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3-09-25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中学张兴成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中学 张兴成
古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古文、学习古文,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体现其中蕴藏的古人的生活经验。由此来看,对古文进行研究还可以建构古今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才正式学习古文,但在新课标出台之后,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非常关注小古文教学。虽然古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的地位较高,但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较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切入点,分析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重要性,基于初中语文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研究背景
古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古文教学,能够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将优秀的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不仅如此,语文学科本身具备的人文性特点还能够让初中生在学习古文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的气节。
古文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还因为其韵律优美,在诵读中能够体会到一种节奏美。但是,初中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到古文时,会因为古文晦涩难懂而感到吃力,从而对古文学习失去兴趣和自信。在知识讲解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知识讲解,多数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单向灌输给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在知识记忆方面,教师通常要求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知识,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古文的快乐,体会不到学习的价值感。在这一情况下,为了提升古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探究古文教学的优化路径,变单向教学为双向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重要性
古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学习古文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素养,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相关历史。其次,对于古文本身的特点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难题。在古今异义方面,古代的含义和现代的含义差异较大,学生在遇到时难以理解其中含义;在语法运用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正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实际应用能力较弱。针对学生在学习古文时遇见的问题以及学生对古文的态度,教师需从优化初中语文古文教学这一层面展开研究。由此也体现了优化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重要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优化初中语文古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古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教学是单向灌输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状态。然而,优化初中语文古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是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的魅力,从而对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二,优化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传统课堂教学注重成果,最终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效果。然而,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教师,必须要顺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所以,对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优化实则也是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当中,能够焕发课堂活力,让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其三,优化初中语文古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地获得古文知识,让学生主动地获得相应的技能,还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为优化初中语文古文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让课堂回归于学生本位。
三、初中语文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学习意识不强
在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我国实行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对考试。虽然现在我国在大力深化推进素质教育模式,但是最主要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仍然有比较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语文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占据的分值也非常高,所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应对考试为主要目的。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古文学习欠缺浓厚的兴趣,认为自己学习古文是被动的,学习的原因也是因为这项内容在中考时占据的分值非大。除此之外,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习古文对于自己来说非常困难,觉得枯燥乏味。只有少数学生表示自己对古文学习非常感兴趣,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学习一些与古文相关的内容。这一情况表明学生在学习古文时是被动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二)教学方面: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主导者,在古文教学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至关重要。但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多数教师认为古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让学生在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掌握理解方法的过程。所以,很多教师会陷入一个误区,在教学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古文,希望能够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掌握古文学习的方法,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效果甚微,可谓得不偿失。教学方式的单一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难以有效结合学生学情、教材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千篇一律。除此之外,教师难以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效果。
四、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优化路径
基于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激发兴趣,提高动力
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古文有难度,原因在于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古文的动力。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入手,激发古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激趣导入的形式有很多:一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看视频、听音频,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感更强;二是通过背景故事导入的方式激发兴趣。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故事导入也是良好的激趣导入方法;三是看图导入。图片的加入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四是提问导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激趣导入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古文教学的课前和课后设计好课件,并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力求让课堂形式活泼丰富,让授课的过程更加富有生活情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相呼应的问题情境,询问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最喜欢什么花。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再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且随机选择几位学生和全班同学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喜欢的原因。此时,教师顺势引入新知,将莲花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进而告知学生周敦颐最喜欢的花就是莲花。为了探讨周敦颐喜欢莲花的原因,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篇古文,制定相应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的目标。
(二)言文融合,单元教学
言文融合,顾名思义是将“言”和“文”融合起来。单元教学是将整个单元整合起来,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应的知识。首先,言文融合要明确“言”和“文”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言文融合教古文时,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将古文文本读通顺,通过反复诵读产生古文语感,把握古文当中的丰富内涵,品读古文的语言技巧。其次,教师需采用多种方法了解古文教学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如通假字、古今同形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最后,教师需带领学生简要了解古文的句式特点,关注古文当中的句式规律。在情感方面,还应该带领学生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深入感悟古人的思想智慧,体会古语的情趣,感受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单元教学时,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刻舟记》《诗经》二首。其中,《刻舟记》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余都是精度课文。单元课文之间大致表达的思想主题相同,本单元需要学生了解古文的学习方式,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掌握古文中的重要词汇,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文所表达的思想含义。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分析,《桃花源记》这篇古文言文融合教学设计是在导语设计之上体现的。首先,导语设计介绍《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其次,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检查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情况,既要检查学生对字词意义的掌握,还要让学生利用多种方式翻译文章。然后,针对文章所体现的常识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认识作者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写作背景,并且给学生普及“记”这一知识。
在《桃花源记》教学时,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当中,对课文内容展开分析,采用读、思考、问题探究等方式分析课文,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掌握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后,需要逐字逐句翻译讲解古文,从而传授理解古文的方法,让学生把握好古今词义、明确一词多义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技巧。教师还需要求学生进行总结,以提升其语用能力。
(三)合作学习,解决难点
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需多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针对古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合作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设计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不能流于形式,有合作学习必要的内容才设计合作学习环节;其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进行科学分组,并且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合作中贡献力量,切忌“一言堂”现象;其三,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要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反馈,促使学生能树立自信心,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改进的方向。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杜甫《石壕吏》教学时,由于这一首诗的篇幅较长,如果完全依靠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诗意,会耗时较长,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中讲完,并且完全依靠教师带领学生理解,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因此,针对理解古诗词大意、鉴赏古诗词难点时,教师可以先重点讲解古诗中的诗句,让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再将学生按照一定的人数分小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鉴赏诗句。在任务完成之后,组织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再着重讲解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丰富教学
在古文教学活动中,适当拓展、延伸一些与古文内容相关的课外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拓展延伸的内容最好与生活实际也息息相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本,推荐给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普及生活经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达到核心素养渗透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与妻书》教学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体会国之含义。教师可以介绍黄花岗烈士,如林长民、林觉民、林尹民三位,再播放《辛亥革命》电影片段,把学生的思绪直接带回那个落后动荡的时代,让学生直观感受林觉民先生壮烈殉国的事迹,让学生明白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是来之不易的,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一步步铸造的。在国家危亡之际,多少革命先辈早已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在战斗,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这样的民族大义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崇敬、缅怀,也值得当下每一位中华学子学习。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古文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构建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新模式,优化教学路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古文教学在现代教育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