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提质增效
2023-09-25贵州省锦屏县第五中学龙建新
□贵州省锦屏县第五中学 龙建新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能够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作业设计应遵循针对性、多样化、个性化的原则,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水平,又能实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的教育目标。因此,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数学作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量大、重复乏味、缺乏启发性等,不利于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其检测学生学业质量的效果。因此,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往往内容单一
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往往包含大量的计算和题目重复练习,缺少多样化的题型和题材。这样的作业设计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和乏味的情绪,对作业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应该增加多样化的题型和题材,如应用题、开放性问题等,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有挑战性和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
传统的作业设计缺少趣味性和启发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影响作业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因此,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题目和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把枯燥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的数学,提高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自然得以提高。
(三)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题目都难以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反观给学生带来一些负担,容易使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或感到挫败,对作业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制定分层作业、不同形式的作业。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易于掌握的作业,逐步提高难度;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探索和拓展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此外,作业设计还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教师应尽量找身边常用到的数学问题,设计用数学来服务生活的问题,使学生感兴趣、有动力,愿意在自身认知能力范围内解决相应问题。
二、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往往重复单一,缺少趣味性,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高。而优化作业设计后可以通过增加多样化的题型和题材,设计有趣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能解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和质量得以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强调机械式记忆和计算,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实际意义,贴近学生生活,能够产生实际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与数学有关的城市考察、实地调研等,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作业的难度应有所变化,不应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以让学生在保证完成率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和成就感。教师需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还可以设计“PK 赛”作业、合作式作业,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在团队中进步,渐渐培养学生的斗志与团队合作意识。
(三)落实“双减”要求,提质增效减压减负
“双减”要求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量,减少课外学业培训,还给学生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实现快乐成长。可见,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并兼顾学习效果和学习负担。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所以,作业设计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所以,作业设计需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作业的难度和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防止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教师可以采用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作业,让学生在适度的挑战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优化作业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途径,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整理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水平。此外,优化作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设计合理的作业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和时间限制,帮助他们培养适应性学习策略和时间管理能力。通过合理安排作业的时间和顺序,学生将学会合理规划和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如此,优化作业设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的任务,让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分享和交流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学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便根据他们的能力水平和兴趣设计合适的作业内容和要求。所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化设计作业非常重要。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个概念进行解答的问题,以更好地巩固和扩展所学的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围绕基础知识点展开,通过简单的应用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以“旋转”教学为例,旋转是一个相对较难的数学概念,涉及三维空间、角度、轴等多个概念的综合运用,学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和实际操作来理解旋转。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多,如地球自转、铅笔尖在空中旋转等,因此将实际应用融入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可以设计涉及旋转的实际问题,如一支铅笔静止在桌面上,要求学生分析铅笔在空中旋转时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旋转的角度来计算铅笔在空中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的抽象概念,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使用旋转相关的工具(如转盘、指南针等),观察不同角度旋转下的现象,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理解旋转的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增加多样性的题型和题材
传统的数学作业包含的大量的计算和重复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乏味的情绪。多样性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从多元化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作业中增加一些有趣的题目,如应用题、猜想题等,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有挑战性和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应用题,促使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该内容包含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特征、性质和应用等。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丰富作业内容。教师可以用身边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如:“某地水井用两台抽水机供水,第一台抽水机每小时能抽取10 立方米的水,第二台抽水机每小时能抽取15 立方米的水。现使用两台抽水机抽取x 小时后,共抽取多少立方米的水?”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找规律”题目:“已知反比例函数y=k/x,其中k 为常数。当x 取不同的值时,y的取值有哪些特点?请用你自己找到的规律来解释。”既能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在成功后获得成就感。
除了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人均用水量与水费的关系、车速与行程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使其更深入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题能力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只关注记忆和计算,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
以“菱形”教学为例,菱形作为几何形状的一种,拥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性质,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教师可设计与菱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独特性,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利用菱形的特点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作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给学生一种“我能行”的积极心态。比如,教师可提出:“如如何利用菱形的性质构造一个简易的风筝?”要求学生根据菱形的对称性、平行性等性质,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飞翔的风筝。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用所学知识做出创意作品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则需要利用菱形的特点来设计一个能够飞翔的风筝,并且通过实践和实验验证风筝的飞行效果,提升自身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与菱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菱形铺地板,要求学生根据菱形的性质和要求,通过实践和探究找到一种最优的铺设方法。在解决这个题目时,学生需要根据菱形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探讨和解决用菱形铺地板的最优方案,提升自身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提供反馈和指导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让其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次的学习中进行改进。教师还可以安排小组讨论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其更好地明确自身的学习情况,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
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是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在给予反馈和指导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于一道解答题,教师可以提出其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反馈和指导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数学知识点,设计相关的数学题目,以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结合实际案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的合理性,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反馈和指导,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错误所在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设立层次教学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把被动学习和被动作业变成主动学习和主动作业,将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落实“双减”要求,实现减负减压、提质增效。
首先,在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优化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可以涉及反比例函数、代数方程、几何图形等知识点。设计这些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并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作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反比例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汽车行驶的时间与速度的关系、物体下落的时间与高度的关系等。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既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又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作业设计还可以结合数学竞赛和游戏等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竞赛的紧张和刺激,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增加多样性的题型和题材、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进行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同时针对性、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可以改善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参与度,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中,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仍是一项重要的课题。