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
2023-09-25张文张先庚刘林峰王红艳郭勤刘珊田静文志飞
张文 张先庚 刘林峰 王红艳 郭勤 刘珊 田静 文志飞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而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作[1-2]。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且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责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大众健康需求的增加,使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职责及场所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对高质量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加迫切,而护理人才的培养则催生护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通过文献回顾,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师缺口较大,且存在职后培养环节弱化、培养制度不健全、考评标准未统一、教师“双师”素质不显著等突出问题[3-4],且现有关于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较少,对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能力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故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立足点,构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以期为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准入、能力培养、考核评价等提供借鉴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组建德尔菲专家咨询小组,包括1名护理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职业教育专家,2名临床护理教育与管理专家,3名高职院校护理教师,4名护理研究生。负责整个德尔菲专家咨询的活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拟定方案,专家遴选,制订、发放和回收专家咨询问卷,整理、统计和分析意见与结果等工作。
1.2 初步构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通过文献研究,以“高职院校”“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继续教育”“胜任力”“Vocational Colleges”“nursing”“Doublequalified Teachers”“Competence”等为关键词,对中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收集整理有关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岗位胜任力、人职匹配等理论内涵,分析、梳理、整合相关资料,初步构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1.3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结合小组讨论,拟定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并选取3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预咨询,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的专家咨询表共包含三部分:①前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填表说明等;②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包含一、二、三级指标,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对每个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设置修改意见和需补充项目栏,供专家对相关条目进行补充、修订等;③专家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专业等以及专家权威程度调查。
1.4 遴选函询专家
本次共遴选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22名,地域分布包括西南、西北、中南、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以尽可能保证专家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遴选标准:从事职业教育、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教育/管理、继续教育培训等相关专业领域专家;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经验≥10年;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愿意参与本课题,并能及时反馈相关建议或意见。
1.5 开展专家函询
由于疫情影响,本次两轮专家咨询调查表均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一对一、背对背发放,并给出专家意见反馈时间。小组成员按统一指导标准及时解答相关问题,并按时回收调查问卷。待第二轮专家咨询完毕后,及时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制订的条目筛选标准[5-6]:条目均分≥4.0分、变异系数<0.25、满分比>30%;专家条目重要性选择4、5的百分率≥80%;专家权威系数>0.7。
1.6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5.0统计学软件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①专家基本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表示,其他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②专家积极系数:采用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来表示,回收率越高表示专家积极系数越高,当回收率>70%时,表示专家对本次咨询特别关心[7]。③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采用专家对某一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均数和满分比表示[8]。④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和专家意见协调系数表示[9]。⑤专家权威程度:采用专家对各指标的判断依据(Ca)与熟悉程度(Cs)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共22位专家参与了第一轮专家咨询,21位专家参与了第二轮专家咨询。专家年龄以50~59岁为主,工作年限20年以上占比73%,硕士及以上者占比55%,中级以上职称者占比95%。专家研究领域主要分布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等领域,工作单位涉及医院、社区、基层机构等,专家分布较为广泛。
2.2 专家积极系数
本次研究中,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5%,两轮专家咨询分别有91%和23.8%的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专家积极性较高。
2.3 专家权威系数
第一轮专家咨询Ca平均为0.929;Cs平均为0.845;Cr平均为0.887。第二轮专家咨询Ca平均为0.933;Cs平均为0.848;Cr平均为0.890。两轮专家咨询Cr均>0.8,专家权威度较高。
2.4 专家协调程度
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086和0.111,均在0~1之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家协调程度较好。
2.5 专家咨询结果
第一轮专家咨询,修改/合并条目8项,新增6项,无删除项;第二轮专家咨询,修改/合并条目4项,无新增和删除项。最终确定了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8项,见表1。
表1 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3 讨论
3.1 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科学性分析
本研究在深入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基础上,结合岗位胜任力等理论原则,立足国家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相关文件要求,科学拟定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并按照德尔菲专家函询标准流程,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专业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且遴选专家研究领域和行业来源分布较为广泛,表示本次专家咨询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
3.2 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社会对高等护理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加迫切。本研究共提取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三大要素,即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其中,职业素养包含对护理教师身心素质和品德修养要求;专业知识包含对护理教师教育学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要求;专业能力包含对护理教师教学、实践、科研、沟通、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要求[10]。职业素养是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的重要前提,专业知识是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的重要基础,专业能力则是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的关键。故整体指标体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了教师职业的基本特性、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护理专业的特点,体现了职业院校护理教师的“双师”特点[11]。
从咨询结果看,一级指标中专业能力得分最高,其次为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可见专家们一致认为专业能力是支持教师胜任岗位的关键因素。①职业素养:其二级指标重要性均一致,专家们认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应该是一名合格人民教师均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的基础,缺一不可。其中又特别强调了教师职业素养中的师德师风,认为这既是教师职业形象的代表,更是实现德育的前提[12]。②专业知识:认为一名高素质护理“双师型”教师理应是博学多识的,既要掌握职业教育有别与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等知识,还要精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交叉多学科知识、心理学和专业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等,才能向学生传授全面、行业岗位一线的最新动态知识,培养社会所需的劳动技术人才[13]。其中核心知识得分最高,“掌握专业教学理论知识”则是教师胜任专业教学岗位的基本条件。③专业能力:育人先要育己,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创造者、实践者、沟通者和研究者,而职业教育中的教师更具有职业性、学术性、师范性和技能性[14],而护理专业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故一名高素质护理“双师型”教师既要能教书育人,又要能开展专业实践工作,二者此次得分也最高,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护理教师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两项能力,且这既符合“双师型”教师具备“双能力”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15-16]。其次,还要求护理教师具备一定科研创新和专业发展能力,能够主动和终身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开展教学改革和临床研究,科学解决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发展问题,如新冠疫情下如何高效开展远程信息化教学、如何“以赛促教、研”等,由此推动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可持续发展[17]。再者,随着职业院校“双高计划”的提出,服务社会、教研强校和应时而为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且职业院校本身便具有职业性和社会性,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也是要服务社会[18]。故护理“双师型”教师理应具备一定社会服务能力,能将行业一线知识与教学内容相对接,也能将教学成果、经验等回归课堂进行转化应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实践中获益。
3.3 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意义
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到,虽然各大职业院校均在积极开展护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取得的了一定成效,但现实结果来看,仍存在对相关内涵概念界定不清、准入标准未统一、考核选拔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导致“双师”素质并不突出,护理教师满意度较低[19-20]。故本研究基于岗位胜任力理论原则,开展对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整体内容体现了职业院校护理教师的职业性、学术性、师范性和技能性特点,从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综合设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以实现人尽其才、岗适其职,在一定程度上为护理“双师型”教师准入标准、遴选认证和考核评价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也为完善现有护理“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以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能力突出、理实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职业院校护理教育教学质量[21]。
4 小结
本研究探索构建了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准入、能力培养、考核评价等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但受时间、人力等限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缺乏实证研究考证。故未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完善现有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以更加科学验证本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我国职业院校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