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教育中加强临终关怀教育的思考

2023-09-25郑锐年刘才香袁银胶罗林翼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医学生家属医疗

郑锐年,刘才香,袁银胶,罗林翼

1.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东莞市肿瘤临床医学研究所,东莞市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广东东莞 523059;

2.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科教科,广东东莞 523059

临终关怀是指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为其提供心理、身体以及精神方面照料与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痛苦与不适感,确保患者能够舒适、安详且有尊严地离世[1]。临终关怀是一种照护性治疗方式,由专业的医疗工作者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支持与缓和的医疗照顾,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同时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确保临终患者生命质量提升。临终关怀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其教育工作受到医疗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临终关怀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高校医学专业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者只是在医学理论教学中渗透一些临终关怀的相关内容,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与创新,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 临终关怀及其教育重要性分析

1.1 临终关怀的基本内涵

临终关怀理念,是通过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以及理疗师等人员构成的团队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帮助,在降低患者身体疼痛的基础上,更多地照顾患者内心感受[2]。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其他国家日益建立起形式多样的临终关怀机构,我国在1987 年开设了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为患者提供相应的临终关怀床位。2015 年我国明确提出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重点加强临终关怀机构建设。在临终关怀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针对通过医生诊断,确定已经处于临终期患者,且现有的医疗水平无法使其痊愈,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确定接受临终关怀后,医护人员跟进帮助患者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3]。

1.2 临终关怀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普通患者对于死亡的了解较少,在临终期患者及其家属需要面对恐惧、痛苦以及无奈的现实,所以为了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减轻痛苦,需要全面落实临终关怀教育工作,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帮助学生了解生命观价值,强化人道主义。处于临终期的患者生命将要到达尽头,在临终阶段希望能够享受更好的生命时光,所以临终关怀不仅需要降低其生理方面的痛楚,同时需要降低其心理压力,使其能够更加平静、平和地面对死亡[4-5]。通过在医疗教育中强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生命的价值,在医护工作中强化人道主义精神,在确保患者生命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临终患者的痛苦,使其能够更加祥和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6]。②降低死亡痛苦与压力,提升生命质量。普通患者对于死亡的了解较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在该阶段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开展临终关怀工作,能够帮助患者与家属更加正确地看待与认识死亡,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与负担,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是落实临终关怀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7]。③减少医疗纠纷问题,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面对患者的疾病时,全力治疗是医护人员的首要责任,但是针对当前医疗水平无法治疗、处于临终阶段的患者而言,加大药物治疗的方式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疗效,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所以通过开展临终关怀的方式,为患者临终阶段提供良好的服务与照顾,能够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问题,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

2 当前医疗教育中临终关怀教育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关于临终关怀的教育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足,学生难以学习到临终关怀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教育,学生对于死亡的理解存在误区,对学生学习、工作以及发展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9]。当前医疗教育中临终关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项。

2.1 临终关怀教育课程缺失,教育方式落后

根据当前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仅有部分高校开设过临终关怀相关课程,大多高校只是在医学伦理课程中渗透了临终关怀的相关内容,没有单独开设专业性的临终关怀课程;部分学校没有开设临终关怀课程,学生完全没有接受过临终关怀和教育,该结果能够证明当前高校,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的临终关怀教育[10]。在教师授课方式方面,根据相关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的医疗教育工作中,临终关怀主要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临终关怀的相关教育录像,并引导学生参与相关内容的小组讨论,但是临床见习实习占比较低,情境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该结果能够说明虽然高校采用的临终关怀教育依然以理论教育为主,缺乏相应的模拟教学与实践教学[11]。在考核方面,主要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还有一些学校会采用报告的方式,实际操作的考核方式占比较低,所以在考核方式方面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缺乏关于实际操作的相关考核,这种方式会使得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临终关怀方法,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可能会出现一定问题[12]。

2.2 医学生的死亡观念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医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死亡相关内容,主要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对于死亡相关内容较为排斥;患者在没有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的状态下,内心会充满恐惧,将承受更加严重的心理负担。有部分医学生偶尔考虑过死亡相关内容,但是因没有深入探讨,使得医学生对于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缺乏深刻的理解,该问题会使得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难以应对临终患者[13]。有少部分学生会系统性、深入性地思考过死亡相关内容,主要是接受过一定临终关怀教育的学生,对于死亡相关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还有少部分学生对于死亡话题避而不谈。医护人员必须面对与接受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与生命观,才能够在医疗工作中表现更加良好,为临终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但是当前医学生在临终关怀与死亡方面的认知存在一定问题[14]。

2.3 学生临终关怀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在相关研究过程中发现,针对无法治愈、处于临终阶段的患者,大部分医学生会选择明确告知患者,证明学生对于患者的知情权十分重视,明确让患者知道自身患有疾病对于治疗工作的意义,极少部分医学生选择不告诉患者,主要是学生认为患者如果不能坦然地面对疾病,会处于更大的恐惧与痛苦中,选择不告诉患者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相应的保护性医疗;有少部分学生选择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希望患者能够在不知道病情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治疗,他们认为患者在明确病情后会产生绝望情绪,从而不积极配合治疗[15]。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不知道正确做法从而没有选择回答;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临终关怀教育,不明确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对待临终患者中存在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临终教育。

3 医疗教育中加强临终关怀教育的有效方式分析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明确,临终关怀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工作质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但是在当前的医疗教育体系中,普遍缺乏专业性的临终关怀教育,导致学生的观念、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无法正确看待死亡,同时难以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服务,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思想认识方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难以掌握临终关怀相关的技能,对于学生发展十分不利[16]。因此,本文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多项科学有效的临终关怀教育优化措施。

3.1 加强专业性临终关怀课程设置

现阶段,我国高校关于临终关怀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许多高校的医学院都没有将临终关怀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且没有设置专业性的课程,导致学生无法将接受到专业的临终关怀理论与实践教育;从教学时间方面来看,高校关于临终关怀教育的课程时长较少,普遍低于10 个课时,难以满足系统性学习临终关怀的需求;各高校在临终关怀教育中没有明确的标准,开始时间存在很大差异,且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教育内容[17]。因此,为了提升临终关怀教育工作质量,需要加强对专业性临终关怀课程的设置,使得学生具有后续临床工作需要的人文关怀、临床治疗等相关知识,并具有临终关怀工作开展需要的伦理、护理、心理以及沟通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知识,为临终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治疗与服务。在临终关怀课程设置过程中,按照临终关怀工作目标的特征,课程内容需要包括临终疾病控制、背景以及现状发展情况;临终心理关怀、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特征、医患沟通等;临终疾病的处理、姑息治疗以及疼痛控制等,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死亡观念教育,使其能够正确看待与认识死亡,确保学生能够明确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卫生法等知识,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使其能够为临终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服务[18]。

3.2 优化临终关怀教育形式

根据当前高校的临终关怀教育形式现状来看,虽然采用的形式多样,但是更多地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实践教学存在很大不足,对于学生临终关怀技能水平提升与实践积累十分不利,所以需要进一步优化临终关怀教育工作形式。①加强小组讨论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分组一般可以按照4~6 人/组,由教师提出1 个临终关怀相关的选题,学生在小组之间自由讨论,讨论过程中会产生激烈的思维碰撞,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每个小组分别提出自身的讨论结果,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引导,最后给予相应的评价,从而能够提升临终关怀教育工作质量。②加强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的应用,通过模拟不同的临床情境,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家属等不同角色,从而使得医学生从多个角度切身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认识到临终关怀工作的重要性,还能够使其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考虑,更加尊重生命的价值,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水平与素养,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准备多样化的临终关怀病例,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疾病的死亡过程以及关怀方式[19]。③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是对医学生进行临终关怀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带领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见习实习的方式,使得学生将学习的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从而提升临终关怀技能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经验,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到实际的医疗环境,在环境体验中掌握护理能力、沟通技巧等,还能够消除学生在临床过程中的心理恐惧,及时有效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效果更加良好[20]。

3.3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临终关怀是一种照护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水平,更加重要的是医护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观念[21]。针对不同临终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真实病情,在治疗过程中不过度治疗,对于临终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医疗教育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临终关怀的德育渗透,消除学生对临终关怀的错误认知,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临终关怀教育的价值,形成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临终关怀教育模式,构建更加完善的临终关怀教育体系,使得学生能够对死亡、生命价值以及生命质量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在工作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德育教育是临终关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临终关怀教育中缺少的内容,部分高校过于重视临终关怀的技能教学,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在思想认知层面存在不足,所以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能够帮助临终患者安宁、和谐地度过生命最后阶段,体现出生命价值与生命质量的内涵[22]。

3.4 加强其他课程的渗透教育

临终关怀教育相比于其他医学领域的专业性教育而言,需要自身的特点,并不是一项特定的能力,而是需要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没有特定的形式,所以除了开设专业性的课程之外,需要加强对临终关怀教育的渗透,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增加临终关怀教育相关内容,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临终关怀体系,比如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医学伦理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学习到临终关怀的相关内容,对于一些无法单独设置临终关怀课程的高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医学伦理教学中,结合伦理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在临床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提供引导,是提升临终关怀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需要加强对临终关怀的教育渗透,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关于临终关怀的知识与技能。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阐述了临终关怀及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当前部分高校临终关怀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并总结了多项科学有效的临终关怀教育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高校医学专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临终关怀专业能力水平,同时促进我国临终关怀教育体系完善,对于医疗服务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医院专业性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医学生家属医疗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