推动开发园区真正成为制造业发展高地和主战场。
5.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根本支撑
区域的竞争,短期内看好像是资源优先,但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其实比拼的是环境。没有好的环境,再好的机遇也会错过,再多的项目也会丢失。近年来,安徽省营商环境明显提升,但对标沪苏浙和国外发达地区,还存在不足。要将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到底,真正把服务企业当天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让各项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充分尊重和成全企业创意创新创造,使广大市场主体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和“雨中打伞”的关怀,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链合一”,打造政务服务优质高效发展的良好生态,育好工业之苗、护好产业森林,努力开启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